《当代英国小说史》 瞿世镜、任一鸣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对于时下的中国读者来说,英国当代文学也许是比较陌生的,远不如英国传统文学那样让人耳熟能详:莎士比亚、狄更斯、简·奥斯汀、夏洛蒂·勃朗特、托马斯·哈代……只要是上过高中的人,多多少少都读过这些英国文学大师的作品。不过,假如说英国当代文学与我们完全隔膜,也不是事实。举个例子,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些好莱坞名片和英国电影,如《马语者》、《科莱利上尉的曼陀铃》、《赎罪》、《黄金罗盘》等,都取材于英国当代作家的同名小说,让人不由感喟英国文学传统的丰厚与绵延不息。至于戈尔丁、莱辛等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代英国文学大家,他们的作品在中国也都有一定的受众群。因此,知名学者瞿世镜先生的新著《当代英国小说史》的出版可谓正逢其时——它为想了解英国当代文学的人们提供了一幅“路线图”。 瞿世镜是国内英国文学研究专家和翻译家。上世纪80年代,他从发表研究英国意识流小说大师伍尔夫的论文及专著、翻译出版伍尔夫的小说起步,奠定了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地位。瞿教授的这条路其实走得并不平坦:就在伍尔夫研究崭露头角,并着手翻译伍尔夫的论文集《论小说与小说家》时,一场癌症把他抛入了生命的深渊,随之的化疗差点让他命悬一线;在他最终战胜了病魔,通过勤奋和坚韧使自己的伍尔夫研究进入佳境,成功出版了《论小说与小说家》、完成了《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的书稿时,深爱他并且是他事业坚强后盾的母亲却因病去世了;上世纪90年代初,当他结束在英国的访问学者生涯,回到国内,却发现上海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室被解散,后续梯队断裂,《外国文学报导》杂志停刊,国内的学术研究活动陷入了低谷……尽管人生与学术的道路上磨难重重,但瞿教授致力于英国文学研究与中外文化交流的信念始终不渝,这本《当代英国小说史》就是他与合作者任一鸣教授在这一领域多年辛勤耕耘结出的一个硕果。 全书共分十二章,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微观分析与宏观考察相结合的手法,把不同风格流派小说的微观分析成果,放到社会历史变迁的宏观背景中去考察,以此探讨和总结当代英国小说创作的发展规律。第一章“当代英国社会”,对二战以来英国经济社会形态从福利国家到自由市场经济的深刻变化,以及对战后英国文学创作、文化的演变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几次重大的社会思潮的转折——“左倾”的40年代、严肃的50年代、动荡的60年代、萧条的70年代、保守的80年代、世纪之交的转变等,做了宏观而精到的阐述,从而为读者把握英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思想脉络提供了参照系。第二章“当代英国小说概况”,则是对战后英国各种文学流派、各种风格的小说家的主要作品做了提纲挈领的概括。接下来,作者用了九个章节,对英国当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实验小说、妇女小说、地方小说、文人小说、移民文学和后殖民小说、通俗小说等做了系统而深入的考察。作者采用的依然是宏观的观照与微观的透视相结合的手法,对每一类小说的概貌与有地位的作家作面上的介绍,而对重要的作家则进行深入解析。比如,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莱辛,本书在第五章“妇女小说”中,辟出了相当的篇幅加以详细的解读,从她曾在津巴布韦生活过的独特的人生经历讲起,结合其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小说作品——《小草在歌唱》、《暴力的女儿们》(长篇五部曲)、《金色笔记》、《又来了,爱情》等,通过对它们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风格的深入而独到的剖析,对给莱辛的作品简单地贴上宣扬女权主义的标签提出了质疑,进而令人信服地总结出了莱辛作品的三大主题:向往正义、公平、自由,密切关注世界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反对殖民主义、主张妇女解放;预言人类的未来。最后一章“理论探讨”,则是对当代英国小说的主要流派、小说理论和技巧进行研究。 这本书有理论的构架,也不乏独特的观点,而且可读性也比较强。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除了攻读英国文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专业的研究工作者,翻译出版界的相关人士以及关注当代外国文学动态的作家这样一批作者期待的读者外,还有谁会来阅读这样一本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别国文学史?今非昔比,人们的阅读兴趣已不在此。然而,它的存在价值会因此缩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于本书,英国领事馆的文化官员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是一个文化的心脏。因此,只要是不甘于浮躁的岁月、不满足浅阅读的人,只要是对传统深厚的英国文学依然葆有兴趣、想感受一下英国文化心脏脉动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这本书的目标读者。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9-02-2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