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诗人批评——读《浪漫派的艺术》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丁纾寒 参加讨论

     《浪漫派的艺术》 [法]波德莱尔著 郭宏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诗人在商业时代如何生存?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做书商?白天辛苦打工晚上写诗?还是进入体制内当个专业作家?诗人波德莱尔的例子,或许可以为徘徊迷茫的文艺青年提供借鉴。这位十九世纪象征主义诗歌的开创者虽然一生负债,把自己忧郁迷人的面孔硬生生摧残成了谢顶和酒糟鼻,但考虑到他数量惊人的开销(二千四百法郎的年金,相当于政府副部长的年收入都不够花),他所推介的生财之道总还是可靠的。
     这条道路就是——写文学批评。而《浪漫派的艺术》一书,就是波德莱尔一生批评文字的集锦。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印象式批评,针砭时弊,论争文学,还有即兴而来的幽默,一看就知道是刊登于报章上的时评。波德莱尔是如此注重批评的时效性,以至于在《论〈论包法利夫人〉》一文中,他特地强调:“就批评来说,后起的作家、晚来的作家的处境要比先知的作家优越。”其实,如果不是对此特别敏感,批评的时间先后又有多少关系呢?只有在报章媒体逐渐发达的十九世纪,批评才像新闻一样逐渐有了时效性。
     波德莱尔身处的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国际大都市。士商云集八方来朝,文学事业相当繁荣。工业革命之后排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加上法国的沙龙文学传统,为报章批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里,文学的价值已悄然发生了变化。马克思说:“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波德莱尔就是这样一个卖文为生的雇佣劳动者,他的书评有不少是评论当代人的作品,比如说论儒勒·雅南的《国王们的点心》,论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评雨果的《悲惨世界》。在波德莱尔看来,卖文为生可以使自己摆脱家庭的束缚和供给,更不用像法国古典作家那样取悦于自己的庇护者。因此,商业文化反倒成了独立自主的保障,波德莱尔卖文卖得理直气壮自豪无比。在《给青年文人的忠告》中,他以过来人的口吻告诫道:“文学建筑师应该不计价格的出售他的货物,因为仅有其名并不是一种获利的机会。”
     不过,波德莱尔毕竟是一个诗人批评家。诗人跑来写散文,就像名演员客串小角色,或者话剧演员拍电视,终究风范不同。在波德莱尔的批评中,充满着作家的个性,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观念。他虽然从诗歌的圣殿走下来来充当文学批评的绿叶,却坚决捍卫诗歌的尊严,不会“为了窑户的一块田”而“出卖缪斯的文笔”。在波德莱尔对爱伦·坡、雨果、戈蒂耶、彼埃尔·杜邦等人的精彩评论中,更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诗人本质上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相对于需要精心锤炼的诗歌,批评创作以其字多量大的特点维持了诗人的日常之需,为他们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可谓功莫大焉。正因为如此,诗人批评随着商品经济和报业流通日渐发展,源远流长。法国文学理论家蒂博代将之归入“大师批评”,而苏珊·桑塔格则在其重要论文《诗人的散文》中指出:“自浪漫主义时代已降,大多数真正有影响力的批评家都是诗人。”天才如波德莱尔,理所当然的是其中的佼佼者。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9-07-0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