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试论《三国演义》关羽形象类型化与多样性的统一 ——对于关羽“义绝”形象的补充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郭若鑫赵岩 参加讨论

    毛宗岗曾这样描述关羽形象:“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思之谊重。……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并且毛宗岗将关羽定义为“义绝”。通过小说中的一些典型情节,关羽的形象的确可以定义为“义绝”,且成为类型化人物的典型,这一点也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但是从《三国演义》整体的故事来看,在关羽身上却不仅仅有“义”这一个特点,如文中某些篇章情节也描写了他的刚愎自用,骄傲自负等性格弱点。
    一、“义绝”
    “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思之谊重。”毛宗岗据此对《三国演义》中关羽进行了“义绝”的定义,除此之外,关羽的“义”还体现在其它事上:有抱打不平的仗义,如在桃源三结义(第一回)中,叙说了关羽出逃在外的原因是杀死了欺凌乡里的恶霸;有对国家和刘备的忠义,如许田围猎(第二十回)时,关羽要斩欺君罔上的曹操,但顾虑到可能威胁刘备等人的性命而放弃。另有如为了刘备二夫人的安全而降汉不降曹(第二十五回),且为寻兄千里走单骑;有知恩图报的信义,这一点主要是通过“斩颜良”(第二十五回)、“诛文丑”(第二十六回);有“华容道放曹”(第五十回)、对败军心存善良的仁义,;此外关羽之义还体现在不愿乘人之危让黄忠回去换战马的侠义,等等。
    二、关羽性格“义绝”之外的其它方面
    1、智勇双全
    温酒斩华雄中(第五回),华雄先后的斩了诸侯联军四员大将,而关羽却在倒下的酒凉之前将华雄的头带回,以此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来展示关羽之勇。“斩颜良”(第二十五回)和“诛文丑”(二十六回)对于关公神勇的表现手法与此类似,颜良和文丑都是骁勇善战难逢敌手之辈,却被关公轻易斩杀。过五关斩六将(第二十七回)也是关羽之勇的又一表现和其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刀赴会时,去之前,将东吴众人比作“江东群鼠”,只带了十数人跟随;去之后,关羽从汉室基业的角度证明荆州当归于刘备所辖,使东吴众人哑口无言;在返回时,不但与周仓演了一出双簧,更是挟持了鲁肃,令其副将不敢轻举妄动,为自己安全离开东吴提供了保证,凸显了关羽的智谋、勇气和凛然不可侵犯。
    而另一件使关羽的智谋得到凸显之事,便是水淹七军,在此一战中,关羽充分利用了天气的变化和影响以及地形的因素,同时还有对敌军的了解,这一战使其名震华夏,孙曹为之胆寒。(详见第七十四回)
    另外,提及关羽之勇,刮骨疗毒(第七十五回)一事则更可谓是妇孺皆知。关羽笑着拒绝了华佗先将手臂缚于大环之中的建议,然后一面与马良下棋,一面刮骨。在“悉悉有声”的刮骨过程中关羽“酒食肉肉,谈笑奕棋”并在治疗完毕后,大笑道:“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真可谓豪气干云。
    2、关羽的性格弱点
    “性格的成因与环境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提高,关羽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逐渐显露出来:平定益州时与同为刘备手下大将的马超争胜(第三十五回);刘备做了汉中王以后,因不服自己与他人并列“五虎大将”,竟提出不合理要求(第七十四回);对于自己的部将,他不善涵容抚绥,稍不如意,便加训斥,显得极为不睦人情:“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仕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对于盟友,他缺乏应有的尊重,动辄恶语相加,“(孙)权遣使为子求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孙权后来袭取荆州,占据长江,可以看做是对刘备集团背信弃义的报复;在白衣渡江一节(第七十五回),驻守荆州时,随军司马王甫曾提醒关羽提防东吴来夺荆州,但关羽却由于看不起东吴,根本不把王甫的话放在心上,仅仅增加了几座烽火台,而后又因骄傲轻敌,且在东吴赞誉之下放松了警惕,以致中了吕蒙与陆逊的计谋,大意失荆州,并最终丢了自家性命。
    三、对于关羽形象的总论
    在关于《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是否类型化的讨论中,傅继馥先生曾经在1983年提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是古代文学中类型华艺术典型的光辉高峰和不朽的范本。”并且对于什么是“类型化艺术的典型”,傅继馥先生也给予了我们一个判断标准:第一,“重要艺术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特征,它表现得非常突出,并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有决定性的位置。”第二,“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缺少纵横诸方面的发展变化,处于古典式的静穆状态。”第三,“人物形象的内部诸因素处于古典式的和谐中。形象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
    结合之前的论述,桃园结义,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义释黄忠,甚至包括为曹斩颜良诛文丑和华容道放曹等事,都可以看作是关羽“义”的体现。借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关羽的性格之中“义”的突出性,甚至他日后性格上的变化及所犯的军事上的严重错误,也都可以理解为是他被“义”束缚了思想,影响了正常的思考与判断,但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关羽的形象有了明显的类型化的痕迹,并使其在民间备受推崇。
    我们说关羽这一形象具有明显的类型化痕迹,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关羽的性格“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统一体,笼罩着强烈的悲剧气氛”:
    (1)他忠于蜀汉,忠于刘备,立志于“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并为此奋斗不已:对刘备尽忠尽义,将生死、功名置之度外,桃源结义,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可谓义薄云天。但是,他又不能明确最起码的敌我界限,而是以“义”和道德作为行为处世的原则,如华容道释放敌酋曹操。
    (2)他能够审时度势,将事情处理的既有原则又有谋略,下邳被围,为了二位嫂夫人的安全,他“降汉不降曹”,但是他又自以为是,不能顾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贬损孙权之子(“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破坏了两家的联合。
    (3)他富于谋略却又刚愎自用,单刀会和水淹七军显示了他非凡的智慧和谋略,但随着功绩的显赫和地位的提高,关羽开始轻敌而导致丢失荆州、败走麦城,并最终丢了身家性命。
    (4)他不计利益得失,却又贪慕虚名,在曹营之中时,曹操曾赐他锦袍美女、宝马良驹并予金银厚禄,他却丝毫不为所动,坚持挂印封金,往千里之外去寻刘备,但是他又要求在别人眼里能凸显自己的地位,为虚名所累。
    总而言之,关羽形象是具有类型化性格的痕迹,但是不能简单的看作是纯粹的类型化,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关羽性格的多样性。应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运用典型化理论创造了具有个性化性格特征的典型群体的文学作品。”所以,可以说关羽的形象是十分复杂而鲜明突出的,可以看作是古代形象塑造中由类型化向个性化的转变。
    注释:
    [1]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2月第1版,第2页.
    [2]石昌渝《论〈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非类型化》,三国演义学刊第1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
    [3]冒勖、叶胥《三国演义的悲剧特色》,《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一期.
    参考文献:
    (1)《三国志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2月第1版
    (2)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2年版
    (3)杜景华《论三国演义性格强化的特点》,《三国演义学刊》第一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7月第一版
    (4)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1989年6月
    (5)陶诚《毛宗纲的典型形象塑造论〉,《三国演义学刊》第2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