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纽约的出版商出版了一部将近千页的小说《2666》,作者是一位名叫罗贝托·波拉尼奥的智利作家。波拉尼奥在他生命中的前四十年,写诗,革命,吸毒,流浪,生病,总之,几乎什么都干过,而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他除了写小说,又几乎什么都没干。1998年,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了轰动,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赞誉。 近日,世纪文景引进出版了这部长篇小说。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冠以《文学评论家》、《阿玛尔菲塔诺》、《法特》、《罪行》和《阿琴波尔迪》之名,讲述了五个独立又彼此呼应的故事。该书作者波拉尼奥把社会、文学、哲学、历史、人类学熔于一炉,作品的时间跨度覆盖20世纪百年和21世纪初。他认为,《2666》是对墨西哥历史与现状以及拉美不确定未来的隐喻。但书名“2666”在书中从头到尾波拉尼奥都没有提及,所以,《2666》标题的意义始终是个谜,多年来引来专家们的多种解读。在智利驻中国大使馆举行的《2666》作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与我们共同分享了阅读该书的愉悦,丰富了我们对波拉尼奥作品的认识,特别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拉丁美洲文学的认识。 赵德明(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2666》的译者) 《2666》是一部全景式小说。 西语里有一个“全景式小说”的概念,就是你必须站在全球之上看人类。在波拉尼奥的文学生命中,马尔克斯包括再往前的博尔赫斯,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波拉尼奥的亲身经历,时代变化、东西方变化,迫使他得到处游走,流离失所造成他必须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所以在我看来,《2666》可说是全景式小说的开端。 《2666》就像一棵有着几个大枝干的大树。文学评论家、记者、警察和各犯罪事件交织:有深受其害,无奈继续过自己小日子的;有见义勇为之心,而无力反抗的;还有罪犯参与罪恶的心情、警察办案的无力消极,各种嘴脸都勾勒了一遍。同时,作者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博学。书中除了文学本身,还写到了数学、海洋生物学、心理学、战争史。翻译此书相当于读了一次博士后,我手边全是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词典,此外还经常使用谷歌和百度。 余华(著名作家) 波拉尼奥是一棵大树,马尔克斯也是一棵大树。 这本书我是非常熟悉的,2008年我去法国宣传《兄弟》时,书店里就放着《2666》,2009年我去美国为《兄弟》做宣传,书店里还放着它,知道它在美国、法国广受欢迎。 我觉得波拉尼奥应该感谢马尔克斯那一代作家,如果没有他们在世界上为拉丁美洲文学造那么大声势,他很难出来。因为《百年孤独》这本书,西方文学才开始关注第三世界的文学。 《2666》和《百年孤独》是两本完全不同的书,我不同意把《2666》和《百年孤独》相提并论。波拉尼奥完全是一个世界公民,感觉他是到了什么地方都可以扎下根的人。马尔克斯其实还是一个小镇居民。我一直不太同意哪本书超越了哪本书,或者哪个作家超越了哪个作家。文学之所以丰富,就是因为它像森林一样。波拉尼奥是一棵大树,马尔克斯也是一棵大树,树和树之间不存在超越的关系,作品和作品的关系也是这样的,文学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2666》毫无疑问是21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在美国出版后,可能会唤醒一些非西班牙裔的知识分子重新对马尔克斯和早一辈的拉美作家的兴趣。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 《2666》让我们看到生命真正的状态。 《2666》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学感受,让我们看到生命真正的状态和这种状态的文学表达。 《2666》描述的发生在墨西哥的连环杀人案,据说还没有停止。这种恐怖,和我们今天对恐怖的漠然,与作者的那种焦灼、愤怒又不得不漠然面对这一切形成很好的参照。作者以第一人称看似非常随意、散漫的方式,但是叙事中密集着人称的变化,文体的变化,种种语言的形式,整个叙事的密集,情感的张力,是通过这样一种文体方式传递出来的。 牟森(戏剧导演) 《2666》是写过去、现在、未来。 作为读者,我特别喜欢这部书的架构,波拉尼奥在《2666》里面更像一个记者,很像新闻写作,客观性、可读性非常强。这本书的现实感也让我意外,中国读者读起来,一点儿隔膜都没有。 波拉尼奥在《2666》中呈现了一种不同的时空观和因果观,写罪行,写过去、现在、未来,这是特别让人着迷的一点。在作品里,波拉尼奥只有呈现,而不做结论。 止庵(著名书评人) 《2666》是现在这个世界的一本书,《百年孤独》是那个世界的一本书。 波拉尼奥所面对的这个世界,已经不是马尔克斯们所面对的世界了。一个作家写作时一定是面对他的世界在写作。《2666》就是现在这个世界的一本书,而《百年孤独》就是那个世界的一本书。我认为,因为有第四部分才会有这本书,前三部分通过三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不断接近第四部分,然后才进入到第五部分,通过一个德国作家,把整个事件放到21世纪的大范围里。波拉尼奥尽管是面对今天的世界,但他仍然在努力找到与以前那个世界的渊源,以说明对人类的摧残不是现在开始的,而是以前就有的。 《2666》 [智利]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 赵德明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载:《光明日报》(2012年02月19日05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