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小讲(十六)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周汝昌 参加讨论

     万事「开头难」。读红楼梦岂能例外,「从打第一句第一个字就把人吸引住了」的作品大约是有的吧,不过红楼梦并无这种「特色」。为数不少的人,都说红楼梦开头似觉散缓,一下子不得其味,往往「卡」住了,未入佳境而止。这事情,除了读者本人「性急」之外,曹雪芹自然也要负点儿「责任」的。不过等你读了后文再来回顾开头的时候,你才明白他那看似散缓的「闲」叙,却是在紧张地为全书正文奠基铺路,他实在并无「喘息之工」,怎么却看作了「散缓」?所以说赏文析笔,原非易事。咱们的小讲已经过了十五讲,这十五讲,谈的还都是雪芹的伐山引水、绘月烘云的一个开端或序幕,这也足见他的一支笔,是如何地龙蛇天矫,他的一部书,是如何地丘壑遥深。如今且说直到此刻还未讲到的另一条极其重要的伏线——这就是那位乡屯老妪刘姥姥。
     刘姥姥的久负盛名,那实际上是不亚于林黛玉的,记不住别人,准记得清这姥姥。姥姥很「有趣」,这是真的。不过姥姥是否真的只是一位写来好玩、供人取乐开心的角色?便又得思索一下才好。读雪芹的书,总是只知「字面意义」,不知其它,是要误事的。姥姥的出现,真是一件大事,要从这里体会雪芹的用意和用笔.我还想说一次:谁要总是习惯用「单打」的思想方法和眼光去看雪芹的笔墨,谁就是不想真懂红楼梦。刘姥姥在全部书中的作用,也正是「单打一」的反面。现传的八十回真书中,已经写了姥姥的「一进」荣国府,「二进」大观园。但原著中还有她的「三进」文字,只是我们已经无福看到了。
    倘若只从「一进」「二进」看,姥姥原是为了生计,来求财借当,并打点些农田土味来走动人情的。从这个角度讲,全书写一富贵人家贾府之事,却偏从一贫苦人刘妪写来——这大约是可以被文艺家称为「善用对比」的例子了。不过我要说的,不是这些,更要留心的,还有一层道理,就是雪芹写一个人也好,一件事也好,一个府也好,他从不像一般庸常作者那样,总是急于用自己的眼光口气去「表态」。他写一个贾府,先是从冷子兴口中和贾雨村口中、耳中隐约于远处,又从林姑娘心中、目中呈现于当前。雪芹的小说,已经有点像现代电影艺术,很懂得运用「多镜头」、「多角度」、「多层次」、「多衬染」的手法。刘姥姥的出场,其作用之一即是要再从一个村屯老婆婆的目中、心中,来显现一下这个全书中心对象贾府。雪芹的神奇本领就在于:他好像能站在任何一个「立场点」去观察事物,又好像曾和任何一个阶层的任何一个人都在一起生活过。在刘姥姥这个例子上,就是他既能以富者的心目去看穷人,又能以穷人的心目去看富者。
     荣国府毕竟何等情景,由姥姥先作一番感受。好像由她先来向我们「传达」这一人家的服妆,器用、住处、饮食、礼数、习尚、心肠……一切跃然纸上,一切不离穷人对它的衡量和评价。
     姥姥的作用尚不止此。她第一次人府,看的是凤姐儿。我们讲过了:凤姐是全书中「家亡」这一条大线路上的主角,正像宝玉是全书中「人散」这一条大线路上的主角一样。即此已可明白,姥姥之来,是和荣府上的家亡遥遥相关的。试看第五回中巧姐的册子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就证明,雪芹原书,姥姥「三进」时,荣国府已是
    势败家亡,——再次明白提出「家亡」这个标目来,而刘姥姥王熙凤之会见,看似开卷闲文,却是后文关纽。
    要领会雪芹的艺术,切不可忽略这种笔法的深细处。和别的小说一作比较时,便知道了其问的区分和高下。手写此而目注彼,看似为当下情节费工夫,却不知实是为日后的巨变作映衬,河有源,山有脉,所谓「伏线千里之外」。这说来容易,实际上却是难极了的事情。试想:前面写的刘姥姥,我们只看见她「好玩」、「有趣」,而在雪芹,笔叙改愉,却心牵惨痛,——如脂砚斋所常说的:「不知多少眼泪,洒向此回书中!」流着泪写「乐事」、「良辰」、「欢情」、「妙绪」——这该是多么难以想像的创作之境啊。
    原载:《天津日报》1983年9月14日
    
    原载:《天津日报》1983年9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