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传诗”探《红楼梦》的成书经过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广定 参加讨论

    一 引言
     《红楼岭》“甲戌本”中有很多批语为他本所无,其中有一条是在第一回写到贾雨村中秋夜对月有怀而口占之五言律诗前的侧批:
     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
    据周雷统计,《红楼梦》中共有“诗81 首,词18 首,曲18 首,赋1 篇,歌3 首,……灯谜诗13 首,诗谜11首……”①如果扣除前人作品《山门》的“寄生草”,《牡丹亭》的“皂罗袍”和“山桃红”三首曲,冯梦龙之一镜谜②及只有一句的贾母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仍有诗词曲赋一百四十首,的确可称得上有“传诗之意”。
    这些诗词究竟写得如何,两百年来评价不一,“甲辰本”《红楼梦》的梦觉主人序中说:
    其吟咏诗词,自属清新,不落小说故套。
    但野鹤的《读红楼梦札记》则说:
    黛玉歌行,如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桃花行,都无是处。③
    虽然有不少人,如周雷④及蔡义江⑥认为这些诗词曲赋都是曹雪芹的作品,更有人说:
    单以《红楼梦》的诗词而论,曹雪芹已不愧称为清代的大诗人
    然虽据敦诚《寄怀曹雪芹》诗中所云: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⑦
    《红楼梦》小说里的诗究有多少是可与李昌谷比拟的,似还少人研究。现不论这些诗是否全为曹雪芹所做,笔者将仅分析诗词的分布情况与如何“传诗”,并由之试探《红楼梦》的成书经过。
    二《红楼梦》“传诗”与史湘云
    《红楼梦》小说中大部分的诗词乃集中于某几回。就百二十回“程甲本”而言,其中包括:
    一、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有贾氏四姊妹,李纨、宝钗、黛玉诗各一首,及宝玉诗四首,共十一首。
    二、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语”有贾环、贾政、黛玉、宝钗及元春等四姊妹灯谜诗共八首。
    三、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有宝玉“四时即事诗”四首。
    四、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有黛玉题帕诗三首。
    五、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衡芜院夜拟菊花题”有探春、宝钗、宝玉、黛玉“咏白海棠诗”各一首,又湘云两首,共六首。
    六、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有十二首“咏菊花诗”一其中宝钗、宝玉、探春各二,黛玉、湘云各三,又有宝玉,黛玉及宝钗的“螃蟹咏”名一首。总共十五首。
    七、五十回“芦雪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有大家的“联句诗”,邢岫烟,李纨、薛宝琴及宝玉的梅花诗共四首,及湘云、宝钗、宝玉、黛玉的灯谜曲诗各一首。
    八、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有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谜。
    九、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有黛玉所写“五美吟”五首。
    十、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有黛玉“桃花行”古诗一首⑧及湘云等所填“柳絮”词五首。
    十一、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有黛玉,湘云和妙玉的“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十二、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徽姽嫿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有贾兰,贾环及宝玉“姽嫿词”各一首,共三首。
    十三、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通灵宝玉知奇祸”有宝玉,贾环与贾兰“海棠诗”各一首,共三首。
    另还有黛玉在二十七回的“葬花辞”及四十五回的“秋窗凤雨夕”诗共八十六首诗词曲,集中在总共十五回中。含这十五回的各抄本里,都有这些诗。
    “传诗”的小说人物,一般而言最主要的当然是林黛玉,但却也不能忽视史湘云的重要性。三十七回起写湘云在史家听说宝玉等起社做诗,“急的不得了”,宝玉“次日一早,便又往贾母处来催逼人接去。直到午后,湘云才来了……”。之后就是湘云立即写了两首“白海棠和韵”,又决定结海棠诗社,与宝钗拟就菊花诗题,而启引了三十八回开始,大观园中吟诗作词的各样故事情节。“咏菊花诗”不但是湘云起的意,十二首中她也占了三首,和黛玉一样是做的最多的。五十回芦雪亭联即景诗时.湘云争联抢答,是该段描述中的主角,众人制雅俗共赏的春灯谜时也是湘云以“点绛唇”开的端。七十回由湘云的一阕如梦今引起众人填柳絮词,七十六回湘云和黛玉联句更是湘云提议的。
    就诗篇的数目而言,湘云不如黛玉。但从“传诗”的小说情节来看,湘云的重要性决不比黛玉低,甚至可以说,比黛玉还重要,是《红楼梦》小说“传诗”的使者。
    三“今本”与“旧稿”中的史湘云
    在今本《红楼梦》中,史湘云是一个重要人物,除了上文所述的“传诗”以外,还有不少情节是以她为主角。例如,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四十九回“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及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也还有一些重要情节是以湘云为启引者,例如二十一回由湘云替宝玉梳头引出“贤袭人娇嗔箴宝玉”的故事,二十二回因湘云口快,说出小戏子像黛玉,惹起一场风波而有“听曲文宝玉悟禅机”的大段文章。
    但是自二十回湘云正始登场起,其出现或离去却常极为突然。二十回写到众人正在玩乐时“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没有任何交待,而二十二回述及制灯谜时,湘云本在坐,“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又一席”,但是通篇没有湘云的灯谜,随后也就失去踪迹。三十一回过了端节,晴雯撕扇之后,“王夫人、宝钗、黛玉众姐妹正在贾母房中坐著,有人回道:史大姑娘来了……”又再出现。三十三回宝玉挨打时仍在贾府,三十六回末才回家,但宝玉养伤时并不见湘云去探望,大家尝莲叶羹时她也不在场,相当不合理。到七十六回与黛玉联诗后,八十二回有看惜春作画及探黛玉病的故事,就未见再提。宣到百零六回才又出现,但也只有简单的叙述。故可推测是由于增删而造成的结果。
    今本《红楼梦》多处言及湘云幼年在贾府之生活,陈庆浩认为“旧稿的情节既经删去,只能在后来的言谈中补述。”⑨ 但依拙见,应另还有 “旧稿亦无描述,今本是追述法”的一种可能,而更重要的或许是可深入探讨今本有的各种情节,是否见于旧稿”的问题。
    一般的研究者常由各抄本中的“脂批”来讨论今本与旧本间之差异。但“脂批”是“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后才有的,言及“旧稿”处不多。“甲戌本”十三回有回前总批,其末句为:
    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
    回末总评: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因命芹溪删去。
    及回末眉批:
    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可确知旧稿中原有的天香楼一段故事已删。“脂批”虽很少提及, “旧稿”,但多处述及因“迷失”而不见于今本的部分。其中与史湘云有关的是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己卯本”, “庚辰本”, “戚序本”,及“蒙府本”回末总评均有“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一句。但“甲戌入”二十六回回末总评却说,
    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
    至于“甲戌本”十三回秦可卿丧礼时,“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一句有旁批:
    史小姐湘云消息也。
    其他抄本略同,故知在今本中,史湘云出场较晚,并无幼年时期的故事。而“庚辰本”, “戚序本”等在二十一回“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文下的双行批“前文黛玉未来时湘云、宝玉则随贾母……”,应是指黛玉初进府时宝玉要求与黛玉分睡碧纱橱内外,对贾母所说的话。可能在某次改稿时漏写或省略。从其他“脂批”也看不出“旧稿”里有别种关于史湘云的情节。
    另一可以探索“旧稿”原貌的资料是富察明义的《题红楼梦诗》二十首。此组诗自《绿烟琐窗集》被人发现后,四十年来已有不少研究,浅见以为明义所题咏的故事皆见于今本《红楼梦》,但其所读到的乃一内容较为简单,时序也有些不同的早期抄本。其中提及“诗”的有两处:一是第七首末句“题诗赢得静工夫”,一是第十八首起句“伤心一首葬花词”,并无结社,联诗等的描述。第七首的诗句似是指今本二十三回宝玉作“四时即事诗” ,第十八首则很清楚是说黛玉的葬花辞,都和史湘云无关。
    再就这二十首诗所吟咏的对象而言,一般认为并无史湘云在内。按今本《红楼梦》,湘云的地位相当重要。六十二回“醉卧芍药裀”一段常为人所乐道,其意境不在二十七回“宝钗扑螺”之下,明义诗中未有只字言及湘么,根可能在旧稿中并无这些情节,湘云原非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四《红楼梦》成书经过之刍见
    自从胡适之先生将珍藏的“甲戌本”影印问世后,各地《红楼梦》的研究者始得详阅其内容而推敲此书究是如何撰成,陆续有人提出乃由一旧著增删改益而得的看祛。最早可能是在台湾的梁宗之,一九六一年曾发表《我猜想红楼梦成书经过》。其后以具体例证探讨此问题之红学家甚多,例如周绍良,吴世昌,皮述民,戴不凡,朱淡文,梅挺秀及陈庆浩等均是。其中戴不凡甚至认为“石兄”才是原始创作者,曹雪芹是根据其旧稿重新改写成书的。这种说法受到很多反驳。实陈上,各家研究的结果实多支持今本《红楼梦》乃自一情节较为简单的“初稿”或“旧稿”增补、扩充、重组而成的说法。只是一般人多只愿相信是由曹雪芹增删剪接其本人的原稿所完成。
    曾由明义二十首〈题红楼梦〉诗来讨论成书经过的有周绍良、吴世昌、朱淡文等。但也有人认为《红楼梦》原稿是一部内容完整的故事,同时也认为明义的诗不足为据。例如刘兆榕说:
    只要细审这组诗,完全是一个初学青年的情趣、喜好,或在附庸风雅,故诗中多半在直接描绘书中的一些闺阁闲情等具体细节。诗如此写法,不要说二十首,就是二百首也未必能将书中所有的情节都反映出来。
    故他的结论是:
    总之,我们不能根据明义小序的一些曲解去考定《红楼梦》的成书经过和区分共中的内容。
    但浅见以为这一类的推论并不合理。假设书中原有省亲故事,一位富察家的贵族青年诗中怎可能不有所吟咏,而且书中若有众多青年男女联诗、结社等情节,一位正在学写诗的“初学青年”会不“附庸风雅”一番吗?故若明义的诗中没有提元春省亲及众人做诗,应表示他所见的《红楼梦》中并无这些故事。
    据考证,富察明义约生于乾隆五年(1740) ,《绿烟琐窗集》中诗词的写作时期为乾隆二十一、二年至四十二年(1756——1777)间。他所读的既然是“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 ,其中又无元春省亲之情节,则应非“甲戌年脂砚斋抄阅再评”,且已含元春省亲故事的“甲戌本石头记”。再者,“曹子雪芹”如已有了“新稿”,恐不会以旧稿”示人。因此,明义所见的抄本应比“甲戌本石头记”更早。至于他“见其钞本”的时间,浅见以为不应早于乾隆十七、八年( 1752 ——1753) ,亦即他十二、三岁之时。
    故可推知,《红楼梦》小说在乾隆十七、八年时内容尚较今本为简。没有元春省亲和大观园中结社吟诗的情节,史湘云也还不是重要人物。换言之,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工作可能尚未完成。那么,一两年内是否已能写完,而且“脂砚斋”也完成了“抄阅再评”,实属可疑。
    由于“庚辰本”与“己卯本”十七十八回尚未分回,“列藏本”七十九回和八十回亦未分开,而各本都有未完的痕迹,故知“甲戌本”也系“未完”之稿。若“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后,即使前八十回仍非“全璧”,则全书如何写成及何时写成,均听再加探讨。
    一九六一年胡适之先生曾认为“曹雪芹在乾隆甲戌年写定的稿本止有这十六回”。如今看来,这话稍嫌武断,但到乾隆甲戌本(1754)全书尚未完成之观点则应是正确的。曹雪芹虽已“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红楼梦》实际仍在继续改写、重编中。
    注释
    ① 见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周雷序文,3 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② 即“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一首。
    ③ 《红楼梦卷》289 页。
    ④ 同(注一),周雷序文13 页。
    ⑤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代序》,团结出版社(1991) 。
    ⑥ 周黎庵,《清诗的春夏》,103 页,汉欣文化公司,1990。年台湾版。
    ⑦ 《四松堂集》诗集卷上。
    ⑧ 此诗在小说中究是林黛玉或薛宝琴所作,并不明确,一般均以黛玉为作者,但两百年前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中则说:“自有诗社以来,以宝琴《桃花行》为第一佳诗”, (见《红楼梦卷》751 页。)
    ⑨ 陈庆浩.“第三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论文(1092 )。
    ⑩ “己卯本”与“庚辰本”作“伏史湘云”,但误为正文;“戚序本”及“蒙府本”则作“伏史湘云一笔”;“甲辰本”为“伏下文史湘云”但“史湘云”三字误为正文;“杨藏本”, “舒序本”及“列藏本”三者则无此注
    例如:
    (一)吴思裕,《有关曹雪芹十种》42 ——49 页,香港中华书局(1964)。
    (二)周汝昌,《红楼梦新证》,1067 ——1075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三)吴世昌,《红樱梦学刊》1980 年第一期,1 ——22 页。
    (四)杨光汉,《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八辑,233 ——240 页(1932) 。
    (五)周林生,《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八辑,241 ——257 页(1982)。
    (六)李贤平,《复旦学报》1987 年第5 期,3 ——16 页。
    (七)朱淡文,《红楼梦研究》182 ——253 页,贯雅公司(1991)。
    刘广定,1992 年6 月2 日,在中央大学讲,未刊稿。
    有人认为此诗乃指今本第五回梦游太虚境(注十一(三)(五)(六)) ,也有人认为指三十三回宝玉做诗(注十一(七)) ,还有人认为兼指两者(注十一(二)(四)) ,拙见同后者。
    就绘事言 从嘉庆年间改七多的《红楼梦画象》 到近人刘旦宅《石头记人物画》 及戴敦邦《红楼妙群芳图谱》画湘云都是用“醉眠”。就吟咏言,自嘉道时期始,如周绮之《红楼梦题词》及沈谦之《红楼梦赋》也都以此为题。
    梁宗之,《畅流》24 卷1——3 期(1961)。
    周绍良,《红楼梦研究论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见(注十一(三))。
    皮述民,《红楼梦考论集》,联经出版公司(1984)。
    戴不凡,《红学评议,外篇》,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朱淡文,前引书(注十一(七)) 254——316 页。
    梅挺秀,《红楼梦大观》272——289 页,香港百姓半月刊(1987)。
    同(注九)。
    《红楼梦作者权论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刘兆榕,《红楼梦成书新探》,载《红楼梦论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 ) 。
    《题红楼梦诗》 序。
    “甲戌本”胡适跋。
    原载:《红楼梦学刊》1995年第1辑
    
    原载:《红楼梦学刊》1995年第1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