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精研红学疑窦频 醒来方悟梦非真--《红楼梦》三昧蠡测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志尧 参加讨论

    自研读《红楼梦》迄今的近三十年间,已记不清阅览过多少遍原著了。只知道每读过一遍便有一次新的感受和惊叹,同时亦多生出若干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竟至走向了两个极端似的:美的感悟可说是五体投地无以复加;然而与之俱来的虚假印象却挥之不去,大有是书漏洞百出、疑云丛生、问题成堆、积重难返之憾。甚或产生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天才作家也难免有败笔之念。正处在这"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再次复读原著,却是豁然开朗,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彻悟。这种超常的愉悦,确如鱼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迷雾如云
    在不断地阅读《红楼梦》原著时,每每发现书中情节事理有互相抵牾之处。现择要拈出。
    (一)京都究何在
    一部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即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该是确定的。即便是虚构的地名也不该飘忽不定。然而,《红楼梦》关于京都的描写就闪烁其词且经不起推敲。很难找出一个确指的方位来。忽而长安,忽而金陵,忽而神京,忽而哪儿也不是,就是京都……
    1、京都为金陵之例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雨村垂询道,"老兄何日到此,弟岂不知"子兴道:"去年岁底到家,今因还要入都"云云。雨村接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冷子兴便说"倒是老先生的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即贾宝玉衔玉而生暨贾府兴衰之事。雨村闻此十分诧异地说:"去岁我到金陵时,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气相连,竞将大半条街占了……"
    既说都中新闻,又述荣国府兴衰,贾雨村反证曾到金陵经过贾宅,与冷子兴演说的对象正好合度,可知贾府在都中无疑。同理可证,京都当为金陵石头城。
    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门子所述之"护官符"时,阐释得明明白白:"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于是呈出本地大族名宦之家即"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谚俗口碑。可见贾家与其他三家同属一地,皆是金陵南京之富豪人家的混称混叫也。不然,在京都的贾家怎能与在金陵的另三家并称本省本地或地方官必须掌握熟知之"护官符"不成?
    记述贾府就是京都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如第3回"林黛玉拋父进京都"中,实际上进的是贾府,二者显明为一地。
    秦可卿死后,各路王侯将相皆来吊祭,其声势赫然,可证贾府必在京都。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为省亲盖别墅,尔后又是送灯谜,又是传令贾母等亲眷入朝,往来频频,更证明贾府在京都。如前面所言,京都即金陵,贾府在京都是在金陵。一疑。
    2、京都不在金陵之例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中,述说薛家亦系金陵人氏。"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薛蟠索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且那日已将入都吋,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愁进京去有个嫡亲的母舅管辖着,不能任意挥霍挥霍;偏如今又升出去了,可知天从人愿'。因和母亲商议道:'咱们京中虽有几处房舍,只是这十来年没人进京居住……'"
    金陵人氏薛家欲进京去,可见金陵与京都显明不是一地。
    再如,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中,因薛宝琴假托真真国的女孩子作过一首中国诗,宝玉觉奇欲看时,宝琴笑说:"在南京收着呢,此时那里去取来?"黛玉笑拉宝琴道:"你別哄我们,我知道你这一来,你的这些东西未必放在家里,自然都是要带了来的,这会子又扯谎说没带来。他们虽信,我是不信的。"这儿又将金陵人氏薛家的家宝说成是"在南京收着",看来,南京即金陵,南京离京都甚远,因此无法满足贾宝玉当即要瞧瞧的愿望,而林黛玉更戮穿了薛宝琴虚伪本无此诗的西洋镜,说不带在身边便是没有,这都证明京都与金陵非为一地。
    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与贾府本不在一地,江南甄家接驾等与京都更不在一地。贾府中人随时有主仆请御医疗治的情节,说明贾府在都中,薛家在金陵,薛氏投京都,均可证京都非金陵也。
    3、京者指长安之例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劝女婿莫闲寻气恼时说:"如今咱人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天子脚下自然是说京城, '长安',虽可代指京都,但书中多次明指长安为京都就不能全归代指义项。说是实指亦不为过。
    如第十七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大管家林之孝向王夫人介绍道:"外又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姑娘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十八岁。取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因听说'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年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
    牟尼院在长安都城的西门外,与贾府同在一城,嗣后被王夫人恭请到贾府长期居住。
    第五十六回"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林之孝家的向贾母禀告说:"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此刻先遣人来送礼请安。"甄府中人说起甄宝玉一宗事时,贾宝玉心下吃惊,睡梦中只见榻上少年说道:"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此处再次提及长安都中即贾府中事,难道京都还能反复用'长安'代指的吗?
    类似的提法在书中还能找到一些,不赘。
    4、实地长安与京都'长安'是否一地
    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中,老尼净虚要王凤姐帮忙办理一事。她诉说原委道:"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儿子的聘定……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这儿又是长安县,又是长安府,又是长安守备,又是长安节度与贾府最契,上京寻门路,看来同京都长安实非一地,而且两处又很近。后文交待得很清楚:"凤姐便命悄悄将昨日的老尼之事,说与来旺儿。来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不过百里路程,两日工夫俱已妥协。"长安县离京城"不过百里路程",其实这长安县不过是京城'长安'的郊区县而已,这与开端所述"京都为金陵之例"中江南之金陵石头城南京京都又相去几远?令人费解之至!
    (二)人物年龄极其混乱
    书中不少人物的年龄可以说都是捉摸不定的,明显的主要人物的年龄就有时大时小之虞。
    1、王熙凤忽大忽小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已介绍贾琏娶的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今已娶了四五年。"此时林黛玉尚未进贾府。贾雨村介绍他的东道主林如海"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被聘为西席后"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贾氏去世,接着便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意即黛玉为六岁,当时已结婚几年的王熙凤至少大林黛玉十四岁。而稍后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又说她二十年前去过金陵王家,"当日就说他(指凤姐)不错呢。"刘姥姥的活虽不免攀附之嫌,但周瑞家的既然向刘姥姥作详细介绍,证明当日与王家确有瓜葛,照此推算,王熙凤起码也有二十多岁。同时,第五十四回"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凤姐亲口所讲"外头只有一位珍大哥哥,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淘了这么大。这几年因作了亲,我如今立了多少规矩了,便不是从小儿的兄妹","从小儿一处淘气",这表明凤姐与贾珍又成了同龄人。此时贾珍之子贾蓉已经结婚,同贾珍从小儿一处淘气的同龄人王熙凤该有多大岁数呢?至少接近古人所云"不惑"之龄。
    第二十八回"蒋玉函情赠茜香罗"中,宝玉谈及奇特药配方时。凤姐证明宝玉不撒谎,并说:"上日薛大哥亲自和我来寻珍珠……他说'妹妹就没散的,花儿上也得摘下来,过后儿我拣好的再给妹妹穿了来'"……哥哥妹妹相称,自然是薛蟠长于熙凤了。然而,薛蟠仅比宝钗大二岁,这么说,王熙凤又成了薛宝钗的同龄人了。薛宝钗长宝玉一岁,宝玉长黛玉一岁,黛玉进贾府为六岁,此时宝钗能有几岁,十岁足矣!岂不是说,结婚数载的王熙凤迄今还是个幼女吗?
    及至到了第四十九回"玻璃世界白雪红梅"中,书中写道:"此时大观园比先更热闹了多少。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王、湘云、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再添上凤姐和宝玉,一共十三个。叙起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他十二个人皆不过十五六七岁,或有这三个同年,或有那五个共岁,或有这两个同月同日,那两个同刻同时,所差者大半是时刻月分而已,连他们自己也不能细细分晰,不过是'弟''兄''姊''妹'四个字随便乱叫。"此段文字明确无误地昭示凤姐的年龄在十七岁以下。据专家查对,除残缺本回的己卯本、舒序本、郑藏本、甲戌本外,其余版本如戚序本、列宁格勒藏本、庚辰本等均如此。后来程乙本发现了这个纰漏,将此段文字改为:"一共十三人,叙起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凤姐次之,余皆不过十五六七岁,大半同年异月,连他们自己也不能记清谁长谁幼……"这种改动虽较合情理,然则却已非曹雪片原著的本来面貌。
    2、薛宝钗年龄是难猜之谜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时是在贾雨村任西席一年后,年仅六岁多。黛玉见宝玉时,宝玉问她:"妹妹可曾读书?"林黛玉道:"不曾读,只读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话与贾雨村所述黛玉五岁时经旧友推荐,做盐政西宾堪堪又是一载的情节甚符。黛玉刚进贾府不久,薛宝钗亦来贾府,经推算,她长宝玉一岁,宝玉长黛玉一岁,宝钗当长黛玉二岁,意即八岁多进的贾府。
    到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凤姐问贾琏:"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你到底怎么样呢?"贾琏道:"我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凤姐说:"但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想来若果真替他作,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及至贾母见宝钗时,"喜她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若说她"才过第一个生辰",则前一年生辰必是在金陵老家过的。此时文说她今年十五岁,那么最早她该是十四岁进的贾府,这与黛玉六岁宝钗八岁进贾府的推算相差六年之多。
    事实上,薛宝钗进贾府后,经历了若干次大的变故。如秦可卿从得病到死;贾元春才选风藻宫,继而建造大观园,后文称盖园子一年有余。其间宝钗亦是随着过了这几年时间,但怎能说"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呢?照理只能说,前几次的生日是在薛门自家小圈子过的,或者干脆没过过生日,但这与大家的豪富讲究又不合度。若说是贾府为薛宝钗张罗着过第一次生辰,又缺乏这方面的文字交待,故此,宝钗的年龄也极易引起混乱。
    实际上,《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人物年龄等方面的纰漏决不限于上述几例。据有关专家考定:关于黛玉进贾府时已有五六个假说;元春死时是否为四十三岁已经引起人们的争议;贾母与刘姥姥的年龄关系也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第六回中排行、辈份方面的纰漏也颇耐人寻味……
    (三)事理悖谬之处
    1、薛家长住贾府甚是荒唐
    薛家是与贾家门第等同的豪富之家,若是仅仅在为送宝钗进京待选,望亲,人部销算旧帐,住进贾府数年之久,直到儿子薛蟠娶妻,女儿宝钗出嫁都没有离开贾宅的意思。况且还夹杂贾府被查抄之大变故,的确是不可思议之事。因为贾薛两姓毕竟是亲戚关系,全家搬来居住数年,怎么可能呢?薛家同林黛玉长住贾府不是一码子事。林黛玉是个孤女,老太君贾母惜孤女才有此安排。薛姨妈虽然没了丈夫,仅此而已,架子又没倒,生意仍然很大,儿女双全,奴仆成群,贾府中又怎能容下一个薛府?薛家又没败落,办完了上述几件事达到预期目的之后怎么还不赶快离去,一住下来竟是没完没了呢?难道仅是为了凑戏吗?
    同时,书中说得清楚明白:经贾政提议薛姨妈一家住在"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空房中。"原来这梨香院是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问题又出来了。薛家的主仆人马也是相当庞大的队伍,莫说十几间房屋,即如再扩大几倍怕也不够这享受惯了的"丰年好大雪"之薛家奢用!
    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中,对薛家的人丁用度有过简约的披露。因薛蟠捱了打要出外去躲避一年半载,薛姨妈支持他花钱学乖,人员需要调整。书中介绍说:"薛姨妈上京带来的家人不过四五房。并两三个老嬷嬷小丫头。"试想,当初带上京来的四五房家人,哪一家没个三五间房屋可以安排得了的?再说,薛蟠后来娶的夏金桂.还带来个丫环宝蟾,夏家又是何样的消费水平?夏金桂是外具花柳之质,内秉风雷之性之人,她嫁与薛蟠,直闹得宅眷不宁,她岂肯遭受薛门房少屋窄的委屈!薛蟠出行时,薛姨妈便和宝钗香菱并两个老年的嬷嬷连日打点行装,派下薛蟠之乳父老苍头一名,当年谙事旧仆二名,外有薛蟠随身常使小厮二人,主仆一共六人……这一群人平时都是怎样居住怎样生活的?这十来间房屋是够主人用还是够奴仆们用?薛蟠出门自骑一匹家内养的铁青大走骡,外备一匹坐马。这家养的骡马又该占几间房子?及至后来,薛姨妈的侄儿薛蝌,侄女宝琴同来贾府投靠薛姨妈,他们又是怎样居住的?总之,薛家长期借居贾府为一不可能,靠十余间房屋安置主仆亲友数十人为二不可能。因为这与常情常理相悖。
    2、贾宝玉下人之多难以置信
    贾宝玉是贾母的掌上明珠和命根子,为他配备的奴仆丫环适当多一些无可非议。然而,贾府也是有严格的规矩的。贾宝玉本人包括当权者也不能随心所欲。比如当家人王熙凤,临时理事的探春遇事时总要问定例如何。在说到丫环们的月例银时,王夫人询问凤姐袭人的情况,王熙凤回说:"袭人原是老太太的人。不过给了宝兄弟使。他这一两银子还在老太太的丫头分例上领。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裁了这一两银子,断然使不得。若说再添一个人给老太太,这个还可以裁他的。若不裁他的,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儿道:"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宫中的就是了。"此事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贾府用人规矩森严,一点儿也马虎不得。贾宝玉不可能比长辈主子们阔绰,使用下人决不能超出贾母王夫人,亦不能超出贾赦贾政。因为调整一个丫头,还要考虑到"若不裁他的,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了一个才公道均匀了。"看来,宝玉比贾环最多稍微优厚一点而已。然而,服侍贾环的才几人?书中提及的不过一二人罢了。可是为贾宝玉配用的奴仆丫环竟达四十人之多。分别是:李嬷嬷、赵嬷嬷、张奶妈、王奶妈、王妈、何妈、金莺、文杏、袭人、媚人、晴雯、麝月、茜雪、绮霰、秋纹、碧痕、蕙香、檀云、佳蕙、坠儿、紫绡、良儿、春燕、五儿。小厮和男仆就有:茗烟、锄药、扫红、墨雨、引泉、扫花、排云、伴鹤、双瑞、双寿、李贵、王荣、张若铮、钱亦华、钱启。外加被王熙凤要去的小红等,无名无姓的尚不在其数。这庞大的队伍侍候贾宝玉一个公子哥儿可能吗?恐怕连皇太子也配备不了这么多的下人。这从情理上与实际上都很难说通。
    二、梦醒归真
    对于《红楼梦》中设置的诸多迷津,并非笔者一人存疑,可说是早就有论者探析过,只不过是正确揭示其谜底者尚未见到而已。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论者有人;认为传抄舛误者有人;归结作者笔误者有人;猜想为作者故意大摆迷魂阵者有人……但是,几乎所有论者都归结为这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是不影响巨著价值的白璧微瑕。
    例如,有一篇文章在论析《红楼梦》之"纰漏"存在的原因时心存疑虑地说:"《红楼梦》的这些纰漏虽然掩盖不了它诱人的艺术魅力,但我们也不必为贤者讳。"在他看来:"关于《红楼梦》的成书,历来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说法。面对作品中遗留下的诸多混乱矛盾的细节和一些不大不小的纰漏,郭世铭先生在《谈<红楼梦>年表》中提出了大胆新颖的猜测:'曹雪芹在增删五次'中改变了原稿的体例。原稿并非完整的长篇小说,而是象《儒林外史》那样由若干独立故事联缀而成的。曹雪芹将人物合并,情节揉合,改为现在的样子。之所以称它为猜测,而不称'结论',是因为要最后证明它还要作大量的研究和考证。笔者在欣赏和体味这个猜测的同时,却又生出另外一种猜测:曹雪片毕一生之精力,仅勉强完成了前八十回的刨作。历史并没有给曹雪芹以充裕的时间去反复推敲斟酌这部宏篇巨制,而是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故而给作品留下了许多不可弥补的缺憾。所谓'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说法恐为后人杜撰,颇值得怀疑。当然,要想证明这个猜测,更需要作大量的研究和考证"(曲文军:《凤姐与贾珍年龄关系中的纰漏》,《南部学坛》1997年第2期)。
    在笔者看来,上述两种新见.均只是大胆的假说而已。笔者委实不敢苟同。
    愚以为:上述种种迷津并非作者的舛误与疏漏,而是大藏丘壑之处。
    这道理极其简单。莫说是世界公认的天才作家写出的足值国人荣耀称道的传世之作,万不可能有如此多的不合度之点,就是在文学史上未有席位的二三流小说家也不致于有诸多错讹。如作品的主要活动地点(京都)不知位于何处;主要人物年龄忽大忽小,还有那么多看似有悖情理的疑点等。道理何在?--这诸多疑团正是《红楼梦》的高明和特色之处。这个特色不是别的,而是一个"梦"字。大著缘何取名《红楼梦》?"红楼"当是富家闺阁之意;同"绿窗"贫家女相对,这儿自然指的是贾府,具体地说是"大观园"或曰"金陵十二钗"所生活的"女儿国"。"梦"应包含着作者的人生感受,开卷即渭"历过一番梦幻之后"。这个"梦"字正好道出了大书的主旨。
    何谓梦?按《辞海》解释的第二义项为:"医学名词。睡眠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生理学上对梦的产生还不完全了解。一股认为睡眠时,如大脑皮层某些部位有一定的兴奋活动,外界和体内的弱刺激到达中枢与这些部位发生某些联系时,就可能产生梦。梦的内容与清醒时意识中保留的印象有关。但在梦时,这种印象常错乱不清,故梦的内容大多是混乱和虚幻的。"
    曹雪芹于医学方面可谓极其精通,由是他对于这本属于医学的生理现象之梦幻的理解与把握该是精妙绝伦和不言而喻之事。他将其毕生心血写成的巨著归结为一个"梦"字,的确是大有深意的。梦就是对清醒时意识中保留的印象错乱不清。如此说来,京都无确址,人物忽大忽小,某些情节违背常规常理又是极其正常之事。如果书中的事理情节人物年龄丝丝入扣,天衣无缝,何梦之有?这并非作者的狡黠之笔,这正是作者艺术上的创新!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对"红楼"作过一番发人深思的解释:"'红'字是书中点睛处。为书主人宝玉有爱红之病而住在怡红院,曹雪芹披阅增删《石头记》则于悼红轩。此红字若与彼红字相类,自当别含义蕴,非实指也。上一字既虚,下一字亦然,不必以书中,某处楼屋实之。若泛指东西二府,即朱门之谓耳。"又说:"宝玉梦入太虚幻境在秦氏房中,本书详言所在,而于室内铺陈有特异之描写,列古美人名七。殆已入幻境,非写实也。……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连神仙也可以住得了。疑此即'红楼'也……分设一楼于天香楼上……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是天香楼在会芳园中而秦氏即死于此楼之明证。其是否为可卿卧室,尚未能定。靖应鹍藏本畸笏评语有'贵簪更衣诸文'六字,是天香楼盖为秦氏所居,即宝玉前日入梦之地,亦即所谓红楼也……"俞平伯还意味深长地题了一首绝句云:"仙云飞去迷归路。岂有天香艳迹留。左右朱门双列戟,争教人看画红楼"(《红楼释名》,载《红楼》1996年2期)俞先生对"红楼"二字既已做出独到新颖的解释,则"梦"字更可迎刃而解。梦即是幻,将整个红楼与梦字联结成一个整体反映出作者的一种悲剧意识,无可奈何的愁绪和超常脱俗的审美观。
    "梦"既是一种幻灭的虚空,又是一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寄托,正如时尚所流行的美好祝词"愿你梦想成真!"试想,世间哪有那种"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文学作品中的琼楼玉宇、蓬莱仙阁怕也不及。再说,哪有那么多的才貌超群的众多女子于一府!恐怕秦可卿等十二钗的仙姿芳容连西施杨玉环们也自愧不如吧!李清照、薛涛等女才人也难与林黛玉、薛宝钗们的诗才一试高下!但是人们品评着《红楼梦》,却对此深信不疑,认为纯真,说到底应归功为"梦"的价值,"梦"的魅力,曹雪芹天才的凸现和巨著不朽而创造出的文学魔方。曹雪芹处在那样的封建末世,除了用"梦"来抒写自己的空灵性情和胸中郁结难排的块垒之外,的确别无选择!另据笔者统计,全书中涉及梦境描写的书回共有二十九回。在同一回中写两个梦的有六个回目。一个梦跨两个书回的有两次,梦中有梦的描写有一次。其余是一回写了一个梦。前八十回中写了二十个梦,其中最长的是第五回的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长达五千余字,这也是《红楼梦》全书中最长的梦。其次在前八十回中较长的梦有第一回的甄土隐梦幻识通灵,第十三回的秦氏向风姐托梦和第五十六回的贾宝玉梦见甄宝玉的梦中梦。最短的是十三回的宝玉梦中听见秦氏死了,及第五十一回的宝玉梦中叫袭人。都只不过十来个字。在后四十回中,共写了十三个梦。其中最长的是八十二回的黛玉惊梦。最短的是第八十九回的黛玉梦中常听见有人叫宝钗宝二奶奶,及第一百十七回的马道婆梦见妙玉被杀等。总之,《红楼梦》全书共写了三十三个大小各异的梦。这是其它任何一部名著中所不曾有过的一大奇观。这当然可视作该书的一大特色。这三十三次梦的情节分别为: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第1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第5回);贾瑞梦中与凤姐云雨(第12回);贾瑞死前之梦(第12回);秦氏给风姐托梦(第13回);宝玉梦中听见秦氏死了(第13回);秦钟死前梦鬼判(第16回);小红梦中思贾芸(第24、25回);宝玉梦见蒋玉函、金钏(第34回);宝玉梦呓(第36回);香菱梦诗(第48、49回);宝玉梦中叫袭人(第51回);贾宝玉梦中见到甄宝玉,又用甄宝玉的口气呼唤贾宝玉,称为梦中梦(第56回);柳湘莲梦中见尤三姐(第66回);尤二组梦见尤三姐(第66回);凤姐梦见一个人向她夺锦(第72回);小丫头坐着打盹,又从梦中惊醒(第73回);宝玉梦中叫晴雯(第77回);宝玉梦中见晴雯(第77回);黛玉惊梦(第82回);贾母梦见元妃(第86回);妙玉梦中走火人魔(第87回);黛玉梦中听见有人叫宝钗宝二奶奶(第89回);包勇说甄宝玉之梦(第93回);宝玉梦见黛玉归太虚幻境(第98回),凤姐梦见尤二姐(第113回);凤姐梦见一男一女来到炕前(第113回);凤姐病危时之梦(第114回);贾宝玉再游太虚境(第116回);马道婆梦见妙玉被杀(第117回);袭人病中梦见宝玉(第120回);贾雨村在急流津觉迷渡草庵中梦见空空道人给他抄录的《石头记》(第120回)。总之,各色各样的梦充溢全书,《红楼梦》大书以"梦"命名,可谓别致新颖之极矣!
    综前所述,《红楼梦》既然写的是梦.就不必过于认真事事坐实。假作真时真亦假是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多次做梦的经历,梦中之事,实在是剪辑错了的故事,它与实际生活不能同日而语。心理上的错乱,故事的张冠李戴,时间的跳跃,地点的跨越,看似荒唐,实则为梦的重要特征。由此而论曹雪芹不愧为神笔巨擘,根本不能将其设置的迷津看作是作者的笔误,或曰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尚未发觉的隐患错讹!作者的头脑是极度清醒的。他曾于书的开端即开宗明父地说:"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曹雪芹虽苦口婆心提醒阅者注意,但仍恐读者痴迷不悟。又于书末假借贾雨村之口再次指出:"说你空空,原来肚里果然空空!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作者可谓用心良苦。由来同一梦,人生如梦,这正是书的主旨。贾府的由盛而衰,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到查抄败落不也是大梦一场吗?"好了歌"与甄士隐为之作的"好了歌注"不是对梦的最好诠释吗?所以我们阅读这部用梦幻写成的巨著时,处处事事刨根问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是没能理解作者写是书的真谛!贾雨村于书的开端即有感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的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由此可知,那些错把作者设计的梦幻一味地刻舟求剑,实是未能读懂这部大书,未具致知格物之功,缺乏悟道参玄之力之人所产生的种种疑团迷雾。清朝多罗平郡王福彭在一首"谈梦诗"中所写的话与曹雪片借贾雨村之口所述的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妙:"睡梦安知梦是幻,觉来方悟梦非真。迷人譬似梦中客,悟者犹如醒睡人。"但愿我们广大红学爱好者和专家教授们莫做"梦中客",而成为真正的"悟者--醒睡人"。
    作者单泣:河南省南阳师专学报《南都学坛》
    责任编辑:萧相恺
    原载:《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3期
    
    原载:《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