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高鹗《砚香词》——稿本的样范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欧阳健 参加讨论


    博友孤鸿道人【2008-11-21 12:26:12】留言:“最近常常过来看,即如前几天,余于红学论坛重提《春柳堂诗稿》之公案,应按魏子云老先生所指路径详查,当晚转来欧阳博客,正见此前刚刚帖出的魏子云致欧阳信札,甚觉惊奇。若先生得便,可否将欧阳健的旧文(标题如下)贴出来赐阅,则感激不尽。高鹗《砚香词》——稿本的样范。”遵嘱贴发于后,请赐教。
    《高兰墅集》1955年由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出版后,四十多年中好像只有几篇文章提到它,显然是受到红学界冷遇,至少是未曾成为研究的热点。暑中将此书寻出来随便翻翻,却意外发现其《兰墅砚香词》稿本,对于《红楼梦》抄本的鉴别和《红楼梦》文本的诠释,都有不可小视的作用。
    红学家所以推崇几种脂砚斋的抄本,主要理由是它“保存了原稿的面貌”(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新校注本前言)。但清代的“稿本”该是什么样子?多数读者并没有感性的经验。《兰墅砚香词》则为我们提供了乾隆时期稿本的样范,也为我们提供了鉴别脂本最好的参照系。
    关于《兰墅砚香词》的稿本性质,曾有两位学者作过鉴定。金克木先生说:“《兰墅砚香词》稿本只有四十四首,而且有的涂改得很利害,有些句子加上密圈,有些首在页上端批‘改’字,可见确是稿本,不是定本。”(《八股新论》,《说八股》第138页,中华书局2000年第一版)尚达翔先生则认为:“《砚香词》共收四十四首词,看来还不是初稿本,因为词不依时间顺序,而是按小令、中调、长调依次排的。这恐怕只有二稿才能做到。”(《高鹗诗词笺注·前言》,中州书画社1983年第一版)
    按此本卷端题“兰墅砚香词”,次行低一格书:
    簏存草(自甲午迄戊申),奉天高鹗著。
    甲午为乾隆三十九年(1774),戊申为乾隆五十三年(1788)。高鹗在这十四年中填了不少词,随手置于竹制的书箱中,故云“簏存草”。他为什么要在乾隆五十三年将存稿取出整理呢?因为这一年——“戊申秋隽”(《金缕曲》即《贺新郎》题下注),他中了举,将要踏入全新的人生阶段,便着手将旧作加以整理。相对于零散的草稿而言,按小令、中调、长调编次成册的《兰墅砚香词》,确乎应该称为“二稿”;而就拟作进一步的修改而言,它又确乎是个“稿本,不是定本”。
    在全部四十四首词中,有二十二首上端批了“改”字,有些已经动手改了起来,这就为我们保存了修改的原始痕迹,弥足珍贵。下面着重讨论两点:
    一、稿本的书法。金克木先生介绍殿试阅卷的情形道:“阅卷的不看内容,……看殿试卷只望一眼字迹,所以写字必须极其工整,干干净净。在清代中叶,这种字是中进士点翰林的人都会写的,叫做‘馆阁体’。”(《说八股》第156页)高鹗将“簏存草”誊录为《兰墅砚香词》时,用的正是这种馆阁体;而对原稿作修改时,则用了更为便捷的行书。
    反观被奉为出自“怡亲王府”的己卯本(这是唯一可与曹家“挂钩”——尽管挂得很不牢——的脂本),不仅书法极其拙劣,简直无“体”可言,而且错字、别字、漏字触目皆是,甚至把“林如海”抄成“林儒海”,“扬州”抄成“杨州”。大量资料表明,康熙十三子怡亲王允祥,深受汉文化熏陶,“擅长书法”(李治亭主编:《爱新觉罗家族全书》第一册第233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版),“喜书法,善作字对楹联”(《爱新觉罗家族全书》第八册第62页),“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爱新觉罗家族全书》第三册第32页)。怡亲王本人的造诣如此,他聘请的文人学士,学问书法自当更为高妙,岂能容忍仅有己卯本抄手水平的人在王府中招摇?周绍良先生曾判断甲戌本是一种“蒸锅铺本”——“清代北京地方一种卖馒头的铺子,专为早市人而设,凌晨开肆,近午而歇,其馀时间,则由铺中伙计抄租小说唱本。其人略能抄录,但又不通文理,抄书时多半依样葫芦,所以书中会‘开口先云’变成‘开口失云’,‘癞头和尚’变成‘獭头和尚’。”(《读刘铨福原藏残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散记》)己卯本书法比甲戌本更差,错误比甲戌本更多,更是地地道道的“蒸锅铺本”。
    二、文字的修改。《兰墅砚香词》有三首词作了重大修改,最有分析价值。一是《苏幕遮·送春》,原底是:
    日烘晴,风弄晓,荳蔻丁香,刬地撄怀抱。倦枕深杯消不了,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 絮从抛,莺任老,拚作无情,不为多情恼。日影渐斜囗囗囗,凭暖栏杆,目断游丝袅。
    高鹗作了两处修改:一是将“荳蔻丁香,刬地撄怀抱”改为“芍药荼蘼,是处撄怀抱”。二是将“日影渐斜囗囗囗”改为“日影渐斜人悄悄”(附图一)。囗囗囗三字原稿涂抹过甚,难以辨认,无从讨论修改的成败,只能着重谈一谈前处的修改。
    词题是《送春》,立意与前人相反:“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你们要惜春,我偏要送春,要让夏天早点来到。从这点翻案精神出发,高鹗建立起自己的意境,而荳蔻丁香与芍药荼蘼,就是他先后挑选出来以象征他所欢迎的早夏的两组花卉。那么,他为什么要将荳蔻丁香改为芍药荼蘼呢?且让我们对四种花卉作一点比较:
    1、荳蔻: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花,花淡黄色;
    2、丁香:桃金娘科,常绿乔木,夏季开花,花淡紫色;
    3、芍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花,花大而美丽,有白红等色;
    4、荼蘼:蔷薇科,落叶灌木,初夏开花,大型,白色。
    事情十分清楚:四种花卉有三种在初夏开花,惟有丁香是夏季开花,用“荳蔻丁香”,就不能象征早夏。再从花的外形看,荳蔻丁香是小花,颜色偏淡,芍药荼蘼就不同了,花大而美,可供观赏。改动既是为了切题,又有视觉形象方面的考虑。
    再说改“刬地撄怀抱”为“是处撄怀抱”。撄,有缠绕、触动的意思。《墨子·经上》:“撄相得也。”毕沅注引《玉篇》:“撄,结也。”《淮南子·缪称训》:“勿绕勿撄,万物自称。”高诱注:“撄,缨。”在“撄怀抱”前以“刬地”或“是处”相修饰,意绪完全不同。“刬地”亦作“刬的”,一般有四义:1、依然,照样。朱熹《朱子文集》五八《答徐子融书》:“若理会得是,于自家分上,尽有得力处。若看错了,却终日闭口不别是非,刬地不是矣。”《元曲选》郑德辉《王粲登楼》三:“自洛下飘零到这里,刬的无所归栖。”2、无端,平白地。《董解元西厢》一:“刬地相逢,引调得人来眼狂心热。”《元曲选》石君宝《秋胡戏妻》一:“孩儿娶亲,才得三日光景,刬的便勾他当军去,著谁人养活老身?”3、反而,倒。《雍熙乐府》一缺名《醉花阴》套《复欢》:“越间阻刬地越疼热。”4、怎的。《草堂诗馀》前上辛幼安《酹江月·春恨》:“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银屏寒怯。”《古今杂剧》秦简夫《东堂老》楔子:“你父亲病及半载,你刬的不知道?”无论按“依然,照样”、“无端,平白地”、“反而,倒”、“怎的”数义来修饰形容“撄怀抱”,都显得不通。
    “是处”,意谓到处,处处。《南齐书·虞玩之传》:“填街溢巷,是处皆然。”柳永《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陈毅《六国之行》:“风雷临大地,是处有亲朋。”改动后词意,谓春天将逝,初夏已经来临,那大而美丽的芍药荼蘼,处处都缠绕、触动着游人的怀抱。春天走了,又有什么不好呢?我的态度是:一任絮飞莺老,“拼作无情,不为多情恼”。使全词更显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二是《蝶恋花·松林闸玩莲》,原底是:
    一色莲花三万朵,酒热茶香,旋到花傍坐。似笑如迎开向我,飘烟抱月娇无那。 舞罢垂垂罗袂軃,欲度清讴,只有吴歌可。短个人儿摇画舸,轻莲软笠新梳裹。
    高鹗作了一处修改:将“欲度清讴,只有吴歌可”改为“欲唱新词,只合吴歌可”(附图一)。“欲度清讴”,似雅而实平,改为“欲唱新词”,就清新上口多了。“只有吴歌可”改“只合吴歌可”,虽一字之差,却深谙炼字之道。
    三是《百字令·潘左卿席上小伶》,原底是:
    玳筵开处,看蛮靴小队,画蛾妆面。刬地东风吹细雨,凉沁翠翘珊钏。转节莺呼,驻拍蝉咽,竹与丝争颤。馀音嫋嫋,囗囗囗囗囗。 别有密意难通,声偷字减、囗总周郎囗。却笑西堂愁眇眇,辜负囗波囗囗。待与端相,剪灯囗月,又酒阑人散。归来弄笛,歌声不成还。(注:尤西堂观剧词云:“自笑周郎愁眇眇。”句注:“余短视,故云。”仆亦短视,两步外不睹也,故戏用西堂句。)
    此首涂改最甚,有的还改了两遍三遍,致原底许多文字无法辨认,只好以“囗”号表示。(附图二)重要的修改有:
    1、将《百字令·潘左卿席上小伶》题下“小伶”二字勾去。金克木先生以为:“这首词涂改得很利害,可想见当年又想写又有顾虑的情状。”(《说八股》第140页)其实,勾去“小伶”不是掩饰,而是为了题目的简洁,因为词中已将“看蛮靴小队”改为“看登场小玉”。徐渭《南词叙录》:“霍小玉,妓女也。今以指女妓。”题下勾去,词中添加,不存在“又想写又有顾虑”的问题。
    2、将“玳筵开处,看蛮靴小队,画蛾妆面”改为“玳筵开也,看登场小玉,盈盈妆面”。一声“玳筵开也”,将久盼期待的喜悦道了出来,较之平直的“玳筵开处”,不知增添了多少活泼气氛。改“蛮靴小队”为“登场小玉”,是为了突出中心;改“画蛾妆面”改为“盈盈妆面”,是为了避去陈旧的“画蛾”一词。
    3、将“刬地东风吹细雨,凉沁翠翘珊钏”改为“一种风姿天付与,不在翠翘珊钏”。年青时的高鹗,或许对“刬地”一词似有偏爱,后来都一一改动了。“刬地东风吹细雨,凉沁翠翘珊钏”,是从主观感受写:小伶的登场,使他感到好像一阵东风吹来,凉透了那翠翘珊钏;而改笔则从人物的神情入手:她那“一种风姿”,简直是上天付与,完全不在翠翘珊钏的美丽上。二者意境不同,各有千秋。
    4、将“转囗莺囗,驻拍蝉咽,竹与丝争颤,馀音嫋嫋,囗囗囗囗”改为“娇咽莺啼,慢声蝉咽,竹与丝争颤,馀音犹嫋,一唱三叹”。原底文字难以辨认者甚多,难以置评;惟改稿“娇咽莺啼,慢声蝉咽”有两个“咽”字,似不甚妥贴,或仍未定稿。
    5、将“剪灯”改为“挑灯”,将“又酒阑人散,归来弄笛,数声不成还”改为“又酒阑人散,料伊归去,囗应知我肠断”。原底酒阑人散后,从自身写:“归来弄笛,数声不成还”;改稿则从悬想对方入手:“料伊归去,囗应知我肠断”,韵味大有改观。
    6、原底自注“尤西堂观剧词云:‘自笑周郎愁眇眇。’句注:‘余短视故云。’仆亦短视,两步外不睹也,故戏用西堂句。”“尤西堂”下勾去“观剧词云”四字,“句注”下勾去“余”字;“故云”下勾去“仆亦短视两步外不睹也故以用西堂句”十六字。
    历代诗词的精心修改,向有佳话传流,杜甫之“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高鹗自然算不上是大诗人,但他对作品的推敲,却让我们领略了稿本的本来面目。关于小说的修改,古代中国还缺少生动的实例。列夫·托尔斯泰倒是说过:“写好作品的草稿后,一再修改它,删去它的一切赘馀而不增加分毫。”又说:“写作:(1)起草,不仔细考虑一个片段和思想表现得是否正确;(2)誊写一次,删去一切赘馀并给予每一思想以真实的位置;(3)再誊写一次,改正表现法不正确的地方。”(《文学的原则》,《托尔斯泰日记》)他的《战争与和平》就有七个稿本。《红楼梦》这样伟大的长篇巨制,当然不可能一气呵成,“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乃是曹雪芹呕心沥血、反复推敲修改的生动概括。红学家说,脂本中那些“反复修改的地方和至今残缺之处,简直使你仿佛感到作者的墨渖未干,泪痕犹在”(冯其庸:《论庚辰本》),因此是保存了“原稿面貌”的真本。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为检阅方便,且以回数最多的庚辰本第一回为例。本回一共改动26处,大体上可分三种类型:
    1、漏字的加添。如“悔又无益之大无如何之日也”,于“无”字下添一“可”字;“复可悦世之目”,于“可”字下添一“以”字,“世”字下添一“人”字;“也有首歪诗熟话”,于“有”字下添一“几”字;“那里有工夫看那理之书”,于“理”字侧添一“道”字;“也不定世人喜悦检书”,于“定”字下添一“要”字;“遂易名为情僧”,于“僧”字下添一“录”字;“不过偷窃玉暗约私奔而已”,于“偷”字下添一“香”字;“弟子则洗谛听”,于“洗”字下添一“耳”字;“常的什么贾雨村了”,于“常”字下添一“说”字;“如此想不免又回头两次”,于“此”字下添一“思”字;“雨听了并不推辞”,于“雨”字下添一“村”字;“其盘费馀事自代为处置”,于“事”字下添一“弟”字;“他曾留话与和尚”,于“留”字下添一“下”字;“无非抢夺地”,于“抢”字下添一“田”字;“这日拄了拐”,于“拐”字下添一“杖”字;“当作一件新闻传”,于“传”字下添一“说”字。
    2、错字的改正。如“皆父兄教育之恩”,改“皆”字为“背”字;“開情诗词到还全备”,改“開”字为“闺”字;“且环婢问口即者也之乎”,改“问”字为“開”字;“总一时稍闲”,改“总”字为“纵然”二字;“不便是何地方”,改“便”字为“辨”字;“历来几个流风人物”,将“流”、“风”二字勾乙置换;
    3、同义词的置换。如“亦如剧中之小丑然”,改“剧”字为“戏”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改“明”字为“楚”字;“何敢狂诞至此”,改“狂”字为“妄”字;“君生日日说恩情”,改“生”字为“在”字。
    以高鹗的《砚香词》作一对比,问题就清楚地显现出来了:红学家说庚辰本是“四阅评过”的本子,那么,它的原底应当反映“三阅”的情形,居然还有“開情诗词”、“环婢问口”之类的文字,谁能相信是曹雪芹笔下的三稿?可见原底“開情诗词”、“环婢问口”之类,决不是曹雪芹原拟文字,而只能是抄手的失误。他将“闺情”写成“開情”是形近而误,将“不辨”写成“不便”是音近而误,更说明抄手不仅水准极低,工作也极不负责。抄本即便经过复看改过,仍有误字未得校正,如“也不定世人喜悦检书”中的“检书”,为“检读”之误,这哪里谈得上什么经过“四阅”的“定本”?
    再说高鹗是按词调填词,尚且在题目、小注上作了多处增删,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宏篇钜制《红楼梦》,修改的情形应当更为复杂,有关主题的提炼,形象的塑造,情节的构思,都必然会反复修改和增删。可是,号称“四阅评过”的“庚辰秋月定本”,居然只限于相同字数的更换,而且都不属于《砚香词》稿本反映出来的文字的推敲,语言的锤炼,而纯是对抄录过程产生的鱼鲁亥豕的纠误。以高鹗的《砚香词》为稿本的样范,作出脂本不是曹雪芹“反复修改”自己作品的“反映原稿面貌”本子的结论,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2001年8月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