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法兰西共和国的简称。它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领土略呈六边形,三面临海:西北濒英吉利海峡,西滨比斯开湾,东南临地中海,均通大西洋;几面接陆地,西南与西班牙相邻,东部与意大利、瑞士相接,东北与德国、卢森堡和比利时毗连。 法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创造过辉煌文化艺术的国家。几个世纪以前,中法两国就开始了文化交流,而《红楼梦》 在法国的流传、翻译和研究,正是中法文化交流园地里一朵艳丽的奇葩。 中法文化交流的回想 在西方国家,=法国对中国的了 =解和认识要晚于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困家。13世纪之前,中国人还没有意识到法国的存在,而法阀人也仅仅从传闻中了解到东方有个“丝国”① 。13 世纪中期以后,法国人从西班牙传教士门多萨的《 大中华帝国史》 、葡萄牙耶稣会士鲁德照的《 中华帝国史》 ,以及安文思的《中国新纪闻》 、意大利耶稣会士卫匡国的《 中国上古史》 、《 欧洲汉学先驱》 、《 马可· 波罗游记》 、利玛窦等人的著述中了解到一些有关中}习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文化历史方面的情况。17 世纪初,法国开始派传教士来到刊,秘6 勺中华 帝国,对中国有了直接的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语文、植物学、天文学、史学、经学、医学等被介绍到法国,而西方的科技知识〔如医学、天文学、新奇的工艺品自动钟表等)也随着传教士的来华而引入中国。在这个时期里,中法两国开始有了接触,但真正的文化交流那还在17 世纪的末期。 17 世纪末,祛王路易十四与清王朝的录高统治者康熙皇帝互赠礼品,开始了国家关系的往来,从此揭开了中法文化交流史的第一页。 从17 世纪末叶开始到18 世纪,法国政府和人民通过《海外传教士书简集》 、《 中华帝国全志》 (杜赫德主编,其中有42 幅中国地图)、《 北京传教十关于中国人的历史、学术、艺术、风俗习惯》等论丛及神甫冯秉正译《 通鉴纲目》 等著作的传播、介绍,对中华帝国的全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这一时期里,《 易经概说》 、《 六经注释》 、《 经传议论》和《 孔子传》 、《 孔门弟子传略》 等著作,在法国人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产生了第一次“文化冲击”。正如米· 德卫慈在《 18 世纪中国文明对法国、英国和俄国的影响》 一书中所说:“在1800 年以前,中国给予欧洲的比它从欧洲所获的要多得多。” 从19 世纪开始到20 世纪中叶,中法文化交流进入到一个兴盛发展的时期。(1 )法国人开始积极地组织汉语(中文)的学习。法国的最高研究院将《 中满语言文学》列为学习课目,以此来培养和造就法国的中国学人才。杰出的汉学家昂都安.巴赞(17449 ~1863 )第一个出任了中文教授,为培养法国的汉学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 )法国汉学家积极翻译和介绍中国典籍和文学作晶。如大汉学家顾赛芬(1835 一1 91 9)用法文、拉丁文译出了《 四书》 、《 五经》 、《 书经》 、《 礼记》 、《 春秋左传》 、《仪礼》等。另一汉学家阿贝尔· 雷缪萨译出了《 白蛇传》 、《 平山冷燕》 、《 玉娇梨》 。巴赞不仅编辑了《 官话语法》 ,而且还翻译了《 窦娥冤》 、《 㑇梅香》 、《 合汗衫》 、《 货郎担》和《琵琶记》 。巴赞的老师斯坦尼拉斯· 于连在结合教学介绍中国的戏剧和俗文学的同时,还译出《灰阑记》 、《西厢记》 和重译《 赵氏孤儿》 等戏曲作品。(3 )中国古典文献和文学作品在法国的传播,使法国汉学的兴起和发展非常迅速,法国汉学家的东方意识空前热烈。这一时期,法国汉学家不仅翻译、介绍中国古籍和文学作品,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对中国文化进行学术性很强的研究。如汉学家莱昂· 威热(1855 一1933 )著有《 中国方块字》 、《 现代中国民间传说》、《 现代中国》 等历史、文学和哲学著作。在文学方面,《 诗经》 、《 离骚》 、唐诗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57 年法译本《西游记》 问世,七十年代末,又有《 水浒传》 、《 金瓶梅》 、《 红楼梦》 等中国古典名著相继问世,把中法文化交流推向了高潮。(4 )文化交流是相互的。在中国文化不断介绍到法国去的同时,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的中国学者也把法国文化介绍到中国来,使中国人民对法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也给中国文艺界打开了一扇窗子,送来了一股浓郁的新鲜空气。 由以上概述中可以看出,中法两国文化交流历史虽不及中意、中西、中葡那样久远,但是作为“欧洲汉学中心”的法国,在促进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确是走在前列的,法国汉学家的贡献是值得学习和敬佩的。 在巴尔扎克的故乡 《 红楼梦》 是在中法文化交流发展的兴盛时期传入巴尔扎克故乡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有关的具体材料。现在我们说在19 世纪中叶左右,法国人当是已看到了《 红楼梦》 ,其证据是19 世纪出版的《法国大百科全书》 中已经谈到了《 红楼梦》 ,虽然那时还没有更多的评论。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 红楼梦》 在法国的流传的范围有了扩大。1885 一1902 年出版的《 大百科全书》 第十一卷“中国条”中介绍了《红楼梦》 一书。 20 世纪三十年代开始,《 红楼梦》 被译成了法文。1933 年,德拉格拉夫图书公司出版的巴黎版《现代中国文学选集》 (巴拉丛书)连载了徐颂年译《 梦在红楼》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戏剧性恋爱的故事)。这个译本是节译《 红楼梦》 原书第十七、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二回中的部分故事。这就是我们迄今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法文《红楼梦》 了。 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末期,中国学者鲍文蔚② 所译的《 红楼之梦》 载于1943 年北京版的《 法文研究》上。译者是从原书的第五十七回译出的,并采取了中法文对照的形式。1957 年,法国人葵尼从德文库恩本节译出《 梦在红楼》,由居勒不刺公司出版巴黎版。此书前有小序,并附清末画家改琦《 红楼梦》 绣像七幅。与此同时,中国另一位学者李治华③ 开始翻译《 红楼梦》 ,其前八十回采用脂砚斋评本,后四十回采用程乙本。这个译本是作为“东方文学”丛书,由巴黎盖理玛图书社出版,书前有译者和艾颠泊尔序言,向法文读者介绍和推荐《红楼梦》 。但此书一直未能正式出版。 李治华先生的法文译本《 红楼梦》,从翻译、修改、校审、看校样,一共花去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直到1981 年才作为“七星文库”的名著丛书之一种出版。新版法译本《红楼梦》 精装二册,共3278 页,卷一首有译者自序。书中附木刻绣像199 幅,书末附简略参考书目和小说中四百多个人名的对照表,并在每卷末附有注释。 《 红楼梦》 在法国的流传和翻译,进一步推动了中法文化交流。如李译法文《 红楼梦》 出版之后,在法国引起了轰动。法国书评专家米歇尔· 布罗多和玛丽· 霍尔兹芒的评价文章说:“全文译出中国五部占典名著中最华美、最动人的这一巨著,无疑是1981 年法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在此之前,我们只见过一些部分的不完整的摘译本,而且注释少而多误。现在出版这部巨著的完整译本,从而填补了长达两个世纪令人痛心的空白。”又说,法文全本《红楼梦》 的出版,“使人们就好像突然发现了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我们似乎发现,法国古典作家普鲁斯特、马里沃和司汤达,由于厌倦于各自苦心运笔,因而决定合力创作,完成了这样一部天才的鸿篇巨著。”“ ‘七星文库’使我们结束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对《 红楼梦》 愚昧无知的这种令人痛心的状态。”另一位法国著名书评家克洛德· 罗在《 从东方来的巨著》 一文中评论道:“中国有巴尔扎克全集和司汤达全集的译本,已有半个多世纪了。然而,被称为武器及法律之母的法国,享有参加掠夺圆明园的‘名誉’,两个世纪以来,却一直没有空暇去注意一本宇宙性的杰作,我们真该为属于中国的名著而骄傲了。”法文全译本《红楼梦》 的问 世,使法国及世界上的法文读者对中国18世纪的历史风貌,对中国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有了更亲切、更真实的感受,他们那种“相逢恨晚”的感情,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法国对《红楼梦》 的研究与评价 在中国,《 红楼梦》 被视为“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 (黄遵宪语)。那么,在法国这个曾经被称为“武器和法律之母”,并诞生过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故乡,又是如何认识和评价这部具有东方韵味的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 的呢? 作为“欧洲的汉学中心”,法国对《 红楼梦》 的研究和评价,也是令人瞩目的。从目前见到的材料看,法国对《 红楼梦》 进行具有学术性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三十年代,而研究者多属于旅法的中国留学生或华侨学者。1934 年,李辰冬所写的巴黎大学博士论文《 红楼梦研究》 在巴黎罗德斯丹出版。1935 年,吴益泰著《 爱情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生平》 由维加书刊社出版,并有斯屈夫斯基为之作序。1936 年,里昂大学留学生郭麟阁④ 所著博士论文《 红楼梦― 18 世纪中国著名小说》,由里昂波士兄弟公司出版。同年,巴黎大学卢月化的博士论文《 红楼梦派的中国少女》 ,由罗维敦公司出版。这些论著不仅推动了法国的红学研究,而且在传播《 红楼梦》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七十年代以来,法国的红学研究落后于美国和口本。这表现在研究的人数和文章的数量两个方面。我个人认为,从五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法国的红学研究主要体现在李治华先生的《 红楼梦》 翻译和他撰写的学术性很强的长篇序言中。其次是巴黎第七大学教授陈庆浩⑤ 先生的脂评研究。陈先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在台湾著名红学家潘重规先生指导下,他曾主持过《 红楼梦研究专刊》 的编辑。后任教于巴黎第七大学,并在法国远东研究中心任研究员。他在红学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是《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 和法文版《 脂评研究》 两书。《 辑校》 具有资料完备、校勘精细、注释准确等优点。而《 研究》 一书在脂评内容、分类、年份推断、批者研究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特别是该书的总论部分,对红学研究发展历史做了全面的概述和评论,颇有独到之见。 法国的《 红楼梦》 研究的水平和成果,还表现在一些书评文章和大百科全书的有关条目中。如,1964 年法国出版的《大拉罗斯百科全书》 第三卷中写到《 红楼梦》 时说:“ 18 世纪下半叶,(中国)出版了一部极为成功的小说《 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内容广泛,意趣横生,语言纯洁,充满诗情画意,心理描写也十分深刻。”这段介绍反映了法国六十年代之前对《 红楼梦》 的认识和研究水平。到了七十年代,法国《通用百科全书》 在介绍《 红楼梦》 时,内容则大大丰富和充实了。辞条中不仅全面介绍了《 红楼梦》 一书的成书过程、版本概况、主要故事情节,而且作者还从世俗小说的角度评价它。作者说:“(《红楼梦》 )既不是一部描写真人真事的小说,也不是一部神怪小说或自传体小说,这是一部反映18 世纪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现实主义古典作品。”作者认为,曹雪芹“并不想宣扬厌世的观念,而是在歌颂建立在双方自愿和志同道合基础上的崇高爱情。他深刻而细腻地剖析了这种爱情,因此,《红楼梦》 成了第一流描写爱情的作品。”“但是,小说并不仅仅局限于描写爱情。曹雪芹根据自己对千年传统的亲身感受,通过贾家的兴衰,说明剥削人民的封建阶级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一方面,他以荣府和宁府为缩影,描绘了特权阶层的骄奢淫逸… … 另一方面,他巧妙和婉转地揭露了传统制度的虚伪,揭露了建立在奴役他人和伪善基础上的人剥削人制度。《 红楼梦》 是18 世纪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贫富不均,揭示了隐藏在表面繁荣背后的种种弊病,所以它是世界文坛上的一座丰碑。”⑥ 。 在法国,评介《 红楼梦》 的书评文章较多,这里仅择其要者介绍如下。1981 年,当法文版《 红楼梦》正式出版时,法国《 鸭鸣报》 盛赞曹雪芹的思想和才华,说“曹雪芹具有布鲁斯特的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 谬西尔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包括整个社会自下而上的各阶层的能力”。评论家们认为“曹雪芹可与莫里哀、大仲马、巴尔扎克、左拉、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塞万提斯等世界一流文豪相媲美,而不逊色”。 类似上述的评价,可以说不胜枚举。克洛德,罗在《 从东方来的巨著》 一文中的一段评价最具代表性。他说:“曹雪芹的小说,结构形式有如一道天虹.围绕着一棵美丽的树。这棵美丽的树,便是年轻的宝玉和他的两个表姐妹― 体弱温柔的黛玉和风情迷人的宝钗的主题故事。这个故事,既有非常贴切的笔调,同时,从小说角度来看,又十分哀婉动人。在18 世纪的时代,人们流了许多眼泪,而在我们的这一个时代也是如此。”“如果我们需要指出,却以老不做作的方式表达出来,那就是即使有许多不同,中国人和我们均属同类的人,《红楼梦》 便是最权威的一个明证,它将会感动西方人的心,就像t792 年以来,它感动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的心一样。” 注. . ① 参见张芝联著:《 中法文化交流》 ,载周一良主编《 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 了年n 月版,第招一96 页。 ② 鲍文蔚:江苏省宜兴人,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教授。早年留学法国,曾译《 红楼梦》 第57 回(中法文对照),载1943 年北京出版的《 法文研究》 第4 号。 ③ 李治华:法籍华人,1915 年生于北京。祖籍安数亳县。他与妻子雅克琳娜· 阿雷扎艺恩合译120 回《 红楼梦》 于1981 年出版,列入世界名著丛书《七星文库》 。红学论文有:《红楼梦简介》 ,载《 世界百科全书》 第9 册,《 “温都里纳”一词原文的商榷》 ,《 谈〈红楼梦〉 法泽诗词》等。 ④ 郭麟阁(190 搜一1984 ) ,著名法文翻译家,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28 年毕业于中法大学法国语文系,获法国里昂大学博士。他曾翻译过《 红楼梦》 前50 回。论文有:《 红楼梦论― 18 世纪中国著名小说》 ,并以此获里昂博士学位。 ⑤ 陈庆浩:1941 年生于广东澄海县,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现为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国远东学院、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教授。著有法文版《脂评研究》 、《 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 等,论文有《 曹雪芹手订一百廿回〈红楼梦>稿的商榷》 等。 ⑥ 转引自姜其煌著:《 红楼梦在欧美百科全书中的反映》 ,载《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4 期,第337 一338 页。 原载:《 红楼梦》 在国外 原载:《红楼梦》在国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