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献疑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振中 参加讨论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有帮助刻画人物形象、预示人物结局和烘托环境气氛等作用。若对小说中的诗词曲赋不甚了解,对阅读和理解《红楼梦》,终究有些隔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现了一批注评或鉴赏《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专著[1],其中尤以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以下简称《鉴赏》)最为详赡。众所周知,蔡先生多闻博综,学与时竞。但是,毋庸讳言,书中还有不尽如人意处。而对该书“注释”或“鉴赏”补正或质疑的文章,却极为少见。[2]故而笔者不揣谫陋,指摘数处,或作补正,或作别解,略陈鄙见,商榷于蔡先生等方家。
    一、《红楼梦》[3]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鉴赏》注释时只串讲该句的意思,没有指出对联的渊源。[4]笔者以为,该对联从句式到内容脱胎于晚唐杜荀鹤《空闲二公递以禅律相鄙因而解之》诗句:“象外空分象外象,无中有作有中无。”全诗为:“一教谁云关二途?律禅禅律智归愚。念珠在手隳禅衲,禅衲披肩坏念珠。象外空分象外象,无中有作有中无。有无无有师穷取,山到平来海亦枯。”[5]全诗主题阐发智愚混同、有无无有的空空观念。《红楼梦》中这一对联当化自该诗颈联。
    二、《红楼梦》第一回癞头和尚嘲笑甄士隐:“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鉴赏》注解“菱花空对雪澌澌”隐含香菱遭受摧残之意十分到位。[6]然而对“澌澌”的出处、词性及“菱花”另一层意义等则没有涉及。笔者认为,“雪澌澌”当出自唐·王建《宫词》五五:“月冷江清近猎时,玉阶金瓦雪澌澌。[7]”“澌澌”《鉴赏》注:“状声词,形容雪盛。”《汉语大词典》对“澌澌”解释为:“象声词。”[8]并举李商隐《肠》诗为例:“隔树澌澌雨,通池点点荷。”[9]此外,还有唐·张为《谢别毛仙翁》:“黄河浊衮衮,别泪流澌澌。”[10]从上述诗句看,李商隐诗作象声更恰当,而王建诗、张为诗作状貌更好,形容“多”或“盛”;而“菱花空对雪澌澌”语本王建诗,为状貌,形容多,而非如《鉴赏》所注“状声”。
    菱花镜为古代铜镜名,镜多为六角形或背面刻有菱花者,故名菱花镜。《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就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菱花”在古代诗文中代指“菱花镜”或泛指镜子,已久成习语。如李白《代美人愁镜》:“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筯并堕菱花前。”刘禹锡《和乐天以镜换酒》:“把取菱花为炼镜,换他竹叶千旬杯。”韩偓《闺怨》:“时光潜去暗凄凉,懒对菱花晕晓妆。”刘兼《梦归故园》:“桐叶飞霜落井栏,菱花藏雪助衰颜。”赵鸾鸾《柳眉》:“弯弯柳叶愁边戏,湛湛菱花照处频。”魏承班《菩萨蛮》:“玉容光照菱花影,沉沉脸上秋波冷。”无名氏《后庭宴》:“眼重眉褪不胜春,菱花知我销香玉。”[11]《汉语大词典》“菱花”条义项3:“指菱花镜,亦泛指镜。”[12]]“菱花空对雪澌澌”中的“菱花”,也代指镜子。
    “澌澌”还谐音“丝丝”,“雪澌澌”即“雪丝丝”,为满头白发意。综上,“菱花空对雪澌澌”可理解为:甄士隐于年老之时,对镜而视,满头霜雪,更增膝下荒凉之叹。“空”字更显晚境凄凉、孤独与无奈。这样理解,更让人“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13]
    三、《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中秋对月咏怀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鉴赏》注:“‘自顾’二句———看看自己一副倒霉的样子,哪配找对象呢?顾影,孤单一身,形影相吊,自惭功名未就之意。风前,说漂泊淹留,羁旅他乡。谁堪,何堪、怎堪。月下俦,指成亲。”“‘蟾光’二句———意思是希望月光也能引起女方的思念,有同时期望自己能‘蟾宫折桂’,功名得意。”[14]该注同《红楼梦》页下注[15],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理解该诗要结合贾雨村写作的前后语境: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的呆了。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雨村见他回了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第一回)
    小说虽然写到贾雨村当时困顿庙中,苦未逢时而功名未就,但还是踌躇满志,丝毫无自认倒霉意思;虽然因姻缘未卜而愁绪频添,但是对于丫鬟娇杏,正如甲戌侧所批“今古穷酸皆会替女妇心中取中自己”[16],更有志在必得之意。因此,“自顾”句当解作:贾雨村于月光下孤芳自赏,顾影自怜,进而发问,谁能作我的伴侣呢?谁堪,谁能。堪,能。月下俦,月下伴侣。“蟾光”句,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7]是同一笔法。当解作:贾雨村寄意于月光,希望月光捎去对女子的思念与爱恋。由此,蔡先生认为“蟾光”有蟾宫折桂意,似属勉强。
    四、《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该诗后两句出自赵匡胤《咏月》诗:“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18]但仅注此,似不全面,补充如下:
    史虚白《钓矶立谈》:“及将受禅,头陀范志嵩赋《月诗》云:‘徐徐出东海,渐渐到亨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概以是言之,人之与能也,有自来矣。”[19]
    郑文宝《江南馀载》卷下:“僧谦明,嗜酒,好为诗。……尝中秋咏月云:‘迢迢东海出,渐渐入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乘兴遂子夜鸣钟,烈祖不罪之。[20]
    龙衮《江南野史》卷一:“(李昪)初有禅代之志,忽夜半寺僧撞钟,满城皆惊。逮旦召问,将斩之,云:‘夜半偶得月诗。’先主令白,乃曰:‘徐徐出东海,渐渐入天衢。此夕一轮满,何处清光无。’先主闻之,私喜而释之。”[21]
    清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五一引江邻几《杂志》云:“一僧赋《中秋诗》‘此夜一轮满’,至来秋,方得下句云‘清光何处无’,喜跃,半夜起撞寺钟,城人尽惊,李先主擒而讯之,具道其事,得释。”[22]
    贯休《旅中怀孙路》:“一片月出海,几家人上楼。”[23]
    上述所载,尽管时间、作者歧说不同、诗句多寡不一,但均谶言李氏将兴或方兴未艾,亦合甄士隐“飞腾之兆已显”之预言,而且“此夕一轮满,何处清光无”似更合“满把清光护玉栏”情景;而“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用贯休诗句作注会更恰切。
    五、《红楼梦》第一回:“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鉴赏》注为:“怜———自怜,这里与‘嫌’同义”;“‘今嫌’———这句意思是说如今反嫌官高不得清闲,要担风险。”[24]
    今检索《汉语大词典》“怜”字条义项2:“怜爱,喜爱;“嫌”字条义项5:“厌恶;埋怨;不满。”[25]这两字没有同义义项。笔者以为“昨怜”和“今嫌”两面对比,二字不是同义词,而是反义词。两句意为:贫困时,即使破袄也能御一时之寒,而倍加珍惜;富贵时,无冻馁之忧,即使是紫蟒官服也不珍惜了。甄士隐“好了歌注”都是两面对举,本身无多少更深含义,故而蔡注“如今反嫌官高不得清闲,要担风险”,似牵强。
    六、《红楼梦》第二回智通寺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鉴赏》对“身后有余”注释为“所聚之财在自己死后已足够养家了”[26]。从《鉴赏》对该句的“说明”和“鉴赏”来看,蔡先生认为该对联主要影射贾雨村及贾府所代表的剥削阶级,贪得无厌,“对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也是很好的写照”。[27]这样理解当是根据脂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棒喝。”[28]当然,鉴赏可以这样引申,但是具体注释,就有点不妥。因为既然是寺院对联,就会蕴含一点禅机,而且佛教教义之一就是戒贪,反对聚财。笔者以为该对联上下贯通,相互补充,主要说明目光短浅者,直到无路可走时才想到退路。
    七、第七回警幻仙赋:“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鉴赏》注:“但行处———只要是经过的地方。”[29]第五回元春判词“榴花开处照宫闱”。《鉴赏》注:“‘榴花’句———榴花似火,故用‘照’字。以石榴花所开之处使宫闱生色,喻元春被选入凤藻宫封为贤德妃。”[30]
    蔡先生把“处”字解释为“地方”,误。这里“时”与“处”为同义替代,意为“时,时候”[31],这种用法在古诗文中较常见。如:刘长卿《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江海相逢少,东南别处长。”[32]柳永《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水浒全传》第二回:“正没理会处,只见远远地林子里闪出一道灯光来。”[33]《西游记》第三四回:“拖出来看处,原来是个九尾狐狸。”[34]之外,《红楼梦》里面还有几处,如,第一回“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三回“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等。
    八、对第十八回“大观园题咏”的注释,《鉴赏》有多处值得质疑。分述于下:
    1.元春《题大观园》:“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鉴赏》对题目注释道:“这首总题大观园的绝句,与后面的几首不同,作者是有深意的:说的是园林建筑,其实也指小说创作。”[35]对“衔山”二句注释为:“环山萦水的构建,设计精心,工程浩大。作者借此暗寓小说创作呕心沥血,周密构思,花了他一生大半精力。”[36]笔者以为,似没有这层意思:
    《红楼梦》可谓文备众体。仅以诗歌而言,体裁上有古体,有近体;内容上有咏物,有怀古;作诗形式上有应制、联句,有限题限韵、同题分咏、分题合咏等。正如第一回脂批所言:“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37]因此,大观园题咏,也是曹雪芹才情的显示。从形式上看,属于应制奉和诗,是作者让宝玉和众姊妹第一次集体作诗,来展示各人才情之高下,性格之不同。如,迎春才短,黛玉才高,宝钗识广;有的急于逢迎,有的不愿“颂圣”等等,并且为后文他们一起作诗留下很多地步。
    2.李纨《文采风流匾额》:“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珠玉”一词,《鉴赏》注为:“喻诗文美好。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38]诗:‘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这里借以说大观园题咏。”[39]
    笔者以为把“珠玉”泛指大观园题咏,似欠妥当。因为元春诗及众人和诗均称作“大观园题咏”,《鉴赏》第138页总标题也这样称谓。如此自然包括李纨诗,但是李纨把自己的诗也称作“珠玉”,于情于理都不合适。这里的“珠玉”,只指元春的《题大观园》诗。尽管元春诗很一般,但和诗作者往往要颂美,如李纨依然称赞:“珠玉自应传盛世。”宝钗《凝辉钟瑞匾额》更是称颂有加:“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迎春《旷性怡情匾额》:“奉命羞题额旷怡。”探春《万象争辉匾额》:“奉命何惭学浅微。”都是颂扬元春之语。
    3.黛玉《世外仙园匾额》:“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鉴赏》对颔联注释道:“上句说诗歌从山川中借得秀丽。唐代张说到岳州后,诗写得更好了,人谓得江山之助。下句说盛事使园林增添新景物。”[40]这样注释,似使诗脉不甚连贯。黛玉诗应当理解为,首联以设问起,指出名园绝类仙境;颔联以写景承接,谓名园风景秀美,巧夺天工,似从大自然中借来;颈联转写人物,谓游宴赋诗之盛,人物出众超凡;尾联合以颂圣。全诗层次清晰,转承自然,先写景物,后及人物。
    九、第三十八回宝玉《访菊》诗句:“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鉴赏》第237页对“得得”注释为:“特地,唐时方言。”注释误,且未注出处。补正如下:
    得得:任情自得貌,《庄子·骈拇》:“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41]南朝梁何逊《西州直示同员》诗:“誓將收饮啄,得得任心神。”[42]韩愈《南溪始泛三首》诗:“上去无得得,下来亦悠悠。”[43]宝玉该句似化用韩诗。作“特地”讲,唐宋诗文中也有,如:元稹《去杭州》:“得得为题罗刹石,古来非独伍员冤。”陆龟蒙《丁隐君歌序》:“别业在深山中,非得得行不可適到其下。”贯休《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其一:“孟子终焉处,游人得得过。”贯休《陈情献蜀皇帝》:“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44]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诋讦朝贤”条:“我得得为渠入蜀,何意见怪?”[45]
    十、《鉴赏》第327页:“敲断玉钗红烛冷———唐代郑谷《题邸间壁》:‘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玉钗,指烛花。”蔡注可能是因沿袭清王相《千家诗》注本而随误。该诗是南宋郑会诗,前两句为:“荼靡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46]“计程”句化自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一作梁)州。”[47]《鉴赏》注“玉钗”为“烛花”,当有所本。“‘玉钗’比喻是烛花,《千家诗》清代王相注:玉钗,烛花也。……烛花敲断,烬落而更深。”[48]王启兴等编《千家诗新注》注:“玉钗,烛花,因形状象头上戴的玉钗,故名。”[49]栗强等注评《千家诗》注:“玉钗,烛花”。[50]“玉钗”除解作“烛花”外,还有其它两种解释,一是指女人的首饰,即发簪。[51]二指零落或零星的雨声。顾农《千家诗注评》注:“敲断玉钗,零星的雨声。”[52]《宋人绝句选》注:“敲断玉钗,指零落的雨声。唐韩偓曾以玉钗敲枕比喻雨声,有《闻雨》诗云:‘香侵蔽膝夜寒轻,闻雨伤春梦不成。罗帐四垂红烛背,玉钗敲著枕函声。’此句当从韩偓诗化出。”[53]要之,笔者以为作“烛花”解,诗意与后面“红烛”重复,诗味索然。作“发簪”和“零落的雨声”讲均可,而显得诗意隽永。女子深夜不眠,牵挂远出的丈夫。守着红烛烬落,百无聊赖,闲敲玉钗,或听冷雨淅沥,心情更异常凄凉。
    顺便提及,《鉴赏》在体例上,对前八十回的诗词曲赋用“鉴赏”进行赏析或评论,往往是赞赏有加;对后四十回的用“评说”说明,一律大加否定。不可否认,续作者的诗词水平和思想境界等远不能和曹雪芹相比,当然有轩轾之分。但是也并非一无是处,全部否定似失公允。相应地,曹雪芹原著也并非毫无瑕疵。比如,第五回“警幻仙赋”和“赞会芳园”基本上是闲文,更多的是为了显示作者的才能。后者更是堆砌辞藻,没有任何寓意,删去无妨。有些回末诗比起续作的不见得高明很多,也只是章回小说惯用的套话。第“二十五回“癞和尚赞”:“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和“跛脚道人赞”:“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并无深意。上述种种,似不必“鉴赏”。笔者愚见,《鉴赏》前后仍一例用“评说”为好。综上所列,是笔者读《鉴赏》时的一点感受,千虑若有一得,算是为明星拭去微尘,无妨蔡先生之博洽。
    注释
    [1]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编《红楼梦诗词评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于舟、牛武《红楼梦诗词联语评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江西大学中文系编《红楼梦诗词译释》,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毛德彪等编《红楼梦注解》(又名《红楼梦注评》),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江西大学中文系《红楼梦诗词评注》(学生用书)出版地不详1974年;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出版社1979年;梁归智《红楼赏诗———〈石头记〉诗词韵语讲论》,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
    [2]张晓英《〈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注释札记二则》,对“芳魂”、“消耗”及“绿蜡”作了补正。见《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5期,127—130页。
    [3]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13页注。版本下同。《鉴赏》注释多同该版本页下注。
    [4]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4年,第6页。其它评注专著亦未注明。版本下同。
    [5]《全唐诗》卷六九二,中华书局,1960年,第9775页。版本下同。
    [6]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7—8页注释②。
    [7]《全唐诗》卷三〇二,第3443页。一作日冷天晴近腊时,玉阶金瓦雪离离。
    [8]《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第3434页。
    [9]《全唐诗》卷五三九,第6178页。
    [10]《全唐诗》卷七二七,第8330页。
    [11]分别见《全唐诗》卷一八四,1883页;卷三六,第4062页;卷六八三〇,第7842页;卷七六六,第8687页;卷八二〇,第9032页;卷八九五,第10108页;卷八九九,第10163页。
    [12]《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5486页。
    [13]《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一回脂批,第11页。版本下同。
    [14]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10页。
    [15]《红楼梦》,第13页。
    [16]《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脂批,第13页。
    [17]《全唐诗》卷一七二,第1769页。
    [18]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13页。
    [19][南唐]史虚白《钓矶立谈》,《丛书集成》初编本,第3页。
    [20][宋]郑文宝《江南余载》卷下,《丛书集成》初编本,第15页。
    [21][宋]龙衮《江南野史》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3页。版本下同。
    [22][清]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五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83册,第489页。
    [23]《全唐诗》卷八二九,第9341页。
    [24]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17页。
    [25]分别见《汉语大词典》,4271页;第2314页。
    [26]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22页。
    [27]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23页。
    [28]《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回脂批,第5页。
    [29]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39页。
    [30]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51—52页。
    [31]见《汉语大词典》“处”字(去声)条义项3,第5079页。
    [32]《全唐诗》卷一四七,1486页。
    [33][明]施耐庵《水浒传》,岳麓书社,1988年,12页。
    [34][明]吴承恩《西游记》,256页。
    [35]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138页
    [36]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138页注释
    [37]《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脂批,第13页。
    [38]《全唐诗》卷二二五,2410页,诗题为《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39]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141页。
    [40]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142页注释
    [41]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2007年,第102页。
    [42][南朝梁]何逊《西州直示同员诗》,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1702页。
    [43]《全唐诗》卷三四二,第3838页。
    [44]分别见《全唐诗》卷四二一,第4630页;卷六二一,第7149页;卷八三〇,第9352页;卷八三五,第9413页。
    [45][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中华书局,2002年,第364页。
    [46]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卷二九五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5251页。
    [47]《全唐诗》卷四三七,第4842页。
    [48]梁归智《红楼赏诗———〈石头记〉诗词韵语讲坛》,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69页。
    [49]王启兴、毛治中、熊礼汇《千家诗新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页注④。
    [50][明]谢枋得编选,栗强等注评《千家诗》,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51]作发簪解,可见李梦生《千家诗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页;杨业荣等编《千家诗新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17页;宋刘克庄等编、孙玉华等注《千家诗·南唐二主词》,华夏出版社,1998,24页。谷一然《千家诗评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13页。毛谷风选注《宋人七绝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第261页。
    [52][清]王相选编、顾农注评《千家诗注评》,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12页。
    [53]傅璇琮选、倪其心等注《宋人绝句选》,齐鲁书社,1987年,第368页。
    (本文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邮编:200241)
    原载:《红楼梦学刊》20011年第1辑
    
    原载:《红楼梦学刊》20011年第1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