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还泪绛珠,葬花情种——林黛玉人格浅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征 参加讨论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红楼梦》这一传世经典多少年来荡涤了无数的灵魂,其中悲喜交加的场面、形形色色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不知又吸引了多少目光、赚取了多少眼泪。从“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气节,到“飘泊亦如人命薄”的哀怨,黛玉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多面的个体,她的人格特征也是复杂又多元的,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一一剖析。
    一、  林黛玉人格特征之主要成分
    气质作为人格的主要成分,体现了个人的脾气秉性。就林黛玉而言,她具有多愁善感,细腻多疑的特征,因而符合抑郁质类型,这种气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因素决定。黛玉具有敏感、自卑、叛逆的特征,是内向型性格,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行为孤僻,寡言,她表面上看似坚强,但内心充满自卑和懦怯。黛玉善于思考但极少冲动,在认知风格上属于沉思型。
    二、  林黛玉人格特征之理论分析
    奥尔波特在其人格特质理论中将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针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共同特质(即那个时代所共有的特质)诸如孝顺、善良、诚实等等是普遍存在的,故不细述。而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才是多数人更关注的。在我看来,林黛玉的首要特质当属多愁善感。无论是《葬花吟》中触景伤怀含泪吟咏的“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还是《秋窗风雨夕》里寒意逼人的“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抑或是悲苦相思,肝肠寸断的“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闲来无事尚且叹气皱眉,矛盾变故甚至重病不起。黛玉这种异于常人的敏感和哀伤构建出她摇摇欲坠的生命,也使多愁善感的特质跃然纸上。关于中心特质,叛逆、清高、自卑、率真、聪颖都很典型。在大观园中,黛玉是为数不多不支持宝玉走仕途的女子,因为她骨子里满是叛逆和清高,这也决定了她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似乎命定了她的悲剧。黛玉常以自尊掩饰自卑,不经意间,这种“唯恐被人耻笑”的自尊,已经成了“唯恐被人小看”的自卑的防御。当他人有意无意说话时,她总会小心维护自己,不容得受一点伤害,这反映出她强烈的自卑心理。同时,黛玉的率真和才情,也使她受到众姐妹的欣赏与钦佩,这是她的重要特质。至于次要特质,黛玉的温和、刻薄、有同情心、成熟当属于此。诸如黛玉拿丫鬟取笑时不留情面,对故去的晴雯又关切悼念。这些特质不稳定而又真实存在。
    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也是解释林黛玉人格的有效依据。就内外倾维度来看,细腻、敏感又多疑的黛玉属于内倾型特质者;在神经质的维度上,黛玉的情绪稳定性较低,会因琐碎小事而产生情绪起伏;在精神质维度上,林黛玉应属于高分者,即表现出孤独、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对他人不友好等。
    三、  林黛玉人格之成因分析
    导致人格形成的原因很多,如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等。在那个社会等级、门第出身观念很重的封建时代,个人的出身背景、成长环境会影响其一生的命运。林黛玉出生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算得上贵族阶级的小姐,父母又钟爱有佳,教养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她的思想比较开放,且敏锐善思。由于父母早亡,虽有外祖母疼爱,可毕竟是寄人篱下。贾府的仇恨、倾轧、争夺,带给黛玉的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苦楚。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单纯、敏感又聪慧的黛玉形成了叛逆、多愁善感的特质。她反对封建礼教,用言语、文字做着隐性的抗争。黛玉清高、不媚俗,在纷乱的世界里静守着自己的方寸。她的人格是多样的,但又是易于理解的。黛玉没有很好的社会化,难以适应周围的环境,这种叛逆、敏感又不懂人情练达的人格,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悲剧!
    从对林黛玉的人格进行分析探讨中看出,任何特征背后必定有合理的缘由。所有人都是具有特定特质的个体,认识、理解、接纳它,并理性地分析优劣利弊,我们的生命也会因此更加饱满、成熟。
    参考文献:
    [1]许燕,(2009),人格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林,(2008),浅析林黛玉的性格发展历程[J].文教资料.5
    原载:《神州文学》2011年14期
    
    原载:《神州文学》2011年1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