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指出:陈祖美、朱靖华等先生“破译”李清照词中大量“欲说还休”的愁情是抱怨赵明诚纳妾。这种破译在逻辑推理方面缺乏事实根据,在作品内证方面穿凿附会。正确理解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关系到对李清照的思想、人品、作品的内容和风格的评价,因此很有必要辨明是非。 关键词 李清照 词 愁 纳妾 近来,拜读了朱靖华、戴学忱二先生的论文《论李清照词“欲说还休”的复杂内涵》①。该文认为,李清照词中大量“欲说还休”的谜被他们破译了,谜底是抱怨赵明诚娶妾。并且不无坦诚地说,早在1991年版的《李清照研究论文集》中,陈祖美先生的《对易安内心隐秘的破译》就是这种看法。 这一观点颇有点新人耳目,被不少学者视为李清照研究的新成果,颇有影响。我是很敬重陈祖美先生的。作为山东人,她对同乡名人李清照的研究用力颇勤,已经出版了多种相关的编著和专著,其中《李清照评传》可视为她的力作。不过事关学术研究,笔者还是不揣浅陋.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陈、朱、戴诸先生是如何破译李清照的呢?论据包括逻辑推理和作品内证两个方面,而以后者为重。 陈、朱、戴认为,宋人纳妾习以为常,连苏轼亦不能例外,赵明诚自然也纳了妾。加之李清照没有生儿育女,犯了七出的天条,明诚纳妾也就名正言顺,势所必然了。 这种推理犯了不周延的逻辑错误,根本不能证实明诚纳妾。宋人虽多纳妾,纳妾者未必是明诚,多纳并不等于全纳。苏轼纳妾更不是明诚纳妾的前提,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样的推理缺乏事实根据,自然难以服众。 至于说李清照没有生儿育女,明诚自然纳妾,听起来理所当然,其实也未必如此。首先,遍索有关赵明诚、李清照的笔记、杂录、词话,没有一种历史文献记载明诚纳妾之事。其次,赵君无嗣,就其生理因素而言,可能因在李清照,也可能在赵明诚,也可能两人都有问题。宋代医学完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问题在赵,陈先生等人的推测就是错误的。第三,把李清照无嗣的责任推到赵明诚身上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科学的。 ……………… 原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