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惠洪与换骨夺胎法 —— 一桩文学批评史公案的重判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周裕锴 参加讨论

    关键词 黄庭坚 惠洪 夺胎换骨
    一 历史的成案
     在20世纪中国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著作中,凡是关于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的论述少不了要提及“夺胎换骨”,在相当一部分学者的眼中,“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简直就是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共同构成黄庭坚乃至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主干。笔者检阅建国以来一部分著名学者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就可看到这样一些章节标题和具体评述:
     1.朱东润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第二十七《黄庭坚》:“他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不善用之,流弊极大。”(第12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罗根泽著《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六篇第七章《江西派的诗文方法》三:“规摹的方法是‘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第14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3.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附录二《黄庭坚夺胎换骨辨》:“黄庭坚所提出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曾被很多人误解为提倡‘蹈袭剽窃’。”(第283页,齐鲁书社1986年版)
     4.刘乃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撰“黄庭坚”条:“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点铁成金也。’《冷斋夜话》还载有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法,被江西诗派奉为‘创作纲领’。”(第28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5.许总《宋诗史》第三编第四章第四节:“历来成为集矢之处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实际上正是黄庭坚诗学思想的最高范畴与创作理论的核心体现。”(第479页,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6.敏泽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的诗论》二标题为《“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第613页,吉林教育出版社l993年版)。
     7.袁行霈、孟二冬、丁放著《中国诗学通论》第四章第三节:“黄庭坚提出的诗学主张主要有两点:……二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第531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8.顾易生、蒋凡、刘明今著《宋金元文学批评史》第一编第六章《黄庭坚陈师道的诗论与江西派》三标题为《“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第20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9.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中卷第五编第三章第一节《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对此他(黄庭坚)提出了著名的‘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论。”(第395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此外,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三《近古期》三十九评黄山谷诗论引释惠洪《冷斋夜话》述山谷“夺胎换骨”诗法,称“这即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方法,也就是所谓’以故为新”,(第20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 9年版)。程千帆、吴新雷著《两宋文学史》第五章第三节评黄庭坚诗论:“第一,改窜陈句,创为夺胎换骨之说。”(第20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显然,黄庭坚提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这一看法,似乎是一桩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早已了结的公案,是一个无须讨论、无须争辩的基本常识。
    
    二 可疑的标点
     问题在于,从文献学的角度看,这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出身的高下却迥然不同。“点铁成金”见于黄氏别集,自是“嫡子”,而“夺胎换骨”则最多只能叫“庶出”。也有学者注意到后者出于他人的转述,可靠性值得怀疑[①],但从未想到这“庶出”有可能源于误读的冒认,有如一无所知的贫儿稀里糊涂地被人当作王子。
     近日笔者研读日本学者柳田圣山、椎名宏一编的《禅学典籍丛刊》第五卷。该卷收了日本江户时代禅僧廓门《注石门文字禅》以及惠洪的《禅林僧宝传》、《冷斋夜话》、《天厨禁脔》,后两种由张伯伟收人《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当我将此四部著作细细对读时,才突然意识到所谓“换骨法”、“夺胎法”的产权可能本属惠洪,与黄庭坚全然无关。几百年来学者(包括笔者在内)的误解,很可能源于对这段本无标点的文字的错误断句。
    …………
    
    [①] 如刘乃昌撰《中国大百科全书》“黄庭坚”条指出:“‘夺胎换骨’说,不见于山谷的著作中,未必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第281页)顾易生等著《宋金元文学批评史》认为:“‘夺胎换骨’之说,出自他人转述,语言有不甚明白处。”(第210页)许总《宋诗史》怀疑:“对于惠洪所记的真实性,宋人即已提出疑问,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可见惠洪《冷斋夜话》所记未可全信。”(第480页)黄启方《宋代诗文纵谈·黄庭坚诗的三个问题》也说:“‘夺胎换骨’之语,既不见于庭坚诗文集中,是亦未必可信,姑置而不论。”(第1057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原载:《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