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域内外汉语协调问题刍议(2)

http://www.newdu.com 2018-05-17 华语桥 郭熙 参加讨论

    二、汉语在域外的地位和域外汉语的两种类型
    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汉语热。近年来,这种势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至于不少人开始把汉语看成一种强势语言。不管这种看法正确与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汉语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个意义上,说汉语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语言恐怕并不过分。
    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是说华语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据加拿大统计局的统计显示,在1996年全加有470万人的母语并非英语或法语,其中以华语为母语的人口达73万6千人,是全加第三最多人口使用的语言[3]。
    再说美国。汉语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通用外国语。据报道,全美约有34万家以上的小企业可直接以汉语从事日常业务。资料还显示,全美大专院校中学习中文的学生也在成倍增长。另有统计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美高校中汉语课已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外语课,在所有学生喜欢选修的外语课中排第六位。美国高校中正式注册选修中文课的学生1980年有11400人,到1995年已增加了一倍,达到26500人[4]。最近,美国犹他州通过一项法律,汉语被确定为中学生必修外语课的其中一门[5]。
    在英国,由于汉语有可能成为新千年又一门全球性语言,政府批准在今后五年内每年拨款100万英镑用于促进本国人学习中文[6]。
    法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1998年开设中文课程的法国大学有27所,其他类型高校50余所,中小学101所[7]。
    作为中国和汉语近邻的亚洲各国,情况也同样令人注目。
    在印度尼西亚,过去的30年中,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华人被禁止使用汉语,连名字都必须使用印尼的,能够流利地使用华语的人今天已经不多。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华人又开办了华文学校,发行了华文报纸,电视节目也开始播出华语新闻。
    在柬埔寨,由于政府的支持,华社迅速走向复兴。华语学校在柬埔寨重新开课,传授以前数任政府所禁止的华语,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订阅华文报纸,华裔企业家再度成为振兴柬埔寨经济的推手。柬埔寨现在有74所华语学校,而1995年时只有3所;华语学校的学生人数从1990年时的3000人增加到今天的约4万人[8]。
    在越南,随着华商投资渐多,汉语的“市场价值”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学习华文。学习华语的不仅有华裔,也有越南人[9]。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这些消息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但是,如果我们全面考察汉语在海外的情况,就会发现情况要复杂得多。目前人们所说的海外使用汉语的现状,至少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1)使用者是华侨或海外华人(含华裔),汉语是其第一语言,这中间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汉语的某种方言(例如广东话、闽南话或客家话、东干话等)为母语,一种是以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为母语;(2)使用者是华裔,汉语是其第二语言,家庭的语言环境是汉语或汉语方言;(3)使用者为非华人,汉语是其第二甚至是第三语言[10]。上述这三种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背景、动机、水平各不相同。
    海外华社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同国家的华社的形成的时代不同,人口多少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不同,其对汉语的态度也不同。这些都影响到相关华社的汉语使用的现状,同时也影响到不同华社的汉语的面貌。但是,在诸多因素中,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无疑给海外华社汉语的使用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汉语国际化这一现象更为突显。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海外一些华社的语言情况并不容乐观。
    在新加坡,华人占其他总人口的77.7%(1990),华语是官方语言之一。据新加坡2000年人口普查的资料,过去10年,华语运动已显成效,通晓汉、英双语的华人,在华族总人口中的比例,则从37.8%提高到48.3%。通晓双语的华族人数以如此幅度增加,显示了双语教育政策取得长足进展,同时也反映出使用方言的家庭减少。10年来,以方言为主要语言的华族家庭,在华人人口中的比例,从50%减至31%,这表明新加坡每年推动的“讲华语运动”,的确是该国最成功的社会与教育运动之一[11]。
    但是,新加坡的华语的确也正面临困境。新一代的新加坡人都是接受以英语为第一语文的教育,他们的工作用语也主要是英语。 一些人士已经对10年以后华语会不会成为基本上只是年长华人所使用的语言这一点表示担忧。他们认为今后的“讲华语运动”的重点或许应该转向鼓励多跟孩子们讲华语,但这方面的反应与成效如何,却主要得看本身受英文教育的为人父母者对学习与使用母语的态度[12]。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23.2%的华族学生来世不想再做华人[13]。按照社会语言学的理论,语言使用者对某种语言的态度可以影响某种语言的走向。一项对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陈松岑等,1999:48-90)表明,新加坡的华人从情感上仍然认为方言最亲,华语次之;而从功利的角度则认为英语最有用,最具有权威,方言最差。这一调查结果跟我们与新加坡华人接触时的感觉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就使用情况来看,华语的使用比其他语言或方言多,由此,陈松岑等对新加坡华语地位的上升持乐观态度。 他们认为,如果新加坡政府希望保持华人文化,措施得当,新加坡有可能发展成为“真正的英、华双语社会”。但是,他们同时也指出,“如果只推广华语而不提倡华文,不但用华语来继承传统文化的愿望会落空,华语的使用价值将进一步下降而逐渐把英语所取代,新加坡将变成完全西化的社会,新加坡的华族事实上也讲不再是真正的‘华族’了。(陈松岑等,1996:88)看来新加坡华社的最乐观的结局只不过是一个英、华的双语社会罢了。而在我们的访问中,受访人对此基本上都持悲观态度。
    在马来西亚,按照最新的人口调查数据,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占总人口的25.5%[14]。100多年来,马来西亚华社坚持母语教育,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取得了很大成绩。至今仍有80%以上的华人子女进入华小学习,华语是华人社会的共同语。同时,非华人进入华校的人也越来越多,据我初步了解,目前约有5万多人。马来西亚华人对自己的民族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情,为了继承中华文化,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民族语言。这对于华语在马来西亚的维持非常有利。但是,我们知道,影响一种语言前途的还有人口。在马来西亚,华族人口比例自1957年马来亚独立后就一直往下滑,从1957年的37.2%减少至2000年的25.5%,华人的比例还在继续下降。一些人士指出,预料在100年后,华族将只占马国总人口的5.5%,并将在2020年时减少至18.7%。到了2100年,华族将只占5.5%[15]。主要原因是华人不愿意多生,而印族和马来族一则是宗教的因素,再则也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现在马来西亚华人使用华语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除了方言以外,也讲华语,以方言为主,这一类多为老一代的华人;第二类,主要使用华语和方言,这一类多为中年人,也有许多青年人,他们多毕业于独中(华人独立中学,由华人自己出资举办的中学,目前全国有60多所);第三类,主要使用英语和国语(马来语),口语中也会使用华语和方言,这一类青年人居多,多毕业于国中(国民型中学,包括改制的独中);第四类,只使用英语、马来语和方言,不会华语。一些华人把不会华语的华人称为“香蕉人”,因为他们只有皮肤是华人。
    从一些用语可以看出年轻一代态度的不同。年老的华人和一些知识分子到现在还认为自己是华人,他们称到中国为“回中国”,而年轻人则说“去中国”。这里面反映出马来西亚政府所倡导的马来西亚族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他们的效忠对象是马来西亚,中国不再是他们的祖国。当然,中年和和老年还有其他的情况,例如一些原来受马共和劳工党影响较深的人到现在还有难以解开的中国情结。李如龙(1999:1-15)通过马来西亚在华的学生对马来西亚华人的语言生活和历史背景进行大量的调查,得出了许多有趣的结论,但因为调查的对象的限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总的来说,域外汉语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是汉语的传播,一是汉语的维持和发展。这事实上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域外汉语。这两种域外汉语与域内汉语的关系是不同的。前者一直处于向目的语靠拢的过程中,后者则或许可以比喻成域内汉语的“姐妹”。前者的研究在以往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也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而后者的研究则刚起步,许多具体问题还没有涉及。前者的目的是使学习者逐步向目的语靠拢,暂时好像还看不到有所谓的“协调”问题的存在,因此,本文所谈到的所谓“协调”,是针对后者而言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