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向文学批评致敬吧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闻言 参加讨论

    人们都在诟病文学批评,说它这也不好,那也不对,说它“病了”都不够,非得说它“死了”才解气。可是环顾一望,也就文学批评还是成理论、成体系、有传统、分工细的批评领域吧。其他很多艺术领域的批评不乏优秀者,但无论从队伍数量、发表阵地、理论资源、对创作者和受众的影响力来说,似乎都还无法和文学批评相比。
    都说文学是其他艺术之母,是它们的“头道工序”,那道理不言自明,很多影视剧、舞台剧中的“精品”,多有改编自文学作品者,而且不但是改编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历史上的经典文学作品也经常被改编一次甚至好几次。其实,文学批评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从来都毫不吝啬地为其他艺术领域的批评提供最基本、最充足的理论资源。
    文学批评有今天这样的格局,不单单是当代批评家的功劳,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资源和资本,“后人”多是“乘凉者”。不但是中国,即使在国外、在西方,说文艺理论,基本上是在说文学理论,很多艺术领域的理论大多从文学理论出发。由于电影、电视剧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还远远不能和数千年的文学史相比,所以,客观上形成了以文学批评的标准进行影视评论的情形。很多人向电影和电视剧要主题、要思想、要深度,其实是文学带来的惯性所致。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影视批评向影视作品要求的,和观众看影视作品希望得到的,在心理基础、出发点、目的性上存在很大差异。批评家说它搞笑、“三俗”,观众却说图的就是一乐;批评家不以为然乃至深恶痛绝的,观众中的影响力却大得惊人。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理论问题需要梳理,需要以影视自身的特点、标准而不是以文学的特点、标准完全对应地去要求。
    同时,在创作与批评之间,所有的批评和文学一样,都是以纸质媒体为主要的言说阵地,电影院里没有批评,电视里少有批评,看电影、看电视的人需要读书读报读杂志,方能获得专家对影视作品的评论,这种错位也导致了影视批评与受众之间的隔阂与不对位。很多从事其他艺术领域批评的专家,也多是学文学出身的,从爱好文学、研究文学转而爱好电影、从事影评。这也造成影视批评的标准还拖带着浓重的文学批评的影子,这情形仍然是中外一理。法国的罗兰·巴特、美国的苏姗·桑塔格,都是电影领域的重要理论家和批评家,但他们首先是文学批评家,他们的学术准备、艺术学养包括他们的美学趣味,主要还是文学的。
    在当代中国,文学并不是最活跃、最受世人热捧的领域。网络时代,读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读书人”的事。由于悠久的历史所致,文学批评仍然是分工明晰、门类严整、专业理论齐备的领域。小说评论家、诗评家、戏剧文学评论家、报告文学评论家……各行其是,仿佛属于不同的群体。在当代中国,各个艺术领域其实早已出现百花竞放的局面,但艺术批评还远没有进行如文学批评一样的划分。甚至很多领域,如音乐、曲艺等领域的批评,主要靠该领域创作者、表演者中的“名角”来评说。看看各种流行音乐比赛、相声比赛的“评委席”就知道,反复使用热烈的形容词进行现场评价还是该领域艺术批评的基本“术语”。
    文学批评带着厚重的历史走到今天,这既是资源、资本,也是负担、压力。文学批评有许多古代、现代的令人尊敬的大师和前辈,这既是榜样、力量,也是某种挥之不去的焦虑。与中外文学批评伟大的历史相比,今天的中国批评的确显得不够提气、不能服人,无法发出震人心魄的声音,不能对作家的创作、对读者的欣赏产生根本性的、引导性的作用和触动。但文学批评仍然是所有批评队伍里最庞大的一支,每一年从中文系产生出来的硕士、博士,都是潜在的“文学批评家”。文学批评的发表阵地相对也是最多的,在全国各地,专业的文学批评期刊仍然保留有十多种吧。说真话、说专业的话,说与作家对话、与读者交流的话,说有理论、有见地又能够明白晓畅的话,是文学批评家的重要职责。而且,文学批评家应当看到,今天的文学和艺术,已经在更大程度、更多层面上发生更加复杂的交错与交融,很多艺术领域的创作非常活跃,它们的创作生产、表演制作、影响传播,有太多可以评说的地方,它们同当代文化思潮,同人们普遍的观念意识、审美趣味、生活方式发生更加直接和紧密的关联,迫切需要用批评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评说。这其中有很多是“薄弱环节”,甚至有的还是“空白地带”,文学批评家为何不能带着自己的学问去“角逐”一番呢。历史上、现实中,这样的成功事例可以举出不少。
    文学批评是个庞然大物,是个庞大“家族”,现在,这个“四合院”、这个“家族”很难再那么严密、规整地继续下去了,墙外的世界五光十色,“家族”内部也充满了要求变革的声音。这种变革其实已经和正在发生。文学批评没有也不会死亡,它仍然是文艺理论最重要的“输出者”,仍然是文艺批评里最完整、最专业的领域。我们应当充满自信地向文学批评致敬。但同时,我们要记住,我们是在向历史、向伟大的文学批评家、经典的文学批评致敬,而我们自己,则要在被诟病的包围中,发出独特、真诚、专业的声音,以不辜负文学批评伟大的历史和完备的理论。
    原载:《文艺报》2013年2月2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