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二 论民族民间文学内容(16)

http://www.newdu.com 2017-10-27 中国民族文学网 恩格斯 参加讨论

    《尼亚耳史诗》与爱尔兰古史
    移居在爱尔兰并使伦斯特丧失独立的诺曼人(伦斯特国王迈耳莫尔达于公元999年在他们的帮助下登上王位,而且以后也只是在他们的支持下才保持住政权)预见到将要发生一场决战,就分头派遣使者到南方群岛和奥克尼群岛以及丹麦和挪威求援,并且果然获得了大批的援军。“尼亚耳史诗”[1]叙述了西古尔德·劳德里松伯爵如何在奥克尼群岛上装备起来,准备进军,索尔斯太因·西杜哈耳森、红发赫腊芬以及斯特劳梅的厄尔林如何和他一同出发,他如何率领队伍在复活节前的礼拜天进抵都柏林(Duflin)。
    “这时,布罗迪尔也率领他的军队来到。他用巫术来预卜战争的结局,得到的回答是:如果星期五开仗,布里安王将要战死,但他会获得胜利;如果早于星期五开仗,所有他的敌人都将战死;于是布罗迪尔就说,不应该在星期五以前开仗。”
    关于这次战役有两种传说,即爱尔兰年表中的说法和斯堪的那维亚“尼亚耳史诗”中的说法。据后者说:
    “布里安王率全军迫近要塞<都柏林>;<诺曼人的>军队星期五开出要塞,于是两军摆开了阵势。布罗迪尔居一翼,西格特留格王<据“因尼斯法耳年表”[2],他是都柏林的诺曼人之王>居另一翼。应该说,布里安王并不想在星期五作战,在他的周围设置了盾甲工事,他的军队则摆在前面。乌耳夫·赫雷达在面对布罗迪尔的一翼,另一侧翼(面对西格特留格)是奥斯帕克和他的儿子们,中间是克尔提西耳法德,他面对着军旗。”
    战斗开始后,乌耳夫·赫雷达把布罗迪尔赶进了森林,后者就在那里躲起来;西古尔德伯爵和克尔提亚耳法德进行了激烈的战斗,那时克尔提亚耳法德已经冲到军旗前面,杀死旗手并接着砍倒第二个打起军旗的士兵;于是所有的人都不敢再来打旗,西古尔德伯爵把旗帜从旗杆上撕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接着,他被矛枪刺死,他的卫队大概也同时被击溃了。这时,奥斯帕克抄了诺曼人的后路,经过一场激战,粉碎了西格特留格统率的一翼。
    “于是所有的队伍都开始逃散。索尔斯太因·西杜哈耳森在别人都逃走的时候仍留在那里系他的鞋带。克尔提亚耳法德问他为什么不像别人那样逃走。索尔斯太因答道:‘咳,今天晚上我反正是到不了家的,我的家在冰岛。’于是克尔提亚耳法德就把他放了。”
    这时,躲起来的布罗迪尔看到布里安的军队在追赶逃兵,而留在盾甲工事中的人已经不多。于是他就从森林中跑出来,冲破工事把国王杀死(那时布里安已88岁,当然已不能参加战斗,所以留在营垒里)。
    “于是布罗迪尔就高声大叫:‘让人们到处传说吧,布里安是死在布罗迪尔的手里的!’”
    但是,追击敌人的士兵返回来了,他们包围并活捉了布罗迪尔。
    “乌耳夫·赫雷达剖开他的肚子,拖他围着一棵橡树走,把他的肠子拉出来缠在树干上,布罗迪尔直到肠子完全被拉出以后才死去,布罗迪尔的部下也完全被歼灭。”
    根据“因尼斯法耳年表”,诺曼军队分成三队。第一队由都柏林的诺曼人和来帮助他们的1000个身披长环甲的挪威人组成;第二队由爱尔兰的伦斯特补充部队组成,由迈耳莫尔达王统率;第三队由来自各岛屿的人和来自斯堪的那维亚的援军组成,统率他们的是运输这些援军的舰队的司令布卢阿代尔和奥克尼群岛的伯爵洛达尔。布里安针对他们也把自己的军队组成三队,不过他们的指挥官的名字和“尼亚耳史诗”上所说的不一样。关于战斗的叙述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四教长年表”的记载倒是更为简洁明了,我们引述如下:
    “基督诞生后1013年〈应为1014年,但通常都误为1013年〉从整个西欧来的异族人集合起来反对布里安和迈耳沙赫莱恩〈布里安属下的米斯王,人们通常称他为玛拉基〉,他们带来1000个身披环甲的兵士。在克卢安塔尔布〈牧牛场,即现在的克隆塔尔弗〉,正好在受难节那天他们展开了一场古今未有的激烈的、凶猛的、大规模的、残酷的战斗。在这次战斗中被杀死的有88岁的布里安、他的63岁的儿子穆尔哈德、他的侄子科奈因、他的孙子托伊尔达耳巴赫〈接下去还有许多名字〉。最后,经过激烈的战斗,由于同异族人和伦斯特人的勇敢搏斗,迈耳沙赫莱恩将〈敌人的〉队伍从土耳凯恩赶到Athcliath〈都柏林〉;在战斗中伦斯特王迈尔莫尔达战死,他是穆尔哈德的儿子,而穆尔哈德则是芬的儿子,……此外,还有无数伦斯特人被杀死。被杀死的还有安兰尼勃的儿子杜勃加耳〈通常称他为安拉夫或奥拉夫〉和格卢尼艾尔恩的儿子吉拉基阿兰,两名异族的下属军事首领(tanaisi),奥克尼群岛伯爵(iarla  insi  h  Oire )洛德尔的儿子齐希弗里特,丹麦人的首领布罗达尔,后者就是杀死布里安的人。1000名环甲兵都被歼灭,在那里战死的异族人至少有3000人。”
    “尼亚耳史诗”是在那次战争结束近一百年之后在冰岛写成的;爱尔兰的年表至少有一部分是根据当时人的叙述。这两种史料彼此并无联系,可是两者不仅在要点上完全符合,而且还互相补充。布罗迪尔和西格特留格究竟是什么人,我们只是从爱尔兰年表中才知道的。西古尔德·劳德里松在这里被写作洛德尔的儿子齐希弗里特,因为齐希弗里特正是古斯堪的那维亚语中西吉尔德这一名字按盎格鲁撒克逊方式的正确写法,而在爱尔兰,无论在钱币上或年表中,斯堪的那维亚的名字大都不按古斯堪的那维亚方式而是按盎格鲁撒克逊方式写的。在“尼亚耳史诗”中,布里安属下的军事首领的名字都是按照斯堪的那维亚方式改写的;其中乌耳夫·赫雷达这一名字甚至完全是古斯堪的那维亚式的,不过,要像某些人那样,就此得出结论,说布里安的军队中也有诺曼人,那是武断的。奥斯帕克,以及克尔提亚耳法德,大概都是克尔特人的名字;后者可能是“四教长年表”中托伊尔达耳巴赫这一名字的变形。关于日期,一种史料说是在复活节前的星期日以后的第一个星期五,另一种史料说是在受难节,两种史料完全相符;关于战争的地点,两种史料也完全一致;虽然“尼亚耳史诗”中曾提到坎塔腊堡(或坎特伯雷)[3]但明确指出战争是在都柏林大门外进行的。战斗的情况,“四教长年表”中记载得最为确切:诺曼人从他们向布里安军队发动进攻的克隆塔尔弗平原被击退,经过从北面流过都伯林附近的托耳卡河退到都柏林。关于布罗迪尔杀死布里安王,两种史料均有记载,只是斯堪的那维亚的史料说得较为详尽。
    恩格斯:《爱尔兰史——古代的爱尔兰》(1870年5月—7月上半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6卷,第566—570页,1964 年版。
    

    [1] “尼亚耳史诗”是一篇传播极广的冰岛氏族时代的史诗;根据最近的研究,这是在十三世纪末按口头传说和更古老的文献资料记录下来的。这一史诗的主要内容是叙述豪丁(冰岛氏族贵族)冈纳尔和邦德(自由的公社社员)尼亚耳的生平和死亡;尼亚耳是冈纳尔的友人,他聪明而爱好和平,是研究和解释古代风俗习惯和法规的专家。“尼亚耳史诗”中包含两段历史插曲,即十世纪和十一世纪之交基督教传入冰岛的历史,以及诺曼人和爱尔兰国王布里安·博卢作战的叙述;如恩格斯所指出,后者是研究十一世纪爱尔兰历史中重大事件之一——爱尔兰人在1014年战胜诺曼侵略者——的可靠的史料。恩格斯引用的这一段“尼亚耳史诗”译文见弗·爱·克·迪特里希“古斯堪的那维亚文学读本” 1864年莱比锡版第103——108页(F.E.Ch.Dietrich.《Altnordisches Lesebuch》.Leipzig,1864,S.103--108)。“尼亚耳史诗”的俄译文第一次发表于“冰岛史诗集”1956年莫斯科版。——第567页。中译本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83年)。 
    [2] 恩格斯指的是“爱尔兰古代编年史家”文集(《Rerum Hibernicarum Scriptores Veteres》)该文集于1814年、1825—1826年由查·奥康瑙尔分四卷在白金汉出版。
    该书首次发发表了“四教长年表”的一部分,“提格尔纳赫年表”(写于十一世纪至十五世纪,包含从三世纪末起的史实),“奥尔斯脱年表”(由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一些编年史家编成,包含从五世纪中叶起的史实)以及恩格斯在下面谈到的“因尼斯法耳年表”(写作年代一般认为开始于1215年,史实的叙述直到1318年)等等。——第567页。 
    [3] 根据最近的研究,“尼亚耳史诗”中提及的地点音译应作坎卡腊堡,或金科腊,即国王布里安在曼斯特的住处。——第57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