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玛纳斯》: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http://www.newdu.com 2017-10-27 光明日报 2010-02-27 王瑟 参加讨论

    由国内30多位《玛纳斯》研究学者参加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保护和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
    2009年11月,新疆柯尔克孜族千百年来形成的英雄史诗《玛纳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世界各国研究《玛纳斯》的学者为之振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表明,《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人民的综合性知识宝库,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杰出代表作和璀璨瑰宝。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也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史诗以玛纳斯等八个英雄的故事为线索,描述了古代柯尔克孜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古代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玛纳斯》背后的故事
    凡有柯尔克孜族聚居的地方,就会流传着《玛纳斯》。《玛纳斯》研究室主任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告诉记者,如果说其他民族都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用书面文字、雕刻、建筑、戏剧、美术作品等形式保存下来的话,柯尔克孜族则将自己全部的内心世界和民族的荣辱、抗争和追求用口头史诗的形式反映了出来。柯尔克孜族史诗、叙事诗浩如烟海,称得上是用史诗撰写的民族。
    据中国记录的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材料共8部,20余万行。《玛纳斯》广义指整部史诗,狭义指其第一部。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不同,《玛纳斯》并非只有一个主人公,而是一家子孙八代人。整部史诗以第一部中的主人公之名命名。
    《玛纳斯》第一部长达73000多行,故事情节最为曲折动人,也流传最广。它从柯尔克孜族的族名传说和玛纳斯家族的先世唱起,一直唱完玛纳斯领导人民反抗卡勒玛克和契丹人黑暗统治的战斗一生,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民性和思想性的典型英雄史诗。它从头至尾贯彻着这样一个主题思想:团结一切被奴役的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生活进行不懈的斗争,它歌颂了古代柯尔克孜族人民对侵略者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意志。
    《玛纳斯》的主要艺术成就
    《玛纳斯》的各部在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的安排上有颇多创见。在语言艺术上,其语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史诗中的丰富联想和生动比喻,均与柯尔克孜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相联系。史诗中常以高山、湖泊、急流、狂风、雄鹰、猛虎来象征或描绘英雄人物,并对作为英雄翅膀的战马进行出色的描写。史诗中出现的各类英雄人物都配有不同名称和不同特征的战马。
    史诗几乎包含了柯尔克孜族所有的民间韵文体裁,既有优美的神话传说和大量的习俗歌,又有不少精练的谚语。
    专家指出,《玛纳斯》不只是一部珍贵的文学遗产,也是研究柯尔克孜族语言、历史、民俗、宗教等方面的一部百科全书。史诗中出现的古老词汇、族名传说、迁徙路线,古代中亚、新疆各民族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大量有关古代柯尔克孜族游牧生活、家庭成员关系、生产工具、武器制造及有关服饰、饮食起居和信仰伊斯兰教前的萨满教习俗等,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玛纳斯》面临传承危机
    《玛纳斯》最初产生于9至10世纪。据文献记载,《玛纳斯》在16世纪已开始流传,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柯尔克孜天才歌手们口耳相传的锤炼,融进了全民族的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演唱《玛纳斯》的民间歌手,柯尔克孜语里叫作“玛纳斯奇”。每逢节日欢聚邀请“玛纳斯奇”来演唱《玛纳斯》,已成为柯尔克孜牧民的传统习俗。演唱时,“玛纳斯奇”不以乐器伴奏,曲调的高亢低沉、舒紧疾徐随内容而变化,颇具感染力。在《玛纳斯》演唱比赛中,经常连续演唱几天几夜。
    20世纪初叶,中国柯尔克孜族人民中著名的“玛纳斯奇”有阿合奇县的朱素普阿洪、额布拉依木、乌恰县的考交木凯勒迪、别克铁木尔、托略克、朱玛拜等人。据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疆柯尔克孜族地区有70多位“玛纳斯奇”,其中以居素甫·玛玛依所演唱的最为完整,老人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完整演唱八部《玛纳斯》的人,其余的歌手大多只能演唱某些片断。“玛纳斯奇”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特色,形成了许多演唱的变体。
    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普查工作者记录、整理、出版了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8部《玛纳斯》(23万行,共18册)柯尔克孜文本。目前已有英、俄、汉、土、日、哈等多种译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被柯尔克孜族视为民族魂的《玛纳斯》,面临着传承危机,一些重要的史诗歌手相继去世,在世的著名歌手也已年过古稀,史诗传承形势严峻。因此,对《玛纳斯》的抢救、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申遗为《玛纳斯》插上传承之翼
    据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起实施新的“非遗”申报规则,改变以前申遗每两年举行一次、每个国家申报一项的做法,从2009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数量也不再受限制。对于中国这个拥有众多“非遗”项目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好消息。
    2008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成立了表格填写小组和申报片剪辑小组。新疆艺术研究所所长、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季莲负责申报专题片的拍摄和剪辑工作。她说,比起木卡姆艺术的申报,《玛纳斯》申遗的准备时间更短,相关文本和专题片在1个半月内都准备齐了。
    在阿合奇县,李季莲带领工作人员拍申报片时,被当地的“玛纳斯奇”们深深地打动。李季莲回忆说,当时把县上的《玛纳斯》说唱传人都集中起来拍过一次短片,回来后又需要补充镜头。听说要补拍的消息,艺人们不辞辛苦再次从远方赶来。“把片子传到世界各地去,让大家都了解《玛纳斯》,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当地一位艺人对李季莲说。
    被誉为“中国荷马”的居素甫·玛玛依是唯一能演唱23万余行玛纳斯的“玛纳斯奇”,已经90多岁高龄的他,尽管身体不适无法演唱,但是为了拍申报片,硬是坚持4个小时讲解《玛纳斯》。申报片以一个4岁小男孩高声歌唱《玛纳斯》片段结尾,寓意《玛纳斯》传承不断。但愿柯尔克孜族的民族之魂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