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从发动唐隆政变,到当上太子,再到登基为帝的过程中,身边的主要谋臣先后有刘幽求、崔日用、姚崇、宋璟、张说、郭元振等人。这些人都曾经入阁拜相,在李隆基走向皇帝宝座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也是在这一路上,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政治博弈越演越烈,于是这些元勋功臣一个个相继落马,全部被罢去相职,甚至被逐出朝廷。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初三,李隆基向亲信发出了行动指令:铲除太平一党,全面夺权。听到事变的消息时,李旦大惊失色,赶紧在几个宦官的簇拥下逃离寝殿,慌慌张张地跑上承天门楼。宰相兼兵部尚书郭元振带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上了城楼,然后面无表情地跪地启奏,说:“皇上奉太上皇诰命,诛杀图谋作乱的逆党,没有其他意图。” 李旦脸上写满了惊愕,可他很快就明白过来了。这是政变,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三郎的目的是要铲除太平公主,同时迫使李旦彻底放权。尽管这场政变的爆发让李旦猝不及防,但是一切其实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从他被三郎和太平公主拥立的那一刻起,这一切就早已注定了。惊魂未定的李旦来不及更多思考,就颁下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道诰命,宣布自即日起“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同日,李旦由太极殿移居百福殿,从此淡出权力中心,也彻底淡出了满朝文武和帝国臣民的视线。 太平公主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会败得这么惨。她原本以为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李隆基不过是她砧板上的鱼肉;她原本以为帝国的最高权力已经唾手可得,她马上就能拥有一个像母亲那样的辉煌人生……可是,残酷的现实却一举粉碎了她的所有梦想。 此时此刻,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的太平公主,不再是那个貌似强大的势力集团的领袖,而是一个孤家寡人,一个输光了全部家当的赌徒,一个被命运之神一脚踢开的弃妇。她生平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脆弱和渺小。她甚至想到母亲武则天为自己操办的第一次婚姻,冲天的火光映红了长安城的半边天空。 她在时光里一天天地长大,笑靥如花;在时光里一天天地老去,凋零成泥。她这一生都活在那个叫武曌的女人的阴影下,她从来没有真正活成一个叫太平的女人。她的母亲带着绝世伟业走进了时光深处,将在史书里不朽,任人评说。而她自己,又会以怎样一番面目留在时间深处。算了,由它去吧。最后一只归巢的倦鸟从她头顶缓缓掠过,天边的残阳燃尽了最后一点亮光,太平公主木然转身,默默地向来路走去。 这就是结局吗?是的,这就是结局。当太平公主将头伸进白绢的一刹那,她仿佛看见母亲武则天正在不远处对她微笑。母亲的身上沐浴着一片圣洁的光芒。这片光芒是如此安详而又如此温暖,以至太平公主感觉自己很快就在这片白光中彻底融化了…… 经过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经过一轮又一轮鲜血和死亡的洗礼,一个妇人干政、皇权旁落的时代终于落下了帷幕。从公元664年武则天垂帘听政算起,到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覆灭为止,大唐帝国在这个“牝鸡司晨”的巨大梦魇中已经跌跌撞撞地行走了半个世纪。尽管这段混乱无序、阴盛阳衰的历史并未导致帝国走向没落,但是中枢政治的频繁动荡却使这个原本生机勃勃的王朝一度丧失了动力和方向,只能在混沌和迷茫中徘徊,踯躅不前…… 如今,无论是病弱的高宗李治、昏聩的中宗李显、淡泊的睿宗李旦,还是铁腕无情的武曌、野心勃勃的韦后、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都已经从帝国的政治舞台上一一消失,剩下一个天赋异禀、雄才大略的年轻帝王,正踌躇满志地屹立在帝国的权力巅峰。 此时,年仅二十九岁的唐玄宗李隆基相信,在他的引领下,这个历经沧桑的帝国必将走出黑暗而漫长的历史隧道,迎来新时代的熠熠曙光。李隆基即将开创的这个时代,是大唐三百年历史上最辉煌、最鼎盛的一页,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令后人心驰神往、追慕不已的一个黄金时代,它的名字叫开元。 (本文摘自《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宗承灏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一版,定价:45.00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