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著题名
|
作者
|
期刊或出版社
| 发表或出版年代
|
桓谭の新论
|
(日)武内义雄
|
支那学
| 1921年第2卷第4号
|
东汉几个政治家(桓谭、王符、崔寔、仲长统)
|
容肇祖
|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
| 1927年11月第1卷第2期
|
桓谭の哲学
|
(日)成田衡夫
|
《汉学会杂志》
| 1937年10月
|
从桓谭到王充的异端哲学思想(《中国哲学思想》)
|
赵纪彬
|
中华书局
| 1948年10月
|
扬雄的“自然”观念与桓谭的无神论思想(《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
|
张岱年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57年3月
|
《新论·形神》的作者应断归桓谭
|
钟肇鹏
|
人文杂志
| 1959年第2期
|
桓谭(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
|
姜亮夫
|
中华书局
| 1961年版
|
桓谭疑年的讨论
|
姜亮夫、陶秋英
|
杭州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62年第1期
|
再谈桓谭的年代
|
鲍格洛,陶秋英译
|
杭州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62年第1期
|
扬雄、桓谭反对谶纬、神仙迷信的无神论思想(《中国哲学史》)
|
任继愈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1963年12月
|
桓谭和王充
|
钟肇鹏
|
江海学刊
| 1963年第5期
|
桓谭の生卒年代
|
(日)首屋美都雄
|
铃木还历论丛
| 1964年版
|
桓谭《新论》(《两汉文学考》)
|
(日)狩野直喜
|
筑摩书房
| 1964年11月
|
敢于反对皇帝的桓谭——中国古代一个无神论者的故事
|
李辛生
|
羊城晚报
| 1965年4月3日
|
桓谭生卒年考
|
(日)大久保隆郎
|
福岛大学教育学部论集(人文科学)第20号之2
| 1968年11月
|
中国关系论说资料(哲学宗教)第11期
| 1969年
|
桓谭年谱考
|
(日)大久保隆郎
|
福岛大学教育学部论集(人文科学)第21号之2
| 1969年11月
|
中国关系论说资料(哲学宗教)第11号
| 1969年
|
桓谭の上奏文——《陈时政疏》考
|
(日)大久保隆郎
|
福岛大学教育学部论集(人文科学)第22号之2
| 1970年11月
|
中国关系论说资料(哲学宗教)第12号
| 1970年
|
桓谭の贤者论
|
(日)大久保隆郎
|
集刊东洋学
| 1971年5月第25期
|
谶纬在东汉的势力(《汉代学术史略》)
|
顾颉刚
|
启业书局
| 1972年9月
|
桓谭(《法家人物介绍》)
|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73级《法家人物传》编写组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 1974年第3期
|
论桓谭的法治思想
|
贾文昭
|
安徽日报
| 1975年7月14日
|
桓谭及其《新论》
|
安徽大学中文系桓谭《新论》校注小组
|
《安徽大学学报》增刊出版
| 1976年版
|
桓谭《新论》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6年版
|
东汉思想史史料——《桓谭新论》(中国思想史资料导引)
|
马冈
|
牧童出版社
| 1977年3月10日
|
桓谭(中国哲学思想史)
|
罗光
|
台湾学生书局
| 1978年11月
|
桓谭和王充——神仙思想批判的继承
|
(日)大久保隆郎
|
福岛大学教育学部论集
| 1978年11月第30卷第2号
|
桓谭和王充Ⅱ——死生观的继承和发展
| 1979年11月第31卷第2号
|
桓谭(《中国哲学史稿》)
|
孙叔平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0年8月
|
桓谭(《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
|
方立天、于首奎
|
齐鲁书社
| 1980年11月
|
《文心雕龙•神思》注释(附简析)
|
周舸岷
|
教与学
| 1980年第2期
|
《史记》纪传体的创立问题
|
李少雍
|
四川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0年第2期
|
魏孝文帝破除卜筮、谶纬等世俗迷信评述
|
王秉伦
|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0年第4期
|
桓谭的哲学思想(《中国哲学史》)
|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
|
中华书局
| 1980年7月
|
桓谭和王充Ⅲ——祭祀观的继承和展开
|
(日)大久保隆郎
|
福岛大学教育学部论集
| 1980年12月第32卷第2号
|
桓谭的无神论思想(《中国哲学史论》)
|
葛荣晋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1981年4月
|
桓谭、王充的政治思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
徐大同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1981年6月
|
桓谭的唯物主义形神论
|
孙宝明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1981年9月
|
桓谭美学思想发微
|
皮朝纲
|
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1年第2期
|
刘勰与桓谭
|
叶晨晖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年第3期
|
扬雄与桓谭
|
(日)石田秀宝
|
文化
| 1981年2月第44卷第3.4号合刊
|
桓谭简论(《秦汉史论丛》)
|
周干濚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1981年9月
|
关于桓谭思想的几个问题
|
陈玉璟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 1982年第1期
|
桓谭的形神论和反谶纬神学的斗争(《中国无神论史纲》
|
王友三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2年5月
|
李悝及其法律思想
|
何东义
|
江西社会科学
| 1982年第2期
|
《文心雕龙•知音》篇义证
|
詹锳
|
天津社会科学
| 1982年第4期
|
桓谭和蔡邕
|
吉联抗
|
中国音乐
| 1983年第1期
|
《琴操》撰者辨证
|
李祥霆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1983年第3期
|
桓谭及其作品资料补辑
|
汪廷奎、邱耐久
|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年第3期
|
《新论·精神篇》(《中国名著精华全集》)
|
李傲
|
远流出版社
| 1983年7月
|
桓谭年表
|
苏诚鉴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1984年
|
桓谭《新论·求辅》厘正
|
汪廷奎、邱耐久
|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
| 1984年第12期
|
论王充的文学批评标准
|
朱德民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年第2期
|
论桓谭的人才思想
|
邱耐久、汪廷奎
|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5年第2期
|
桓谭的无神论
|
王友三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版)
| 1985年第2期
|
桓谭生卒年代考
|
汪廷奎、邱耐久
|
广东社会科学
| 1985年第3期
|
桓谭形神思想研究
|
林乃仁
|
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1985年
|
扬雄摆脱神学经学和创立新儒学理论的尝试(《中国哲学发展史》)
|
任继愈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1985年2月
|
桓谭(中国古代哲学家列传编注)
|
曹伯言
|
华东师大出版社
| 1985年7月
|
新论(中国哲学名著简介)
|
恢嘉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1985年10月
|
桓谭与王莽
|
苏诚鉴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年第1期
|
桓谭
|
黄山书社
| 1986年5月
|
桓谭生平事迹考
|
董俊彦
|
国文学报
| 1986年第15期
|
|
|
|
|
|
|
|
|
桓谭的政治思想
|
贺凌虚
|
国立政治大学学报
| 1986年12月第54期
|
桓谭研究
|
董俊彦
|
文史哲出版社
| 1986年12月
|
又名:桓子新论研究(增订版)
|
文津出版社
| 1989年9月
|
扬雄、桓谭、王充——关于三者思想继承的问题
|
(日)边土名朝邦
|
西南学院大学国际文化论集2-2
| 1987年12月
|
桓谭生卒年考
|
知非
|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 1987年第4期
|
刘勰对小说的认识和态度——读《文心雕龙•辨骚、诸子、谐隐》篇
|
绽玉霞、李歌平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 1987年第4期
|
汉代小说试论
|
张家顺
|
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年第5期
|
汉代夜市考
|
言金星
|
江西社会科学
| 1987年第5期
|
无神主义与当代中国思想的倾向
|
李震
|
哲学与文化
| 1987年11月第13卷第11期
|
桓谭生卒年探考
|
董俊彦
|
国文学报
| 1988年第17期
|
论桓谭的哲学思想
|
徐京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年第1期
|
《雍门周为孟尝君鼓琴》不为桓谭所著——读刘向《说苑》札记一则
|
谢明仁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年第3期
|
教化与孤愤:中国小说理论的两根线索
|
刘维俊
|
殷都学刊
| 1988年第4期
|
论桓谭的人才观
|
王廷奎、王强
|
学术界
| 1988年第6期
|
桓谭的心理观二题(《汉魏六朝心理思想研究》)
|
燕国材
|
谷风出版社
| 1988年6月
|
桓谭是怎样反对谶纬的?他在形神论上有何发展?(《中国哲学三百题》)
|
刘修明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8年9月
|
桓谭反对谶纬迷信的斗争和唯物主义形神论(《中国哲学通史》)
|
杨宪邦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88年12月
|
《文心雕龙》正诂(十二则)
|
吴林伯
|
古汉语研究
| 1989年第1期
|
论东汉的隐士
|
黄宛峰
|
南都学坛
| 1989年第3期
|
扬雄、桓谭、王充——三者的圣贤论和本性论的发展
|
(日)边土名朝邦
|
西南学院大学国际文化论集3-2
| 1989年2月
|
桓谭(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
|
王遽常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1989年2月
|
桓谭的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想
|
祝瑞开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9年6月
|
谶纬神学和桓谭对谶纬迷信的批判(《中国古代史》)
|
黎正邦等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9年9月
|
对谶纬批判的思想家(《秦汉史》)
|
林剑鸣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9年10月
|
自然主义的觉醒——桓谭(《两汉魏晋之道家思想》)
|
陶建国
|
文津出版社
| 1990年3月
|
《文心雕龙•神思》释义评析(续)
|
侯天杰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1990年第1期
|
桓谭生卒年问题志疑
|
曹道衡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年第3期
|
王充的文章学理论
|
林大勇
|
承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1年第2期
|
论谶纬
|
郑先兴
|
南都学坛
| 1991年第3期
|
桓谭其人
|
田可文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1991年第4期
|
桓谭对形神关系的唯物主义见解及其反对神秘主义的斗争(《中国哲学史新编》)
|
冯友兰
|
蓝灯文化事业公司
| 1991年12月
|
扬雄、桓谭对谶纬迷信的评说(《新中国思想史》)
|
张岂之
|
水牛出版社
| 1992年4月
| 司马迁、扬雄、桓谭、王充及汉末社会思潮史料(《新中国思想史》)
| 儒学的独断主义与自然科学(《中国儒学思想史》)
|
桓谭(《中国无神论史》)
|
王友三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2年5月
|
桓谭与张衡(《秦汉史论丛》)
|
刘修明
|
法律出版社
| 1992年8月
|
桓谭与张衡——独立意识和依附身份(《秦汉史论丛》)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新论》(《中国学术名著提要》)
|
潘富恩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1992年10月
|
试论桓谭、王充和范缜无神论思想的相承与发展
|
周琼
|
楚雄师专学报
| 1993年第1期
|
桓谭、王充评传
|
钟肇鹏、周桂钿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1993年11月
|
桓谭及其《新论》(《中国秦汉科技史》)
|
董粉河
|
人民出版社
| 1994年4月
|
影响王充的人物——桓谭(《中国思想史》)
|
韦政通
|
水牛出版社
| 1994年4月
|
桓谭、扬雄的反谶纬思想
|
许时珍
|
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硕士论文
| 1994年6月
|
扬雄、桓谭、王充间的思想承传关系
|
姜书阁
|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年第3期
|
“千石之官”和“猗顿之财”──王充论扬雄、桓谭
|
周桂钿
|
浙江学刊
| 1994年第6期
|
略论汉代的反谶纬思潮
|
马亮宽
|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年第2期
|
桓谭的“人死如烛灭”的学说(《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史》)
|
方立天
|
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1995年4月
| 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史》)
|
两汉经学时期“儒家法学化”之探析
|
詹哲裕
|
复兴岗学报
| 1995年6月第54期
|
桓谭及其《新论》考辨
|
郭茵
|
淮阴师专学报
| 1996年第3期
|
建国以来桓谭研究述评
|
张子侠
|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年第1期
|
桓谭生年质疑
|
韩晖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年第3期
|
东汉易学与《文心雕龙》
|
黄高宪
|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年第4期
|
桓谭易学思想初探
|
张涛
|
管子学刊
| 1999年第3期
|
经验与理性的双重变奏——桓谭述论
|
余洁平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 1999年第3期
|
从王充论桓谭看二人思想上的渊源关系
|
余洁平
|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年第2期
|
钱钟书论史传文修辞
|
杨林成、杨新宇
|
修辞学习
| 2000年第1期
|
旁通历
|
李敏辞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年第2期
|
试论王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原因
|
冯一下
|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
严可均辑桓谭《新论》佚文商议
|
王菱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年第4期
|
桓谭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
郭鹏
|
南都学坛
| 2003年第5期
|
十证“伶玄”
|
王建堂
|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3年第6期
|
桓谭与《新论》
|
孙浩波
|
文化时空
| 2003年第12期
|
小说起源辨
|
龚世学
|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 2004年第4期
|
《论衡》:一代鸿儒的自荐书
|
黄宛峰
|
史学月刊
| 2004年第5期
|
《琴操》撰者考辨
|
马萌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2005年第2期
|
桓谭音乐活动探析
|
孟凡玉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年第5期
|
桓谭乐事考略
|
孟凡玉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07年第2期
|
汉赋作家创作速度缓慢原因新探
|
安小兰
|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 2007年第4期
|
也说《辨骚篇》中的“博徒”
|
伏俊琏
|
古汉语研究
| 2007年第4期
|
桓谭《新论》艺术论
|
王征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2期
|
《琴操》的作者及其成书
|
赵德波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5期
|
从诸子学说到小说文体——论《汉志》“小说家”的文体演变
|
姚娟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年第2期
|
“两儿辩日”的解读
|
丰家骅
|
古典文学知识
| 2009年第6期
|
扬雄投阁的文化美学与生命悲情
|
孙少华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年第6期
|
新辑本桓谭新论
|
朱谦之
|
中华书局
| 2009年
|
扬雄文学思想对东汉文论的影响
|
汪耀明
|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 2010年第1期
|
论汉代思想家桓谭《新论》的文艺观
|
殷晓燕、陈丹
|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年第4期
|
读《雍门周为孟尝君鼓琴》有感
|
王瑜
|
黄河之声
| 2010年第4期
|
桓谭《新论》音乐美学思想内在矛盾及原因
|
曹莉芳
|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 2010年
|
“琴德最优”论探析——兼论汉魏文人的琴结
|
陈功文
|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1年第1期
|
“知大体”——论桓谭对王莽新政的反思
|
曲利丽
|
励耘学刊(文学卷)
| 2011年第1期
|
标新立异 旷世逸响——桓谭文艺思想综论
|
郭世轩
|
文化与诗学
| 2011年第1期
|
汉魏子书辑佚
|
尹玉珊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11年第2期
|
汉代短书:先秦两汉小说概念的联结点
|
袁文春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年第2期
|
桓谭小说思想的新变
|
袁文春
|
文艺评论
| 2011年第4期
|
桓谭生卒年新考
|
孙少华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6期
|
桓谭见知著述探考
|
周大任
|
台大中文学报
| 第34期
|
桓谭论赋与汉赋的“讽谏传统
|
孙少华
|
复旦学报
| 2012年第3期
|
桓谭的音乐职官与琴曲品鉴
|
孙少华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2年第3期 |
[作者简介]孙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