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一书系由朱维焕任教于中兴大学讲授“国学导读”一课所撰述的讲义整理而成,部头不大却条理有致,言辞简约而涵盖极广。读者可据书中门径,即类求书,以广其识。 笔者在读这本书时,发现了几处文字舛误,不揣浅陋,罗列如下。 该书第31页所述“如顾实《重考古今伪书考》、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钱穆等之《古史辨》、张心澂《伪书通考》,搜罗辨伪之说最为完备”中,“钱穆”当系“顾颉刚”之误。 第128页谈到宋明理学之派系时,作者写道“俗学——邵康节、程明道、程伊川”,其中“俗学”当作“洛学”,似形近而误。宋代理学有所谓“濂、关、闽、洛”四大学派。“洛学:以北宋程颢(明道)、程颐(伊川)为首的学派。因二程是洛阳人,故名。”(《辞海·哲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7月版) 第138页所述“北宋袁枢,依《通鉴》旧文,摘取时间,详叙终始,名曰《纪事本末》”中,“北宋袁枢”当系“南宋袁枢”之误。《中国通史》(第七册)(蔡美彪等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版)载,“南宋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共四十二卷,一一七三年稍后成书。宋代以前,史体只有编年、传记两种。袁枢喜读《通鉴》,但《通鉴》卷帙较多,一件事或者隔越几卷,翻检不易。袁枢自出新意,把《通鉴》中的重要事件,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件事各详始终,自列标题,每篇又按时间顺序自为首尾。” 该书第139页显示,“《史记》书成,以其属于私撰,且因涉及李陵之祸,行间颇有怨气,故不敢行世。至宣帝时其外甥杨恽始为之公布”,“外甥杨恽”当系“外孙杨恽”之误。《汉书》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62年6月版)载:“(杨)忠弟恽,字子幼,以忠任为郎,补常侍骑。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才能称。”杨恽的母亲既然是司马迁的女儿,那么于太史公司马迁而言,杨恽自然是他的“外孙”而非“外甥”了。 第160页所述《明史》与撰者有“朱彝尊、毛奇龄、潘耒、施闰章、汪婉、尤侗等”中,“汪婉”当系“汪琬”之误。汪琬为清代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并称清初“古文三大家”。《清史列传》卷七十(王锺翰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11月版)载:“汪琬,字苕文,江苏常州人……康熙十八年,以左都御史宋德宜、翰林院掌院学士陈廷敬荐,召试博学鸿儒,列一等,授翰林院编修,篆修《明史》,在史馆六十日,撰史稿百七十篇。” 第168页显示《清朝续文献通考》为“吴兴、刘锦藻私撰”,“吴兴、刘锦藻私撰”当作“吴兴刘锦藻私撰”。经查阅王树民的《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1986年9月版)发现,“《清朝续文献通考》原名《皇朝续文献通考》,是《皇朝文献通考》(即《清通考》)的续编。作者刘锦藻,浙江吴兴人……刘氏嘉业堂为国内著名的藏书家之一,锦藻更乐于收购,如缪荃孙的藏书,后即归其所有,故能以个人之力,用十余年之功,修成《清朝续文献通考》一书”。因此,“吴兴”为刘锦藻的籍贯,古人常以籍贯冠于姓名前面,如“昌黎韩退之”、“阳曲傅青主”等,那么书中“吴兴”与“刘锦藻”之间的“、”容易使人理解为《清朝续文献通考》系由名为“吴兴”的学者和刘锦藻共同撰写。 另外,该书第171页“主要参考书目”所述:“张心:《伪书通考》,宏业书局”中,“张心”当作“张心澂”,脱一“澂”字。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