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新时期罗隐研究的优秀成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一
    唐代诗人罗隐文学过人,思想深刻,人品卓绝,前人对他评价很高。但建国以后却未得到公正对待,各文学史仅仅将其视为小名家,与郑谷、杜荀鹤等相提并论,不肯给予较高评价。受这种观念影响,罗隐研究的学术投入不够,严重滞后于时代要求。其文集虽有多种校注本,但整理工作却并不到位,不能满足研究需求。上海师范大学李定广先生的新著《罗隐集系年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85万字)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书内容丰厚,校勘精细,搜罗宏富,注解确当,编次有序,是近年做得最好的唐人别集整理本,代表了罗隐研究的最新水平。其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七个方面:
    (1)收录篇章多,辑集资料富。书分上下册,上册为罗隐现存诗作之总汇,举凡正集及佚诗,已定及存疑诗,整篇及残句,聚于一处。下册为散文、杂著、附录之总汇。每篇诗文,正文校录原文,校记备列异文,集评汇录资料,一册在手,一览无余。如此全备之书,前此所无。集评的资料对于掌握诗文内容、艺术很有助益。例如745-746页的集评,对解读罗隐《梅先生碑》就很有启发,其特色是以古注古,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笺注,好处多多。
    (2)校书态度审慎,不轻改原文,一般只备众本,校异同。偶作改正,必有实据。175页指出,《送友人游夷门》“苑荒懒认词人会”,苑字底本作花,误,据《文苑英华》及《全唐诗》改。有的还兼用了理校法,如556页《送朗州张员外》“肠断秦原三二月”, 三二月,底本作二三月,平仄不合,据傅增湘《文苑英华校记》乙正。通过各种方法,指正了深藏底本的很多误字,附带还指出了他本的很多错误,担负起一般的古籍校勘所不担负的任务。因为按照古籍整理规范,凡底本不误而他本他书误的,一般不必指出。作者坚持这么做,可以正是非,有好处。59-60页指出,《送臧濆下第谒窦鄜州》“也知绛灌轻才子,好谒元常醉少年”,元字底本作尤,误,据张本改。下面的笺注引书指出,元指东晋顾荣,常指北魏常爽,二人同时,皆后进才俊,以文对武,于义正合。这是对校和他校结合解决问题的典范。
    (3)多数诗文都据内外诸证推定了作年。编年之法,是将全部作品依照内容、地点、年代,分别系入罗隐一生的不同阶段,再据相关资料排定年份,不能定者亦给出大致时段。323页将《寄处默师》定为光启元年润州作,理由是乾符元年二人曾同游润州甘露寺,中和元年又同游钱塘樟亭驿,至作此诗之时已交往十年,故云。结论严谨有据,是可信的。
    (4)注释全备,确当,很少漏注,误注。453页《送光禄崔卿赴阙》:“上国已留虞寄命,中朝应听范汪言”,指出这里用了虞寄、范汪两个乱世人物之典。时僖宗在成都避寇,崔某授光禄卿,徵赴阙下,此种情况,与虞、范二人的身份、事迹正好相合。476页《京中正月七日立春》,据《二十史朔闰表》《万年历》推算作于大顺元年。605页提出,《感弄猴人赐朱绂》作于僖宗播迁之际,非如《幕府燕闲录》所云作于后昭宗播迁之时,理由是昭宗励精图治,不喜嬉戏,喜欢嬉戏者乃僖宗,罗隐因此歌颂昭宗,讽刺僖宗,对待二人态度不同。再则从首联看,罗隐作此诗之时仍在科场,到僖宗光启中,便已放弃科举,不在长安,不可能有此诗,解释合理,令人信服。为了加强论证,书中还广泛使用了参读法,即同一人在此诗中出现,即举他诗以相佐证。257页《商於驿与于韫玉话别》,先说明诗歌的写作背景及于韫玉的生平简况,再举卷三《商於驿楼东望有感》、卷五《与于韫玉话别》作为补充。384页《寄乔逸人》指出,此乔逸人即乔诩,其事迹可参卷四《湘中见进士乔诩》、补编卷一《大梁见乔诩》。这样结合他诗做综合的考察,一个人的生平与交游情况就清晰了。
    (5)重视文献的辑佚、辨伪、辨重,在这些方面有绩可称。此次新编文集,对以往各家所辑的罗诗做了一次总账式的清理,甄辨出伪作13首,补得佚诗25首。一些疑难作品,亦拿出主见。如522页《竹》诗,亦见贾岛名下,指出此非贾作。509页《病骢马》,《全唐诗》及《四部丛刊》本元稹集收作元诗,佟培基等定为元稹作,以无确证,暂时存疑。不仅诗歌,文章杂著的辑佚辨伪亦有成绩。下册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补出佚文残句数篇,并提出《妖乱志》非伪作,五代郭廷诲《广陵妖乱志》是在罗隐《妖乱志》的基础上改写的,故将今本《妖乱志》的文字全部辑入此书,另辑佚文三段作为续补遗。867-933页据《文苑英华》辑文19篇,一一为之精注,并按时间重排顺序。这些都是此次整理之成果,成绩不俗。
    (6)作品分析最见功力。如110页对名篇《鹦鹉》诗句意、主旨的解释和分析与通行的《唐诗鉴赏辞典》等书的理解完全不同,读后觉得通行的理解错了。210页指出,《重过三衢哭孙员外》既是哭衢州刺史孙玉汝,也是自哭。全诗不用典故,注重情感,巧用双声叠韵对以抒悲情。213页指出,《子规》用的是咏物诗中的贬题格,即对题咏对象不夸反贬,指出其不好的一面,让人警醒。612页《春风》也是贬题格之一,诗歌贬斥春风,指责它不该把糠秕抬举到青云之上,以刺主司不公。538页指出,《芳树》为长短句歌辞,抒情风格、句法立意都有过人之处。为证明此点,在集评中引牟宗三语以揭示之。601-602页指出,《题新榜》是以郊原射猎喻科场竞技,诗人是以老将自比,表达雄霸诗坛多年竟无功名,反被后辈炫耀的心酸和不平。610-613页提出,《中秋不见月》是表达对寡居女性和宫女的同情,《竹下残雪》是借题发挥,颂扬残雪顽强坚持的精神。在朱温急欲代唐的背景下,此诗当有特殊的寓意。《杏花》是以杏花繁艳喻部分世人春风得意,已谢梅花则喻穷苦文士。这些解释都切合实际,有点明题旨之效。且此三首咏物诗均辑自《万首唐人绝句》,经过前人挑选,为罗诗上品,比较耐读,对其加以简注,撮其精华,十分必要。
    (7)研究方法有创新,笺诗和校文结合,笺注而兼校勘之功。218页《寄窦泽处士二首》其二:“牛山道士无仙骨,却向人间作酒徒”,校云:牛,底本作牢,据毛本、张本改,接着在下面的笺注中说明理由:牛山、牛山叹、牛山泪、牛山悲等,皆喻人生短暂或短寿,牛山在这里是比喻道士法术平庸,不能使人长寿。作牛山与讽刺道士追求长生的主旨相合,作牢山则无此深意。后面并引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说明作牛山是。604页《题杜甫集》:“忍教孙武重泉下,不见诗人说用兵”,诗字底本作时,据张本改。后面的笺注解释道,诗意是说,耒阳的杜甫墓遭到水浸,被毁坏,情形如此,恐怕兵家孙武在九泉之下,将见不到诗人杜甫与其论兵,故云不见诗人,若作时人则无此深意,其说良是。
    二
    唐人文集校笺属于古代文献编纂的一种,衡量这类成果质量的主要标志是全、真、正。全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要求,具体说,应当搜罗到作者的全部存世作品和研究资料,不可有重大遗漏。文献校勘应当全面掌握作者著述的各种版本情况,避免重要版本遗漏。所作注释应当全面深入,不可失注,尤不可避难就易。只有这些工作都做齐全了,才可称全。真的基本要求是不伪不滥,即所编文献本身是真实的,采集的史料都经过了审慎的考订,没有羼入伪文。真还指文献文本的真实,即通过校勘考证,改正了各种误文,还文献以本来面目。既不放过各种文本错误,又不擅改原文,还能逐一注明资料的原始出处。正主要指各种事实考证、细节阐述的正确性及词语解释、作品系年的准确度。
    若持此三条标准来衡量此书,当会发现,此书的学术特色正好也是全、真、正三点。
    “全”一是作品收录齐全,版本收录完备。经过辑佚去伪,全书共得诗502首,残诗22首,存疑7首,编为12卷,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种罗集。下册将罗隐诗歌以外的各种文史杂著一网打尽,包括《谗书》《两同书》《妖乱志》《罗隐启事》《吴越掌记集》《杂著》,都被收入。诸书的辑集和作品的系年笺注,或依旧本,或加重辑,或作新辑。校笺之前,先对海内外罗隐诗文的版本收藏做了一次竭泽而渔式的摸底,从中筛选出时代早、内容足、讹误少、版刻精的,作为此次整理的工作底本。价值稍次的则用作主校本,从头到尾通校。再次一点的作为参校本,偶尔取校,以定去取。通过这些办法,找到的版本之精,辑得的诗文之多,超过了以往。特别是《罗隐启事》一卷,前此未见,属于作者此次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学术含金量高,值得特别肯定。此书在宋代犹有传本,《崇文总目》及《宋史·艺文志》都有著录,但元明以后书目即不见著录,显已失传。作者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从周必大《文苑英华序》中发现,这卷文章早在宋太宗朝就已被李昉等录入《英华》,当时可能是感于其书内容珍贵,传本不广,故将全卷收入。发现了这条线索以后,著者就据《英华》校录,共得文十九篇,逐一考辨笺注。每一篇的系年、考辨和笺注都十分精彩。《罗隐启事》的发现、系年、考辨和笺注,是唐文研究的新成果,使我们看到了不少新材料,最能体现著者的创造性劳动。
    二是文字校勘备,即通过对校、他校、本校、理校等法,找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异文,发现和改正了底本文字的许多讹脱衍倒,提高了校本的质量。93页《湘南春日怀古》“苍茫野树碍归云”,“茫野树”三字底本墨钉,据残宋本校补。183页录出了《早春送张坤归大梁》的七处异文,311页《魏城逢故人》,录出了与集本差异较大的主要异文,笺注解释了致异的原因。416页“亦知霸世才难得,却是蒙尘事最平”,霸字底本作罷,蒙作窮,据张本、《文苑英华》及《全唐诗》改。473页《柳诗》、517页《帝幸蜀》、524页《漫天岭》,校记和集评录出了同一诗的不同版本,文字差异较大。为何如此,读者可作进一步的研索。
    三是多数作品都有准确的系年、地点、事因和人物考证。351页云,《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作于天祐元年,诗中谓罗绍威“尊明主”,指朱温为贼,此皆昭宗朝才有之事。305页指出,《遁迹》是写隐居忧国之情,从诗中“胡尘自此多”可知作于咸通、乾符中。下引《资治通鉴》史事证明,唐室是自咸通十年后才“胡尘自此多”。309页指出,《中元即事甲子》系中和三年中元节作于长安,时拟自京入蜀。是年夏,宰相王铎收复两京,僖宗滞蜀未归。312页指出,《魏城逢故人》是罗隐离开成都返回长安,途经绵州东北魏城驿所作。诗题中的魏城是魏城驿的省称。不仅此诗,罗隐还有多篇馆驿诗,驿名今人十分生疏,为助理解,综合多种资料,准确注出了各驿所在的地理方位。全书注出的馆驿有彭蠡馆、魏城驿、黄鹤驿、商於驿、莲塘驿、纪南驿、上亭驿等,这应当是本书取得的一大功绩。为了集思广益,还广泛参酌了名家成果。765页《说石烈士》就参考了卞孝萱先生的成果,指出文中的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作者不过是借当时传说来塑造一位爱国者形象,将故事的主人公拟名孝忠,寓意其人忠义,其事忠烈,通过这种手法来侧面批判唐末缺乏忠臣,臣僚不顾名节。773页《拾甲子年事》也参考了卞先生的论文,定为作于咸通二年,主旨是反对分裂,拥护中央。下册逐一说明了《谗书》《两同书》的成书年代、撰写过程、著述宗旨、文章结构、写作特点、文学渊源、思想意义。有讽刺性的,还指出讽刺意蕴和思想上的闪光点,以显示罗隐思想人格的卓荦之处。文句有异同讹脱衍倒者,一一备校。每篇之后,都集合历代评论以供参考。哪怕是类书野史、只言片语,只要和罗隐有关,必加搜采。其中还有很多冷僻之书,非经多年积累不能到此境界。像这样的书,其价值又是以往各书所无法相比,也不能替代的。
    四是词语典故诠释齐备,确当。罗隐作诗喜欢用典,措辞含蓄,抒情委婉,阅读困难,典故诠释很重要。这种事,搞得好就是一大成绩,反之就是一门缺陷。此书的典故索隐,成就相当突出。《芳树》《大梁见乔诩》《圣真观》等,篇幅长,用典密,笺注难度大,一一为之溯源释义。325页《病中上钱尚父》,八句用了五个典故,一一注明。有些典故隐藏很深,亦被挖出。例如“中元甲子”,初看是个普通词语,著者却指出它是个双关语,既指中元节,也指历数家的“中元甲子”,事关李唐兴衰运数,下面徵引资料就此详加申述。371页指出,《听琵琶》“香筵酒散思朝散”,朝散既指唐代文散官朝散大夫,也指唐朝散亡,寓家国之悲。又,白居易曾为朝散大夫,作有《琵琶》诗七篇,故朝散亦兼指白氏。259页《封禅寺居》“谁能赋秋兴”,指出这是说要像潘岳那样作《秋兴赋》,抒感时归隐之志。下面又说:“一说此指杜甫《秋兴八首》。”表明己见的同时还注意保存异说,不隐没他人功绩,做法可取。
    五是背景挖掘深入,力求探得真相。229页指出,《郴江迁客》系咸通十四年春作于湖南,时朝廷某高官贬往湘南,任郴州刺史,罗隐目睹此事,作诗代为鸣不平。检《唐刺史考全编》,是年五月,工部尚书严祁为权相韦保衡所逐,贬授郴州刺史,罗诗即咏此事。420页指出,《偶题》“我未成名君未嫁”不是如《鉴诫录》所云,一纪之后自京下第东归,取道江西锺陵,重别云英,赋诗嘲之,而是咸通十一年冬自衡阳主簿乞假归覲,经洞庭、夏口而至锺陵。像这样根据实际重新厘定作年,就澄清了小说传闻的某些误说,把读者的理解引入到正确的方向。433页指出,《奉使宛陵别二三从事》作于大顺二年冬。时罗隐任钱塘令、镇海军节度掌书记,衔命出使宣州。时宣歙观察使杨行密与钱镠关系融洽,交往密切,钱鏐府中唯有罗隐文学、词辩过人,为一方人物,故遣其出使。此后钱、杨二家交恶,不可能有遣使交聘之事。诗作于临行之前,故云“偶别家乡隔路岐”。495页指出,《东归别所知》作于咸通五年春第五次落第之后。罗隐咸通元年初次赴京举进士落第,随即奔河中府依令狐绹。此后四年,每年都是自河中出发入京参试,故云“两处因依五岁寒”。785页所录《请追癸巳日诏疏》一文,颇为著名,内容重要,想要为之系年但又缺乏外证。于是转而从文中搜寻内证,发现文章是咸通三年作于长安,证据坚确,结论可信。
    六是艺术鉴赏多,为一般的校注所无。一般的前人别集整理,都是长于文字校勘、词语解释,短于文学欣赏,作品的写作手法、意象意境都置之不论。翻阅起来,但见满纸书名、引文,读来味同嚼蜡。此书则十分注重艺术分析,深挖作品精髓。这种风格,跟时下的很多校注编年之详于考述,短于赏析者有很大的不同,令人另眼相看。134页对名篇《筹笔驿》做了精解,不仅句意疏通准确,作品评析也别有新意。筹笔驿是唐代入蜀驿路上的著名驿馆,中晚唐北宋骚人墨客路过此驿,率皆赋诗感怀,有的甚至题诗上壁,其中不乏名作,这个驿站因此也成为名家竞技之场。其中唐诗以李商隐和罗隐的最好。而自北宋起,人们就倾向于认为,李诗要比罗诗好。作者则提出,罗诗立意之深刻,构思之精密,语言之流利,内容之切题,技巧之新颖,都要远胜李诗。若取二诗对读,发现确实如此。罗诗先是由驿及人,后又由人到驿,立意极高,概括精切,谋篇巧妙。若论第一,唯有此诗方可当之。首联概括出诸葛一生之忠节,颔联指出其大业难成,遗恨终生之原因,富含哲理,意思为李诗所无。颈联更将批判的笔触深入到蜀汉政权的内部,以为君懦臣奸,苟且偷生才是亡国的根由,蜀国的灭亡不是由于天意,而是因为人事。由此可见王业艰难,守业不易。尾联改以拟人手法,写出人之无情和物之有意,言诸葛之诚节感天动地,斯人虽殁,精气犹存,数百载后,流水草木犹为之饮泣。如此精切之诗,千载之下读之犹能令人搔首低徊,感讽不已。人们黜罗扬李,那不过是震于李商隐之大名,而未加细思深考。现在看来,李诗笔法单调,意思含糊,不能曲尽诸葛一生之功业品节,思想之深刻、艺术之精湛确实不及罗诗。所以我们对于前人作品,还是应当是处所是,不能一味盲从曲说。作者还注意到,罗隐诗文的格律声调抑扬与其情感变化有关,感情平顺之际,就用平仄规范的律体,否则就用拗体。431页指出,《宣池秋夕》饱含诗人的内心不平,却又要强作宽解,故改用拗体,设三平调及单字平仄交错的格式,读之声调奇峭,可以感到愤激之气难平。
    其次说“真”。真首先是指深挖出隐藏在诗文背后的事实真相,使人明了。48页从典故、官职解释,为何《秋日有酬》一作《寄王师范》。中间提到,王师范年岁、官位都与罗绍威相当,师范一日遣使求诗,时罗隐正在绍威幕中,得见此事,遂将从前赠给绍威的旧作稍加修改,寄赠师范,因而有诗句意蕴的雷同,解释合理。
    真其次也指写作背景解说之真。罗隐一生,以应举、游幕二事为主,长期离乡远游,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作品的写作时间、地点、人事既具体又复杂。这些东西不搞清楚,作品就无法读懂。对于这类诗歌,背景考释是首位的工作。作者在这方面花费的心力也最多。40页、69页对罗隐二诗中夏口的地望、建置、沿革做了精当的解释,可以纠正时下某些书中的误注。687页提到,《圣人理乱》一文言及,古之君子,有位和道的矛盾。位胜其道者还可以致身尊显,康庄富寿;位不胜道者则泣焉,叹焉,围焉,厄焉。此四词并非泛泛而谈,原来各有所指。所用之典为何,一一注出,令人佩服。
    真还指诗文意蕴、写作特点的把握之真。罗隐不少诗作,多用比体,寄兴深微,初见往往茫然不知所谓。这时,好的校笺往往能拨云见日,此书就有这一特点。125页《水边偶题》,初看不知所谓。笺注指出,此诗是作者屡举不第之后以道家思想自慰,诗由野水无情联想到人生有限。水边花好,自己却白发满头。每思及此,便觉穷达皆过眼云烟,无须太在意。罗隐科场失意,厄于一第,长期遭受不公的对待,又生当乱世,见惯了太多的不公和丑恶,不能容忍,因此赋诗多讽骂之意。又喜托物抒怀,往往表面为一物,实则别有所指,究竟所写为何,费人寻思。作者在这方面特别留意,对罗诗讽意多所揭示。195页指出,《经故洛城》是借古讽今,借东汉末权奸跋扈的史事暗讽唐末的相似现实,所刺为宦官田令孜假威弄权,旧说刺东都招讨使曾元裕,未确。342页指出,《萤》诗是借萤火虫依草,暗讽唐末文人倚靠宦官以求荣达。348页指出,《燕》诗表面咏燕,实兼自喻自宽,写法与《鹦鹉》相似。707-715页所录《谗书》五篇杂文,一一指出其写作手法、寓言性质、写作意图和抨击对象,分析其讨论问题的切入点及立场观点,所举为何史事,说明什么哲理。731页《木偶人》所指为何,一时不易看出,读了注解则涣然冰释,知道是批评唐末华而不实的风气,讽刺追名逐利、不知廉耻的世风。746页指出,《二工人语》通过木器匠和泥塑匠对塑造神像的争论,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观。立块的土偶像以喻忠厚者,通窍的木偶像以喻机巧者。两人品性不同,待遇和命途也不同,以此来批判某种不良风气,文章带有寓言性质,或者别有寓意。
    第三说“正”,正首先体现在文意的准确把握,事实、背景的正确阐释。747页指出,《书马嵬驿》作于自长安入蜀途中,似为感于唐末战乱而作,忧心唐朝经不起战乱而亡国。下面揭示了罗隐对玄宗谴责、同情兼有的复杂态度,阐述了文中的新观点:唯有圣人才能当水旱兵革之灾,非圣人不足以当之,必致亡国。23页考证,晚唐诗人章碣,中和癸卯岁(883)作诗仍自称举子,光启(885-887)中仍在赴举,非如《唐诗纪事》所说乾符中登进士第,证据取自章诗,其说甚确,可纠《纪事》及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之误。585页《薛阳陶觱篥歌》“乌江太守会稽侯,相次三篇皆俊逸”,乌江太守指谁,底本及《全唐诗》云指白居易,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则提出是指和州刺史刘禹锡。笺注指出岑氏所考为确,此事确与白氏无关。白氏为苏州太守,非乌江太守(和州刺史)。566页《淮口军葬》“一阵孤军不复回”,所记事情具体,不注则不知所云。为此而徵引《资治通鉴·咸通九年》史料,指出题目中的“军葬”指这年唐军和庞勋叛军在泗州淮口大战,结果为其所败,被斩杀数万。事后集尸野葬。注解得当,很有必要。
    正其次指文字校勘、作品归属的正确性。校勘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校补方面取得的成绩。自清代以来通行的各种罗隐集,在文本上存在着许多错误,底本脱文尤多,未能得到很好的补正。本次校勘看准这一空缺,尽量据明以前善本补全。诗歌方面所补的有意义的地方多达数百处,文的部份所作工作尤有意义。如《谗书·秦始皇意》所补之“也”“与”二脱字,《谗书·木偶人》所补之脱字“像”,《谗书·市赋》所补之脱字“刈”,《谗书·迷楼赋》所补之脱字“望”,《谗书·代韦徵君逊官疏》所补之脱字“音”,以及《吴越掌记集·吴公约神道碑》、《杂著·陈先生集后序》所补的三处脱文,在文意的理解上都很关键,不补齐则读不通,难理解。补文之外,对于异文正误、文义优劣的裁断亦很有见识。23页引《新唐书·选举志》证明,《送章碣赴举》首联,诗句以作“苹鹿歌终”为确,《全唐诗》作“歌中”为误。29页《雪》诗“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颜字底本作倾,误,据《文苑英华》、张本及《全唐诗》改,校记从字形和文意上说明了理由,甚是。此外,诗文的辨伪辨重方面所作工作也很有意义。例如535页《鞠歌行》,《全唐诗》及王琦《李太白全集》均作李白诗,校记引陈尚君《全唐诗补编》指出,此非李诗,此诗的宋刻本,作者还是署名罗隐,明刻本《英华》李白诗之后又载此首,而失作者姓名,遂误为李作,其说甚是。而对以往某些被定为伪作的诗文,作者也提出了新见,有几篇重新确定为罗诗,不为无见。
    正也表现在人名考证的正确。罗隐交游广泛,作诗提及人名,往往遵唐代通习,使用代称、别称。所写究竟为何人,索解甚难。为此,广泛借鉴学界人名考证、职官考证成果,如吴廷夑《唐方镇年表》、劳格、赵鉞《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岑仲勉《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隋唐史》《金石论丛·郎官石柱题名新著录》、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等,辅以个人思考,多方获解。运用此法考出,卷二《寄杨秘书》中的“杨秘书”,即卷九《京口送杨子蒙东归》中的杨子蒙。《寄前户部陆郎中》中的陆郎中为陆扆。208页提出,罗诗中的“广陵李仆射”,非如学界所云大中年间淮南节度使李珏,而是咸通末淮南节度使李蔚,诗盖作于淮南李蔚幕府。236页指出,《寄大理寺徐郎中》中的徐郎中是徐焕之,此人乾符五年任大理少卿,为徐有功之后,故诗云“因思证圣中”,“理合有阴功”。第238页考出,《寄苏拾遗》中的苏拾遗指苏虔,许国公苏颋六世孙。435页结合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吴在庆《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晚唐卷》,考出《送王使君赴苏台》中的王使君是王蕴,此人中和四年任苏州刺史。然而细究之,作诗地点、背景似乎又与罗隐的行踪不合,因此下文又采纳另一种意见,指出此王使君还有可能是指王摶,此人光启初任苏州刺史。这些考订都贯注了科学精神,可以相信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其中有的结论即使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这样的权威著作当中也没有,是作者提出的新见。
    正还指地理考证的正确。131页《夜泊毗陵无锡县有寄》笺注指出,此诗是罗隐自家乡余杭沿运河水路北上,干谒幕府,途经无锡时所作。139页指出,商於驿在河南内乡县东,地当长安至荆南驿路,为罗隐自杭州入江西、湖北进京应举所必经。为此而参考了严耕望先生的名著《唐代交通图考》及王禹偁的名文《商於驿记后序》,对诗人行踪、交通路线做了准确而深入的解释。可见作者于交通地理之学比较留意,因此在这方面解决的问题也比较多。
    三
    毋庸讳言,此书也有一些不足,这里适当指出,以俟修订。
    引文错误。27页笺注【三】“尉倫”为“尉佗”之误。156页引王楙《野客丛书》,李嘉祐误作李嘉佑,张祜误作张籍,尊罍误作尊鏖。288页引《太平寰宇记》:“古乌程氏居此,能釀酒”,醸为醖之误。291页引《晋书·张翰传》“齐王冏大司马东曹掾”,“冏”下漏去“辟为”二字。“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采为採之误。442页引《元和郡县图志》“今城西枕其水”,其水为此水之误。564页引《唐诗纪事》,宏词为宏辞之误,不獲为不護之误。像采与採、词和辞、谈与譚,本来音义相同相近,不符原文本来亦无妨。但既然是整理旧籍,自然应以恢复原貌为首要。为保持原貌起见,还是以照录原文为好。
    正文录文有误,校笺有错字。266页《旅梦》“蟾佳向人斜”,佳为桂之误。417页,评章事为平章事之误。44页“不报什么希望”,报为抱之误。76页《僖纪宗》为《僖宗纪》之倒。401页,冯子休为冯翊子严子休之误。639页《寄主客高员外》“弘阁谈诗一座风”,谈为譚之误。1034页引《咸淳临安志》,1019页引《鉴诫录》,均与当今通行的善本文字不合。这有可能是校对不严,也有可能是录文之际没有注意使用善本,用了较次的版本所致。
    某些引诗不太讲究史源和版本。616页《四顶山》,辑自《方舆胜览》卷四八,但《舆地纪胜》卷四五《庐州》所引之诗时代更早,版本更好。而且该页辑诗还有两个错字,首句“胜景天然别”,胜景,《纪胜》《胜览》均作胜境。“淩冬草不枯”,淩字《纪胜》《胜览》都作凌,偏旁是两点水,非三点水。“精神入画图”,精神,《纪胜》卷四五《庐州·诗目·巢湖诗》及《景物目下·四顶山》条所引均作精蓝,更有古意,更切题,是。617页所辑《姥山》诗,亦存在同样的问题。诗辑自《胜览》卷四八,标题《纪胜》卷四五《庐州·诗目·巢湖诗》所载作《题巢湖圣姥庙》,似应备校,这条见诸《纪胜》的材料,比笺注中所引的《巢湖志》时代要早,价值更高。
    史识错误。45页笺注【一】,误相衔、宪銜为一事。宪銜指御史台官等执掌司法大权者,中晚唐五代亦常用来宠任方面大臣,与相銜不是一事。
    引书不规范。287页引《旧唐书·地理志》,324页引《庐山记》,都未标出卷数,不便复核。733页笺注【一】引《说文》,只标书名,不标部类、卷数,无法覆案。
    标点不当、漏加或错误。274页《寄第五尊师》“‘苕溪’烟月久因循”,苕溪二字之上不当加引号。314页引《太平寰宇记》“黄鹤楼在武昌江夏县西”,武昌江夏四字为著者所加,非原文,当加圆括弧以示区别。341页注彭蠡驿,引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间省去数十字,而未加省略号。
    一些问题悬而未决,令人疑惑。306-308页罗隐《陇头水》《秦中妇人》《思归行》等三诗,又作于濆诗,为何如此,究竟谁作,未有明说。
    以上问题瑕不掩瑜,可以今后完善。总之,该著的出版把罗隐研究的水平大大推进了一步,是唐人别集整理的典范,晚唐五代文学研究的新标杆。其面世也为今后的古代别集整理树立了新的典范,值得大力肯定。
    [作者简介]:李德辉(1965-),男,湖南汨罗人,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教授,文学博士,主攻唐宋文学。
    通信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北校区人文学院 
    邮编:411201
    邮箱:lidenghui666@163.com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