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钱宁打破体例重构《论语》 不加一字不减一字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三联书店 newdu 参加讨论

                                
    钱宁 生于南京,长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为《人民日报》记者。著有新闻纪实作品《留学美国》、长篇历史小说《秦相李斯》、《圣人》,及学术随笔《尼山风光》。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等多国文字。其中《圣人》被改编为大型电视连续剧《孔子》。
     《论语》问世以来,解读它的人很多,可像学者钱宁那样在“不加一字,不减一字”的情况下,打破原来体例,对《论语》进行重新编辑的人是不多的。之所以以《新论语》的方式重现《论语》,在钱宁看来,是因为作为儒学最重要典籍的《论语》,本身就是一部没有经过孔子本人修订过的不成熟之作,是一部未经整理的课堂笔记。
    为了让更多的人读懂孔子,钱宁决定重编《论语》。10年间,钱宁发现,那些犹如散兵游勇的句子,句句都找到了“主帅”,这种快乐,用钱宁的话说,好像见证了一个奇迹。
    为何重编?
    因其章节次序不一
    《论语》章节次序散乱,编排没有章法,一章之内,语句更是随意置放。许多“子曰”常常令人感到不知所云,是钱宁对《论语》的印象,这也是大部分人初读《论语》时的感受。
    之所以如此认为,钱宁的理由是,《论语》每一篇的名字实际上是取了这篇最早的两个字。读者看到的有子张篇、子路篇,却没有子贡篇。而按照孔子弟子的重要性来讲,应该有子贡篇。不仅《论语》的20篇篇目放置有一点点随意,而且每篇、每章、每句也是随意放置,没有经过很好的整理。很多句子在这章出现,在那章也出现,还有很多重句。据于这些,钱宁的结论是:《论语》可能是孔门弟子在不同时期记录下孔子上课笔记的“合编”。
    弟子们如此合编,一生修订了很多书的孔子为何没有修订与己密切相关的《论语》?钱宁笑称,可能与当时没有版税制度有关,大家写书的积极性不高,孔子对弟子们的记录应该是知道的。活了84岁的孔子,应该有充足的时间审定《论语》,但他没有做。钱宁认为,可能与颜回早逝有关。颜回作为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对孔子的理解最深,他的早逝导致没有人统编《论语》。孔子本人没有编辑过《论语》,孔子的弟子们也没有认真编辑过《论语》,是《论语》出现孔子之言和弟子之言混编在一起的原因。“这本书应该是不同时期、不同弟子的记录,有的甚至是再传弟子的记录。”钱宁说。
    怎么重编?
    解构再现孔子思想
    “既然《论语》不是孔子亲自编订的,为什么我们今天就不能重新编一下呢?”上世纪80年代末留学美国的钱宁,决定借用西方“解构主义”里“解构”一词,对流传于世2000多年的《论语》“动手术”。
    所谓解构,就是对一个事物进行分解和重构,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其中蕴涵的新意义。《论语》需要解构,是因为我们现在读到的《论语》如同一团乱麻,头绪很难理清。钱宁表示。
    尽管如此认为,《论语》还是有线头的。钱宁所说的线头就是孔子倡导的“仁”。钱宁认为,“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是孔子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孔子努力做的一切。让钱宁没想到的是,在不增不减一字的情况下,以“仁”为线头重构的《论语》,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不加一字,不减一字,编而不作,《论语》一新。”是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对钱宁《新论语》的评价。
    对于自己的解构法,钱宁觉得还是挺给力的,那就是能够试图清除《论语》给西方人留下的缺乏深度、没有逻辑的普遍印象。钱宁认为,《论语》鲜得西方学人好评和赞扬,是因为当西方学人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拜读《论语》时,看到的是一些散乱的道德箴言。
    “这些批评并非没有道理。”“我们中国人读《论语》难道不也是一头雾水吗?如果不是历代无数注释家的艰辛梳理和细心阐释,我们今天哪里看得出其中那么多的‘微言大义’呢?”钱宁说。
    意义何在?
    成为人人读懂的经典
    实际上,有重编《论语》想法的人不少,《论语》也被各种方式编辑过。比如按主题分类编的,将孔子论道、孔子论人、孔子论治国、孔子论修身……编在一起的书占了多数。也有人曾经试图以孔子的编年,把《论语》整理成新版本。当然还有更大胆的,把《论语》改成四言诗。钱宁用解构法解读的《论语》,用钱宁的话说是使其成为一本有逻辑、有深度,全世界人——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无需繁琐注释就能读懂和理解的经典。
    将《论语》一分为二,内编是孔子之语,外编是弟子之言,这是钱宁对《论语》解构的第一步。为了保证孔子言论的准确和纯粹,内编收入了所有“子曰”之语,分核心篇、路径篇、实践篇、例证篇和哲思篇。弟子之言和其他辑录一律放在外编,又分评价篇、记忆篇和阐释篇。如此分类,钱宁的看法是,能使《论语》论点鲜明、主题贯穿、层次分明、论述清晰,更能呈现孔子思想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历史文献永远有存在的价值。2000多年来,《论语》一直作为经典没有被改动过,重编《论语》是早晚的事,只不过是自己胆子大先做了,钱宁笑称。不过,“作为一本辅助读物是应该可以成立的。”钱宁对此深信不疑。
    让更多的人记住《论语》充满生命力的名言,让更多的人无须太多的时间读懂《论语》、读懂孔子,是钱宁重编《论语》的初衷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