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 作者:冯骥才 三联书店 2011年11月 定价:45.00元 ![]() 2011年3月拆迁的这天,王学勤回来再看昔日的小画室最后一眼。 ![]() 王学勤的民间画室,被整体迁移到博物馆。 ![]() 缸画艺人王学勤在家中的小画室干了一辈子,节日他就上街摆摊卖画。昔日海河混浊,天津人习惯在水缸上方贴一张缸鱼画,如果水里清晰地映照出鱼的身影,就表示水质清澈。 ![]() 义成永画店的传人杨立仁在家中。 ![]() 杨立仁家此前曾想过坚守,但并不能阻挡浩浩荡荡的城镇化潮流。 ![]() 冯骥才(图中)观赏义成永画店遗存的古雕版。 ![]() 杨立仁老人家如今每年印年画上万张。 作家冯骥才一直致力于各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发掘、抢救、记录、整理、出版等一系列工作。2011年3月,天津杨柳青历史上著名画乡“南乡三十六村”拆迁之际,冯骥才和他的团队进行了紧急“临终抢救”工作:对两个重点对象——宫庄子的缸鱼艺人王学勤和南赵庄义成永画店进行最后一次文化打捞。研究人员去做重点对象的口述挖掘;摄影人员用镜头寻找与收集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并记录下这些画乡消失前视觉的全过程;博物馆工作人员则去整体搬迁年画艺人王学勤特有的农耕时代的原生态的画室。本书以图文方式呈现此次“临终抢救”所做的一切,并直言时代、国家和文化人面临的问题,以及所感所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