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老王与水(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穷讲究!”老王说。
    五六百天没有打个照面,刚见面时还客客气气一两下子,但迅即就进入短兵相接的状态,老王两口子习惯了这样的夫妻相处之道。
    喝了口茶。
    咦!这个味道!
    茶叶还是家后山腰的那片茶树里吐出来的。茶的滋味不一样,自然是因为水不一样了。
    好马配好鞍。这是戏里边的说法。老王续上一句:好茶兑好水。
    老王自己跟自己笑了。起身,擦擦双手,准备洗澡了。
    当水淋在他古铜色粗糙的皮肤上,水流显现,就像健美比赛专用的橄榄油。
    老王边洗边琢磨,这时代真是变了。几十年前,不要说咱农村,就是县城里边也常常看到城里人围着水井排队打水。轱辘井,冬天冰滑,常听说有人摔跤。那时候,老王还是初次看到城里人挑水吃力的样子,觉得好笑。
    老王自己干重活,身体壮,却有隐疾。以前家里常年喝“涝坝水”,就是村边的一个水塘,人畜同饮,丰枯靠天。夏季时,太阳晒得曝气,蚊虫、鸭子与塘里的鱼都可一眼洞见。如果遇到干旱天,水塘干了,村里就不得不组织劳力去15公里外的地方拉水……
    老王清楚地记得,他娘得了急病的那个晚上,就喝了一碗“涝坝水”,后来连续几天闹肚子,起初没当回事,但越来越严重。等送到医院的时候,人已严重脱水,抢救不过来了。那年,他才20岁。想着这些,老王的泪水和着淋浴水悄悄落下。
    这时,老伴儿在门口开始喊了:“老东西,还在洗啊,你就不能省点水。不说你,你一洗就这么久。”
    还是连珠炮的性格。
    老王擦干身子,穿上衣服,重新来到餐桌边,端起饭碗,边吃边对老伴儿说:“这澡洗得真舒服。这饭也是自来水煮的吧?”
    “那当然啊,咱院子里那口井啊,水不好喝。现在大贵是村上的干部了。他说打得太浅啦,浇菜救急可以,常年喝容易闹病。”老伴儿回答道。
    这饭菜用自来水煮,吃起来就是比以前“涝坝水”煮的好吃。
    老王又添了一碗,抹抹嘴说:“这自来水就是地下200多米深的水,比矿泉水好。上回狗子到城里跟我们说,前面村水质不太好,只好引山泉水,他们村每户自愿筹资,每人交了100元钱,我们这里呢?”
    老伴儿刷着碗,甩甩手上的水,说:“没收钱,一天两次供水,大家都高兴。其实我也在想,咋就不收费呢?收一点我也愿意交,这多方便,喝起来也好。”
    老王看看喜笑颜开的老伴儿,心里暗自说:“这老伴儿觉悟还挺高的嘛。现在养猪都有补贴了,种地也不用交税了,的确好啊。”
    想到这儿,老王乐了:城里人真应该羡慕咱农村人。我们现在每天喝的水也是自来水,是好水,他们有些地方守着自来水,又去买瓶装水,得多少钱?我们吃自己种的菜,自己打的粮,自己喂的猪羊。城里人却不放心吃的东西,再方便、再好吃,心里不踏实啊。最近空气又不好,灰蒙蒙的,压人。叫什么雾霾。这不是埋汰人吗?城里人都在搞哪样啊?跟他们住在一起也弄不懂。
    老王也明白,现在农村的生活好了一大截,但有些事还是伤脑筋。狗子上回说了,他家农田边上的渠道这几年损毁严重,虽然干渠进行了整修,但到自己家的地头还差一点,自己修好这一段,连着老高家土地的那段没修也白扯。而老高家常年在外打工,田都是租给别人代种,哪有心思修渠道。这种情况,村里好多户都是,人去楼空。现在村里留下的就是城里人常说的“613860部队”。老王看看在一旁忙上忙下的老伴儿,觉得对不住她,一不小心也把她送到“部队”了。
    老伴儿不明白老王的心理活动,“牢骚”更盛了:你看到村里的那几个小年青,衣服穿得齐整,生活过得不孬,就是不好好读书,出去打工晃几下就回来了。不种地,不懂农时,喜欢打牌,游手好闲,事儿还不少。就说这个铺自来水管道吧,每家出点钱。他们倒好,在村里嚷嚷:连租子都不交了,喝水还要钱?不行。大贵只好软磨硬泡,好说歹说,他们才没有找茬子。
    老王读过高中,他对汉朝历史感兴趣。他记不得从哪本书上看过,“文景之治”前有几年不收租子,但后来恢复了。老王记不清恢复的原因了。
    那天晚上,枕着熟悉的滴答雨声,老王做了一个“水梦”。滔天的水漫过来,冲掉很多脏东西,哗哗地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