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现代化的地理标记常常被认为是“城市的兴起”,因此美国文学史对现代性的研究一向注重城市文学,忽视了乡土文学对现代性的表现。本文将美国乡土小说置于美国现代化进程中地理转型、文化转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揭示美国乡土小说与现代性的互动:一方面,乡土文学是现代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乡土文学参与了现代化进程。本文认为:美国乡土文学通过突出人物的空间“流动”和身份“杂糅”,既体现了对乡土文明和伦理的留恋和守望,也体现出对现代化科技进步的认同和接受。美国乡土文学的这种矛盾心理彰显了现代性的内在张力。 关 键 词:乡土小说/现代性/流动性/杂糅性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文学地域主义研究”(10YJA752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英,博士,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方向的研究 现代化的地理标记常常被认为是“城市的兴起”,因此美国文学史对现代性的研究一向注重城市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而将表现乡村的文学边缘化。最近三十年来美国城市文学研究的活跃与繁荣愈发凸显出美国乡土文学研究的沉寂和薄弱。这种研究现状既割裂乡村与城市的密切关联,也遮蔽了乡土文学对现代性的深切关注。 美国乡土文学通常指美国内战后到20世纪初的地方色彩文学(local color fiction)。目前学界对美国乡土文学的定义主要强调其两个特征:地域特色和田园理想。①从田园范畴来讨论美国乡土文学,强调乡土作为无根的现代人的精神皈依;从地域范畴来讨论美国乡土文学,将地域文化和地域自然作为乡土文学的基本要素,强调地域性与现代性标准化和同质化的对立。但这样的定义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将乡村与城市的复杂关系简单化,将其视为前现代与现代的二元对立,即,将乡土视为对于现代性的逃逸和背离,片面地突出乡土文学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第二,田园理想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怀旧情绪,是一种跨历史的文学传统,贯穿于英美文学和世界文学。对此,英国文论家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在《乡村与城市》中(The Country and The City,1975)有深刻分析,美国评论家利奥·马克斯(Leo Marx,1919— )在《花园里的机器》(The Machine in the Garden:Technology and the Pastoral Ideal in America,2000)中也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因此,如果将逃离城市、回归自然作为美国乡土文学的主要特征,则忽视了美国乡土文学的独特历史语境及其对当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超越上述研究僵局需要另辟蹊径,当代文化地理学和后殖民批评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借鉴雷蒙德·威廉斯、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道琳·玛西(Doreen Massey,1944— )、拉图尔(Bruno Latour,1947— )关于乡村/城市、前现代/现代、空间生产的论述以及霍米·巴巴(Homi Babha,1949— )关于“第三空间”、“杂糅性”(hybridity)的概念,重新思考传统文学史对美国乡土小说的判断,即,美国乡土小说是否与现代化绝缘?是否与城市化对峙、与全球化背道而驰? 本文将以此问题为出发点,探讨美国乡土小说与现代性的关联。本文将美国乡土小说置于美国现代化进程中地理转型、文化转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如何被反映、折射、嵌入于美国乡土文学,揭示现代化在美国乡土文学中的“隐形在场”。本文认为,美国乡土文学既体现了对乡土文明和伦理的留恋和守望,也体现出对现代化科技进步的认同和接受;美国乡土小说兼具“双重视野”,占据“第三空间”,通过“流动性”和“杂糅性”,展现了乡土小说对现代性的思考。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方面,乡土文学是现代性的产物;另一方面,乡土文学参与了现代化进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