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坚守的力量——蒙田对现代性问题原初的思考(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外国文学网 李征 参加讨论

    三、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自由,任何人都不能漠视他人的存在、他人的情感, 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个人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享受生活”、有些甚至带有“耽于声色”倾向的追求享乐成为公开的夙求。针对这种现象,蒙田首先肯定了追求快乐的正当性。他认为无论理性、哲学思考,还是德行与觉悟,其最终目的都是指向人的快乐与幸福;“事实上,或者理性只是开开玩笑,或者它温情的工作全是为了让我们活得开心,一如《圣经》所说的活得自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思想,尽管采用的方法不同,都一致认为快乐是我们的目标,否则,它们一出笼就会被撵走。……不管哲学家怎么说,我们在德行方面追求的终极目的是快乐”(《随笔集》第一卷,《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蒙田也不排斥物质条件的舒适给人带来的满足与愉悦。他甚至说过:“最贤明的人有颗坚强有力的心,可以做到只在精神上休息。我的心普通平常,我必须借助物质的舒适来支撑自己”(第一卷,《关于隐退》)。
    但是蒙田同时强调单纯的物质享受的满足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在这一点上,蒙田的幸福观与伊壁鸠鲁主义存在诸多内在联系。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的名字是蒙田笔下最常出现的名字之一,而且大都是从好的方面理解。 伊壁鸠鲁主义(épicurisme)是以伊壁鸠鲁的学说为基础,于公元前306年在雅典创立的一个哲学流派,与斯多葛主义展开竞逐。伊壁鸠鲁主义旨在追求一种持久的幸福与智慧,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系一种唯物主义学说。伊壁鸠鲁为“快乐、幸福”建立了一种层级观念,将快乐(plaisirs)分为“休息中的快乐”(又称“静态的快乐”)与“运动中的快乐”(又称“动态的快乐”):“从头脑中的烦恼与身体的痛苦中解放出来的自由是静态的快乐,而喜悦与狂喜则应被视为陷入情感漩涡的动态的快乐”(伊壁鸠鲁语,见《随笔集》第一卷,《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伊壁鸠鲁认为前者在本质上高于后者。蒙田将“contentement”列为“静态的快乐”,将“joie”列为“动态的快乐”,法语中“contentement”意为“满足、幸福、愉悦”,“joie”则偏重“快感、欢乐、享受”。蒙田区分二者的标准是看精神状态,认为前者比后者的精神状态更为清醒、清明,而且前者以“学习、品味与思忖”(第三卷,《论经验》)为先决条件。蒙田还进一步指出高级的快乐与低级的快乐的实质性差异:高级的快乐“意味着某种最高的欲望和极大的满足,同时比人的其他品质更需要美德的配合。……或许应该用乐趣这个词更恰当一些,更加正面、更加柔和、更加自然,而不是曾经使用过的‘欢乐’这个词”(第一卷,《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比较低级的快乐“用上这个美好的字眼只是一种巧合……这种快乐不像美德可以避免麻烦和困难。除了它的滋味比较短暂,很快减退和消失之外,它还有熬夜、挨饿、辛劳、流血流汗,特别是各种各样令人伤心的痛苦,而且这种快乐容易饱和,到了一定程度就变成了受罪”(ibid)。高级的快乐与低级的快乐之间的区别除了在于精神的清明与否,更在于是否有美德的介入,低级的快乐虽然更直接、更容易却难以带给人持久、稳定的幸福。
    蒙田在《随笔集》中尤其强调德行的重要性,主张德行与幸福、快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观点显然受到伊壁鸠鲁主义的启发。伊壁鸠鲁曾说过:“德行、高尚的德行,在本质上,是幸福生活的保证,而幸福生活则是高尚德行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三卷,《论经验》)。他还公开主张善行、德行与快乐是一致的,“德行被优先选取,不是为了德行而实践德行,而是为了快乐的目的”(第一卷,《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蒙田则更进一步阐明不但善行、德行的起点与终点都是快乐,而且其实践过程也是快乐的,而不像很多人认为的是经历苦行的过程,“种种困难只能使我们享受到更神圣、更完美、更高贵和更强烈的快乐。……那些不停地教导我们,享受欢乐是愉快的事,寻找欢乐如何困难和辛苦……说这些话的人错了,因为在我们知道的全部快乐中,努力地追求快乐,其本身就是极富吸引力的事。行动本身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因为它是你追求的一个部分——与事物本质相一致的一个部分。闪耀着美德的乐与福无处不在”(第一卷,《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没有一种善行不让品行高尚的人感到欣慰。当然我们自己在行为端正时会感到开心,产生难以名状的满足感,问心无愧时也会产生高尚的自豪感”(第三卷,《论后悔》)。
    可见,蒙田哲学中真正的“快感”、真正的“享乐”是建立在感官与精神的平衡基础上的身与心的双重愉悦。精神与肉体作为人生命中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的满足在这里被认为同等重要。与16世纪时大多数人认为伊壁鸠鲁主义只是一种庸俗的、无限度地追求快感的享乐主义的观点不同,蒙田发现了伊壁鸠鲁主义中的逻辑性与道德价值,旨在阐明摒弃人性中的贪婪、合理适度地追求享受是“一种绝对的、如同神性的完美”(第三卷,《论经验》),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正如尼采谈到蒙田时所说:“世人对生活的热情,由于这样一个人的写作而大大提高了”。
    关于蒙田对现代性问题原初的思考,上述这些只是管中窥豹的几点。“文化内在的法则是历史连续性”, 身处新旧思想激烈碰撞,新旧社会利益、新旧社会力量发生酷烈冲突与争夺的特殊时期, 蒙田对问题给出的出口是坚守传统,以批判精神重新整合西方古代思想去解决现实矛盾。黑格尔说过,“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都在文艺复兴时期找到它的信徒,但是与古代的信徒完全不同”。 事实上,每位文艺复兴时期作家思考与接近传统的角度与方式都是因人而异的,或者说每位作家笔下的传统本身就不可避免地投注了作家个人理想的光与影。不同于文艺复兴早期但丁试图通过一套由上帝主宰的、层级鲜明的罪罚体系的震慑力量去改造人性、改造社会、创造人间天堂,蒙田的内省最终指向的是在正视矛盾、直面现实的前提下,强调个人要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复杂、多样、纷繁的社会生活。这也许是蒙田对当代人最大的贡献之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