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俄罗斯文学 >

近十年俄罗斯肖洛霍夫学回顾(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俄罗斯文艺》2015年第 刘亚丁 参加讨论

    2005年以后开始了对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手稿的整理出版。现在《静静的顿河》手稿分藏于四处:1.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2.俄罗斯文学艺术档案馆;3.国家文学博物馆;4.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收藏的就是1999年国家出资买到的445页书稿,这些手稿曾交由俄罗斯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并获得鉴定证书。这445页手稿的来历是我本人曾予以报道,请参见笔者采访当时代表国家买手稿的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费·库兹涅佐夫通讯院士的访谈录:1929年肖洛霍夫本人在将《静静的顿河》第一、二部手稿带到莫斯科鉴定后,装着手稿的箱子交给自己朋友、作家库达舍夫保管。库达舍夫在苏德战争中牺牲后,手稿转到了他的家人手中,1999年国家买到这批手稿,保存于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10]以这批手稿为基础,2006年出版了《静静的顿河》第一、二册手稿的影印本。这里着重介绍2011年出版的《米哈伊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手稿动态过录本》。这是一本大16开本的书,共877书。该书得到俄罗斯人文科学基金的资助,编委会由Г.Н.沃罗佐娃、科学院通讯院士Н.В.科尔年科、А.М.乌沙科夫组成,沃罗佐娃为责任编辑。参加过录工作的都是高尔基世界文学所的研究人员,他们是:О.Я.阿列克谢耶娃、О.В.贝斯特罗娃、Н.П.韦利康诺娃、Г.А.格利汉诺娃И.П.卡扎科娃、Е.А久利娜。这些手稿包括:由肖洛霍夫注明写作日期(1925年秋)的《静静的顿河》最早两章的手稿;第一册第一卷;第一册第二卷;第一册第三卷;第二册第四卷;第二册第五卷等六部分。它们分别是肖洛霍夫的手稿,经肖洛霍夫修改的、由作家的妻子М.П.肖洛霍娃以及她的妹妹И.П.格罗莫夫斯卡娅和弟弟И.П.格罗莫斯斯基抄写的稿子。[3](730)这六部分都由整理人员写了叙录,作了注释,排印成书。从内容看,手稿及抄写稿的内容,同《十月》杂志1928年发表的版本相比较,比较吻合,在章目上有所调整。同现在的通行本比较也很接近,如,《米哈伊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手稿动态过录本》的第一册第一卷,第7、8、9章[11](157-166),同2001年莫斯科“Терра-Книжный клуб”出版社的《肖洛霍夫文集》中的《静静的顿河》第一卷的相应3章是基本吻合的。[12](44-53)在手稿中,个别词采用非规范的拼写,如手稿中的“щто”[11](157),“чево”[11](160),在2001年版中则为规范拼写“что”[12](44),“чего”[12](47)。
    本来人们以为,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第一、二部手稿找到了,手稿的影印本也出版了,这就会终结对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著作权的质疑。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手稿的发现和整理出版,并没有止息对肖洛霍夫著作权的质疑。2005年以后,针对发现的手稿,还是继续着对肖洛霍夫的质疑。在这个阶段推出《静静的顿河》的作者疑问的主要是以色列俄裔学者泽耶夫·巴尔—谢拉,他针对《静静的顿河》的手稿继续对肖洛霍夫的著作权提出质疑。2009年底他发表《〈静静的顿河〉与肖洛霍夫》一文,在那里他对手稿中的真实提出质疑。他指出:抄写的人把东普鲁士城市“斯塔卢佩内”错写成“斯托雷平”,把保加利亚城市“鲁修克”错写成“罗什奇”。他认为还有“硬伤”:用“белка”代替“былка”用“сырая”代替“серая”,用“мны”代替“мне”,用“жены”代替“жене”,用“святлячки”代替“светлячки”等,这是由于写稿的人不懂旧的正字法,“现在提供给我们的882页稿子,出自肖洛霍夫、他妻子、同乡手下……全是用新的正字法写的。”[13]“我们不打算分析整个手稿,只分析最接近印刷本的誊写稿。一分析马上就发现,由这样的誊写稿是不可能得到我们所熟知的印刷本的——在印刷本中有只有手稿中才可能出现的错误。开始在手稿的相同地方却没有这样的错误。更何况,在手稿中出现了只有得到第三版编辑修改中才出现的文字。”因此巴尔—谢拉写到:“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肖洛霍夫所提供的手稿是在注明的日期以后制作的,因此是伪造的。”[13]他上面的话的意思是,肖洛霍夫根据正式出版的《静静的顿河》伪造了手稿。
    在这个时期,其他反驳肖洛霍夫著作权的观点也得到俄罗斯学者推广。比如2010年别涅季克特·萨尔诺夫在其《斯大林与作家》第三册里,写了长达220页的文章“斯大林与肖洛霍夫”一文。在此文推广原来出现的白卫军官写《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冒名顶替之说。而且萨尔诺夫通过广泛征引推出了更为惊人的说法。《斯大林与作家》转述道,2001年А.Г.马尔科夫和С.Э.马尔科夫的《寻找〈静静的顿河〉的作者》推出了这样的说法:《静静的顿河》是白卫军官写的,斯大林知道这一情况,但是出于自己的目的,斯大林让年轻的、没有多少文化的肖洛霍夫当《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这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斯大林明明知道肖洛霍夫不是《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但他本人制造了无产阶级作家肖洛霍夫是伟大作品《静静的顿河》作者的说法。并命令《真理报》发表了拉普领导人为肖洛霍夫正名的公开信。[14](50-53)在长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萨尔诺夫指出,“《静静的顿河》从血缘的联系来看,不是同《被开垦的处女地》、潘菲诺夫的《磨刀石农庄》、革拉特科夫的《水泥》、巴甫洛夫的《幸福》所属于的传统联系的,而是属于由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开启的,由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群魔》所继承的文学传统。”[14](276)萨尔诺夫认为,前一种传统突出的是残忍,而后一种传统突出的是仁慈,他通过引述分析《静静的顿河》中本丘克因不经审判而杀戮逮捕的农民而经受痛苦,得出了如上结论。至此,萨尔诺夫对肖洛霍夫与斯大林关系的讨论戛然而止,不再多著一词,实际上他想以此证明,《静静的顿河》不是在由在苏维埃文化熏陶中成长的肖洛霍夫写的。
    2005年以来,肖洛霍夫研究既有对原来的研究传统的继续,如机制化的学术会议连续举行;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如研究者的分层化趋向逐渐明显。
    2005年以来,有两个机制化的肖洛霍夫学术会议继续举行,一个在肖洛霍夫故乡,由联邦级国家文化机构肖洛霍夫博物馆—保护区(ГЗМШ)主办,即是“解读肖洛霍夫”(Шолоховские чтения)学术会议,该会议自1985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第二个会议在莫斯科,由国立莫斯科肖洛霍夫人文大学主办,即是“肖洛霍夫在当代世界”(М.А.Шолохов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мире),到2012年已经举办13届了。两个会议都以会议论文为主出版年刊,前一个会议的年刊原来题名为“解读肖洛霍夫”(Шолоховские чтения),从2001年起改为《维申斯克学报》(Вёшенский вестник),该学报除收录论文外,还发布肖洛霍夫博物馆—保护区年度大事纪。后一会议的年刊为“解读肖洛霍夫”(Шолоховские чтение)。我本人应邀参加了肖洛霍夫博物馆—保护区2011年度的“解读肖洛霍夫”国际学术会议,作了题为“《一个人的遭遇》:现实主义还是象征主义”的大会发言,发言稿全文被收录进2012年的《维申斯克学报》[15],同时我的另外两篇研究肖洛霍夫的文章也在2010年和2011年的《维申斯克学报》上发表。[16][17]这两个机制化的肖洛霍夫学术会议有利于集聚肖洛霍夫研究队伍的人气,保持了肖洛霍夫学的基本热度。
    2005年以后,肖洛霍夫研究者的分层性趋向是指,老一代肖洛霍夫研究者继续旧日恩怨,继续外部研究。新一代则埋头做学问,进行内部研究,尤其是语言学研究。这个时期的肖洛霍夫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形成对比。在《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中我曾指出:由于80年代和90年代出现贬低肖洛霍夫人格的倾向,许多肖洛霍夫研究家不得不致力于为肖洛霍夫正名的工作,所以终止了对肖洛霍夫作品内的研究,转向作品外的研究。[1](235)2005年以后,老一代的肖洛霍夫研究家继续着前一个时期的外部研究,延续着为肖洛霍夫正名的工作,如佩捷林、奥西波夫等。上文叙及的对话性和“肖索之辩”都是外部研究的典型表现。另一方面,年轻一代的肖洛霍夫研究者,因为不曾陷入80-90年代有关肖洛霍夫研究的各种是非之争,因为没有情感负担,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对肖洛霍夫作品进行内部研究。比如弗拉·卡缅斯卡娅的副博士论文《米·亚·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语言中的构成性结构》,注重研究《静静的顿河》中的“草原”和“顿河”这两个“作者结构单元”。研究其结构中的词汇、语法特征,情感评价功能及语义学。[18]再如О.勃洛辛娜的《〈静静的顿河〉女性形象的阿波罗精神和狄奥尼索斯精神:娜塔莉娅和阿克西尼娅》。在该文中,作者认为,娜塔莉娅体现了静穆的阿波罗精神,阿克西尼娅则体现了狂躁的狄奥尼索斯精神。[19]
    今年是肖洛霍夫诞辰110周年;离最早的肖洛霍夫评论文章发表的1926年,将近九十年;离肖洛霍夫辞世的1984年,已过了31年。俄罗斯的肖洛霍夫学正在形成之中,它的特点与从苏联到新俄罗斯的社会转型有关,与俄罗斯文学批评界和研究界在转型过程中的政治纷争有关。俄罗斯的肖洛霍夫学因此与封闭式的内部研究有所不同,它具有开放性。从上面的回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的肖洛霍夫学是向外部开放的。首先,它要对外在的事件作出反应,如对索契冬奥会闭幕式的文学桥段发表不乏情感色彩的评论。其次,它也向负面因素开放。俄罗斯的肖洛霍夫学不但包括从正面来研究肖洛霍夫的学术成果(即研究者对肖洛霍夫的人格、艺术成就持肯定态度,因而竭力挖掘其生平和作品的正面价值),也包括所谓“反肖洛霍夫学家”对这位作家负面东西的关注和放大,甚至也包括对索尔仁尼琴与肖洛霍夫关系的考察,这些负面的东西会逐渐内化为肖洛霍夫学的内容。肖洛霍夫学是在反驳和解释对肖洛霍夫的各种质疑和驳难中建构的,“相反相成”,大概可以用来指称这种情况。科学研究有“反面启发法”,它在不断解释各种反例中,发展、完善研究。[2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