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俄罗斯文学 >

近十年俄罗斯肖洛霍夫学回顾(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俄罗斯文艺》2015年第 刘亚丁 参加讨论

    佩捷林的《肖洛霍夫百科全书》值得关注的有如下两点,首先,有针对性地就某些有争议问题做了澄清,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肖洛霍夫与斯大林做交易的说法。佩捷林指出:“谢曼诺夫在自己的书中诽谤性地(对这个举动可以选择一个更温和的词,但只有这个词才能更准确地传达出其实质)断定,肖洛霍夫遵照斯大林的指示写了《被开垦的处女地》,为报答肖洛霍夫的这一功劳,斯大林准许印刷《静静的顿河》。”[2](641)由于包含维申斯克暴动的《静静的顿河》第三部搁置在杂志和出版社不能发表,1931年6月高尔基在自己家中安排斯大林和肖洛霍夫会面。С.Н.谢曼诺夫在90年代后期在自己的文章和书中谈到了一个假设:在这次会面中,为了换取斯大林同意继续发表《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答应创作为斯大林推行的集体化运动唱赞歌的《被开垦的处女地》。佩捷林在这本《肖洛霍夫百科全书》中对这种说法作了驳斥。在“《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的分主题和人物描述”中有词条“《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创作史”,在这里佩捷林大量引用1931年前后的材料(文章、访谈录、通信)对谢曼诺夫所谓肖洛霍夫遵斯大林之命仓促写作《被开垦的处女地》之说作了驳斥。[2](641-644)在“1929-1931年”部分有词条“高尔基、斯大林和肖洛霍夫谈《静静的顿河》第三卷的出版”,在这里佩捷林详细引述了高尔基、斯大林在与肖洛霍夫见面前的对话,斯大林对高尔基说,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他已经决定出版《静静的顿河》:“‘我们会印刷这本小说’,斯大林肯定地说,‘对我们来说,它的益处多于害处,我希望我们可以跟法捷耶夫和潘菲洛夫谈妥,因为国外在谈论,说我们不但整了皮利亚克,也整了肖洛霍夫……我们不想整任何人……’”[2](509)佩捷林就从不同的角度驳斥了肖洛霍夫与斯大林作交易的假设。
    其次,佩捷林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作者群体写作的百科全书相比较,这是突出的特点。对于肖洛霍夫的创作,佩捷林作了如此判断:“这是一本关于俄罗斯天才作家悲剧的百科全书。这位作家只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部分说出了他想说的话,尽管在前进道路上有种种艰难阻碍。此后,书报检查、官方的意识形态总是横加干涉,阻碍创作进程,减损所创造的画面上的真实性。”[2](8)佩捷林明确指出:“对《他们为祖国而战》的政治删节要归罪于勃列日涅夫。”[2](800)佩捷林叙及,1968年《他们为祖国而战》被搁置于《真理报》编辑部,被《新世界》、《十月》、《顿河》杂志拒绝发表。佩捷林还引用了肖洛霍夫致勃列日涅夫的两封谈论《他们为祖国而战》的信。佩捷林指出:各杂志得到了指示,“用瓦西里耶夫的话说,下指示是因为,这部长篇小说的几位主人公死于镇压,即死于斯大林的专断。”[2](896-897)佩捷林还引用肖洛霍夫儿子米·米·肖洛霍夫的回忆:本来肖洛霍夫打算将《他们为祖国而战》写成三部曲,第三部写战争结束后的时期,写斯特列里科夫将军从俘虏营直接进了自己人的集中营,但他们保持了高尚的心灵品质。米·米·肖洛霍夫还回忆了作家在临终前焚烧《他们为祖国而战》的手稿的经过。[2](884-885)
    第二本是集体编写的《肖洛霍夫百科全书》,本书的编写颇费周折,2001年制定了编写计划,2002年关于庆祝肖洛霍夫百年诞辰的总统令也将出版该书列入庆祝项目,但资金并未落实。2007年成立了“肖洛霍夫百科全书”出版基金,并与天然气工业银行签署资助合同,由俄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尤里·德沃利亚申出任主编,埃尔斯特·别斯梅尔特内伊为项目负责人和出版人。2012年这本图文并茂的1215页的大作由Синергия出版社出版。
    内容全面,收词广泛,图文并茂,是这本集体的《肖洛霍夫百科全书》的突出特点。它包括这样几个板块:1)对肖洛霍夫所有重要作品的介绍和阐释;2)作家生平的重要事件,与作家有过交往、交集的几乎所有的人;3)肖洛霍夫的作品在各种艺术形式中的再现:戏剧、电影、音乐作品、绘画等;4)照片和插图,该书的编者围绕肖洛霍夫的家庭、作家的交往、伟大的卫国战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诺贝尔奖等专题,配有大量的照片、作品插图、戏剧电影剧照。本书的所有词条都采用按照字母排序,便于查询。同佩捷林的那本书相比更方便好用。在佩捷林的《肖洛霍夫百科全书》里,生平事迹与作品嵌合,却又没有人名、地名索引。
    深入考索,揭示内涵,这是集体版《肖洛霍夫百科全书》的价值所在。就以有关《静静的顿河》的若干词条文章为例来看,在“《静静的顿河》”这个大词条下[3](826-911),既有主编德沃利亚申写的概说,又有费·库兹涅佐夫写的“长篇小说的全民族性质”、谢·谢苗诺夫写的“主题与情节”、叶·科斯金写的“时空体”、费·库兹涅佐夫写的“地名考察”、“史实考察”、格·叶尔莫拉耶夫写的“人物原型”、加·沃罗佐娃写的“创作史”和“发表出版史”。这里既有传统的研究思路,如关于《静静的顿河》的“人物原型”和“史实考察”。在人物原型考察部分,不妨以作品中商人莫霍夫的形象为例来看看,词条作者通过征引白色侨民作家、历史家Д.沃尔登斯基和肖洛霍夫研究家Г.西沃沃洛夫的考证,证实了作品中莫霍夫的形象的来历——顿河上游著名的商人家族莫霍夫,接着还考察了莫霍夫家族同作家本人的爷爷——三等商人肖洛霍夫的关系。[3](887-888)在史实考察中,《静静的顿河》第4卷第14章描绘了在莫斯科亚历山大车站举行的欢迎最高统帅科尔尼诺夫的仪式,百科全书的作者转述了1917年8月15日《俄罗斯言论报》的报道,以及历史学家Е.马尔蒂诺夫1927年出版的《科尔尼诺夫(政变图谋)》一书的描述,将它们同肖洛霍夫的描写做了对比。[3](829)《肖洛霍夫百科全书》也采用比较新颖的视角,比如对《静静的顿河》的“时空体”(хронотоп)作分析。词条作者指出,在肖洛霍夫的笔下,时空具有独特的不可重复性,比如在《静静的顿河》的书名里,融合了时间(在暴风雨中顿河也是狂怒的)和空间(顿河是流淌在具体的空间里的)。[3](845)在《肖洛霍夫百科全书》中还有“肖洛霍夫创作中的死”[3](772-780)、“肖洛霍夫美学中的哲学观念”[3](957-966)等词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