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独幕剧作家的索洛萨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当代拉美文学研究》( 朱景冬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朱景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卡洛斯•索洛萨诺(1922- ),危地马拉——墨西哥剧作家,生于危地马拉圣马科斯,1939年移居墨西哥,在那里接受初级和中级教育,后进大学攻读建筑,1945年毕业。同时攻读文学,1946年获文学教师资格,两年后又获文学博士学位。1948——1951年在巴黎学习戏剧艺术。回墨西哥后被任命为戏剧大学校长,任职10年。同期组建了几个大学生剧团。对戏剧的酷爱使他把自己的生命紧紧地和墨西哥戏剧事业连接在一起。他还曾任哲学与文学系教授和国家戏剧博物馆馆长,美国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墨西哥《永久》杂志墨西哥文化专栏戏剧评论员,阿根廷、西班牙、美国、法国、危地马拉等国多家报刊的撰稿人。
    索洛萨诺的戏剧创作是墨西哥戏剧运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剧作深受法国戏剧特别是加缪的影响。他喜欢表现的主题是关于人的善恶属性的思考。他的剧本有三幕话剧《堂娜贝亚特丽丝》(1952)、独幕剧《死神发光》(1952)、三幕话剧《巫师》(1954)、三幕话剧《上帝的手》(1956)、独幕剧《傀儡》(1958)、独幕剧《受难耶稣》(1958)、独幕剧《天使的梦》(1960)、独幕剧《人口调查》(1962)、三幕剧《假魔鬼》(1963)、《鞋》(1965)、《交叉路口》(1959)等。
    《堂娜贝亚特丽丝》表现的是苍凉的欧洲旧大陆同凶猛的美洲新大陆之间的矛盾冲突;《巫师》是研究点金石的神话如何变成了古典悲剧;《上帝的手》是索洛萨诺的重要作品之一,主题是抨击企图剥夺人的精神自由的势力,剧中夹杂着合唱曲、舞蹈和新的戏剧表现手法,因此受到加缪等法国剧作家的高度赞扬。此剧完全融入了今日世界戏剧的潮流,但没有背离墨西哥人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方式。索洛萨诺擅长写独幕剧,主题多种多样,故事生动感人。比如《受难耶稣》以当代人的角度和表达方式再现了耶稣基督受难的情景。剧情是这样的:
    在墨西哥某偏僻小村,村民们在准备一年一度的耶稣受难表演。耶稣的紫缎长袍、荆冠和受难用的十字架都已准备就绪。
    耶稣身着农民服装,戴着长发套和胡子,样子像在发烧。大家一面忙碌一面谈笑,跟耶稣寻开心。他们对他说:“你就要被钉上十字架了,从此以后每个村民都将尊敬他你了”。扮耶稣的人家中的男人祖祖辈辈经常扮耶稣,他外祖父的名字就叫耶稣,可惜扮演过耶稣后,没过几天就死了。
    扮演耶稣的人听了他们这些话,不禁胆战心惊,他担心真的被钉上十字架。他听神父说,人生下来就有罪,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就是为了拯救活着的人。然而村民们并不理解这些:他们被困在连树木都长不大的土地上,太阳把人的五脏六腑都要烤焦了,耶稣并没有帮过他们什么忙。
    实际上,耶稣受难表演不过是为了让村民们寻快活而已。扮演耶稣的人没有理由害怕,他不是真正的救世主,人们不过是借此机会喝酒,欢闹,寻开心。这时,马可和彼得二人喝醉了酒,也劝扮演耶稣的人喝点酒。他怕喝醉了被钉上十字架,就不肯喝。“门徒们”劝他说,不喝酒就扛不动十字架,还说,事后人们会把他当奇迹,供奉他的像,尊敬他,更何况他还能复活呢。扮演耶稣的人只得从命,一口又一口,喝得醉醺醺的。
    时间到了,大家给他穿上长袍,戴上荆冠,活像一尊耶稣圣像:他脸色黝黑,眼睛明亮,双手垂在体侧。农妇们跪在他面前,祈求免罪,请求赐给她们每天的食粮。喝醉酒的耶稣说着醉话:他能使瞎子复明,使哑巴开口,难道他还得为所有的人牺牲?他母亲玛丽亚来了,她责备他喝醉了胡说八道,她说,他应该好好种地,这样胡闹是填不饱肚子的。他的未婚妻莫达拉也苦苦劝他说,万一有个好歹,她该怎么办呢?
    在神父的命令下,耶稣扛起了十字架,走到欢闹的人群中。醉醺醺的耶稣不停地对人们叫喊:“我是救世主,把我钉起来!”有人用鞭子抽他,别人也跟着抽起来。他疯疯癫癫地叫着:“打死我!打死我!”结果,他真的被钉上了十字架。
    “门徒们”害怕起来。他们想,当官的追查起来可不得了。为了防备意外,他们都躲了起来。
    耶稣死了,抛下了年迈的母亲和可爱的未婚妻,忍受饥饿、贫困和孤独……
    剧本揭露了教会利用印第安民族的贫困落后,煽动他们的宗教迷信狂热,对他们进行残酷愚弄的罪行。剧中的耶稣实际上是个印第安农民,在耶稣受难日活活地被打死,悲惨之极。
    另一个独幕剧《傀儡》以民间传说为依据,表现了一个不知被什么人、为了什么被判罪的“倒霉蛋”的不幸遭遇。
    总之,索洛萨诺的剧作,题材相当广泛,大多都以墨西哥社会的现实生活、民间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为基础,表现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宗教束缚与暴力压迫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斗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