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俄罗斯文学 >

普希金的创作与启蒙主义理想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 吴晓都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吴晓都(1960—),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从事俄罗斯文艺学与文化研究。
    研究界注意到,在俄罗斯文化史上,启蒙时代是俄罗斯作为大国崛起的重要节点。在整个俄罗斯启蒙文化的史册上,有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字特别显赫,除了早期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君王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外,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名字就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亚历山大·普希金。普希金无疑是欧洲和俄罗斯启蒙主义文化运动在俄罗斯取得的最大成果之一,这也是俄罗斯文化史的一个共识。在俄罗斯文化界的传统评价中,普希金通常被视为伟大的俄罗斯诗人、小说家、批评家、语言创新者、历史学家、文艺思想家,而近年来他作为俄罗斯文化史上一位出色的启蒙教育家的身份也得到重视。别林斯基关于普希金的抒情诗是“青年最好的教科书”的名言虽然是从文学批评角度的赞誉,但也意在强调普希金艺术经典的教育意义与功用。俄罗斯文化史大家利哈乔夫院士在其最后一部力作《沉思俄罗斯》中倾情倡议将普希金的生日作为“俄罗斯全民文化节”,这正突显了普希金在俄国启蒙文化史上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理智万岁,黑暗隐退”,“你用启蒙照亮了自己的理智,你洞见了真理的欢呼”。“理智”与“启蒙”是普希金弘扬欧洲启蒙主义理想的著名诗句。法国启蒙时代最鲜明的思想旗帜被后起的俄罗斯文化界及时地接过来并高高举起。法国“百科全书派”对俄罗斯社会影响的结果是在俄国文学界也终于出现了“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叶甫盖尼·奥涅金》,而这部巨著的作者正是普希金。19世纪的俄国批评大师别林斯基把普希金奉为写出了“百科全书”式作品的巨匠,这恰恰是从普希金秉承法国启蒙主义的传统、奋力推进俄国文化启蒙这个意义上来颂扬他的。从茹科夫斯基、冈察洛夫到高尔基等俄罗斯文化名家百年来始终尊称普希金为“太阳”,这也主要是就普希金的俄罗斯文化启蒙意义而言的。尽管普希金被通常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但更全面地看,他的文化贡献却不只是在诗歌创作方面,普希金在构建俄罗斯近代标准俄语、确立新的俄罗斯历史意识、定位俄罗斯国家地缘文化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建树,因此,他更是俄罗斯启蒙文化思想的杰出先驱。
    在普希金的词典里,启蒙、教育及文化几乎就是同义词。在启蒙运动(Просвещение)中,“理智”这个概念的关键词素或词根就是“光明”(свет),进而又可引申为“教育”。18世纪至今,俄罗斯国家教育机构如俄罗斯联邦教育部的名称,至今仍然保留着这个专有术语(Просвещение)的核心要义即教育与启蒙,可见启蒙时代留下的文教印记是何其深远。因此,无论是在普希金的抒情诗、传奇长诗,还是在其他叙事文学作品中,启蒙与教育的主题都是诗人深度关切的。在启蒙时代,古典主义思想盛行于俄国文学中,当然也是普希金启蒙教益思想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关爱平民、劝谕君主是他一生诗文创作的常见主题。皇村时期的普希金被同学们戏称为“法国人”,时值法国大革命和俄法战争时期,欧洲的进步思想逐渐在新世纪的一代贵族青少年中传播开来,普希金的文学导师卡拉姆津在其《一个俄国旅行家的札记》中多方面介绍了法国等西欧国家的社会思想现状,对向往欧洲先进文化的俄罗斯学子们影响不小。普希金的进步社会意识就是在欧洲启蒙文化与俄罗斯专制社会悲惨现实的强烈对比中逐步产生和形成的。其实,在普希金登上俄罗斯文坛之前,启蒙文化已经深入俄罗斯思想界并突出表现在俄罗斯文艺界中。罗蒙诺索夫和杰尔查文的古典主义颂诗,康捷米尔与诺维科夫的讽刺诗歌,克雷洛夫的寓言创作,苏马罗科夫、冯维津和格里鲍耶多夫的戏剧都是俄罗斯启蒙主义文学力作,它们为普希金启蒙主义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厚重的基础。无须讳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文化政策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正如德米特里·利哈乔夫院士主编的《俄国文学史》第二卷中所言:“在新女皇新政的最初年代的形成的历史局势显著特点是,俄国注定要成为这样一个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早期法国启蒙主义最喜爱的原则之一——开明君主的原则接受了独特生活的检验……在执政的最初年代她甚至尝试把自己变现成法国启蒙主义者的学生。”“开明君主”的政策与文化偏好对于推动俄罗斯贵族文化界接受启蒙理性无疑具有示范效应。普希金的《乡村》在传统文学史中通常被阐释为揭露沙皇农奴制的尖锐檄文。这样的阐释并不是无根据的,但往往忽略了诗歌中继承的启蒙主义时代古典主义创作对理想君主的寄托幻想。诗人写道:“我会看见吗?啊!朋友,不再受压的民众和随着沙皇一声令下奴役消失,在自由启蒙的祖国上空将升起一片美丽的朝霞。”把普希金看作是比林肯总统更早的解放奴隶的人道主义者并非没有历史根据,但也正是在期盼启蒙主义开明君主的语境中才配得上这样的评价。写于1817年的《乡村》的主题还是在幻想开明君主的出现,与他的先辈罗蒙诺索夫的《伊利莎伯女皇登基日颂》的主题是相同的,即把俄罗斯的未来寄希望于一个有作为的开明君主。这在他的抒情诗名篇《10月19日》的结尾表达的也很清楚,诗人建议皇村老同学“为亚历山大一世干杯”,以感谢他1812年的功勋。可见普希金的启蒙理想意识仍然交织着进步倾向与时代的局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