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学活动中的言语行为与行为语言(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研究》 马大康 参加讨论

    正如人处身不同境域会自动选择行为模式、调适行为方式,譬如公共空间、职业岗位、家庭、隐私空间、假面舞会、狂欢节广场、骚乱中心等等,个体会随不同场域对各种行为规约做出迥然不同的选择,总是自然地趋向于最少约束的方向,并与规约处于不同的紧张关系中。文学则为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场域,给人以独特的体验。文学体验的独特性在于它以独有的结构特征赋予读者双重态度:一方面,读者会遵循特定社会的行为语言及规约来构想文学的世界,按照行为语言及规约来理解所发生的行为、事件及社会;另一方面,由于这个世界是虚构的,如同为读者创设了一个私密空间,一切规约都成为虚设而对读者本人失去了规范效力,而使读者的感性生命获得解放。在谈到人的记忆活动时,哈布瓦赫指出:在记忆中,我们不只是能在各种不同的群体间信步漫游,从一个群体走到另一个群体,而且,即便我们在沉思默想中和他们厮守在一起,也不会像现实处境那般强烈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约束。原因就在于,“我们记得的人已经不复存在了,或者已经或远或近地离开了我们,在我们的眼中,仅仅代表着死去的社会——或者至少是一个与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很不相同的社会,这个往日社会里的多数清规戒律如今都已弃置不用了”(25)。如果说,在记忆中清规戒律已经失却对回忆者的规范力量,那么,在文学的想象世界中,那些社会规约只能对作品人物的行为构成约束,是读者想象事件、建构世界的依据和观照、体验、理解的对象,而不能约束读者本身,读者也因此获得新的自由。正是这种解放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人性、更符合生命本然状态的立足点,拉开了读者与作品所揭示的社会规约间的距离。原先在日常生活中业已习惯的规约,如今却凸显在读者面前,与其感性生命构成尖锐对峙,并因此受到审视、揭露和批判,从而为实现诗性正义提供了有效途径。文学阅读是读者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不断过渡和游移的过程,不断变换的场域致使读者不得不面对各种不同的行为规约,与它们处在不同的紧张关系之中。虚构赋予读者独特的、变幻的活动场域,也赋予读者不断变化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赋予他批判意识形态的独特立场。
    在谈到原始民族的诗性智慧时,维柯认为原始人没有推理能力,却浑身是旺盛的感觉力和生动的想象力,诗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可是文明人不同,这种能力已退化了,其原因在于“使心智脱离感官的就是与我们近代语言中很丰富的那些抽象词相对应的那些抽象思想”(26)。其实,维柯所说的感觉力和想象力就是行为语言能力。对原始人来说,行为语言是更发达、有效的语言,正是行为语言赋予他们以诗性智慧。随着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也发展了,行为语言在交流活动中渐渐失去重要性,并且由于它处在辅助地位和潜意识状态,更容易为人所淡忘。唯有文学为了找回语言活力和诗性智慧而始终挂念并热忱召唤着行为语言。
    言语即行为,行为即语言。甚至可以说,言语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而行为则是更为基础的语言。言语在成为人的独特行为之时,赢得了自己的自由和深刻性,也因此遗落了原有的切近感和生命感。文学则试图将言语行为与行为语言结合起来,重新葆有双重优势。文学既离不开言语行为,也离不开行为语言,是两者的交汇融合,因而,它涵容着人及人的世界,涵容着人的全部历史,并让我们站在人类和人性的立场审视、思考这一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