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学活动中的言语行为与行为语言(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研究》 马大康 参加讨论

    由于人的行为语言是在社会生活活动中习得的,因此,与行为语言紧紧依附在一起的社会规约也在此过程中习得了。社会规约持存在文化传统之中,持存在日常生活之中,它处在文化传统与日常交往的交集地。如果说,文化传统维护着社会规约的稳定性,那么,日常交往方式的变动则促使社会规约发生蜕变。社会规约既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体现着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就是通过暗中操控社会规约,稳固或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稳固或改变人与人的关系,同时,稳固或改变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行为语言的变化,往往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变革引起社会规约被改写的结果,因此,人的行为语言里有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印痕。阿尔都塞指出,人的观念即人的物质的行为,它是受到意识形态机器规训的(14)。如果更具体地看,意识形态正是渗透于社会规约之中,以此来规训、控制人的行为并调节社会关系的。“意义是一种社会行为,受社会结构的制约。我们的表达习惯是指与我们自身相似的人群的表达习惯,而这群人则是定义我们符号社会的参考群体。”(15)这种对行为的制约是一种不留痕迹、深入骨髓的掌控,较之于通过话语来宣传意识形态,它有着不可比拟的巨大力量。
    如今,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正在促使社会规约发生重大蜕变。一是金钱,二是互联网。这两个因素都具有吉登斯所说的巨大的“脱域”功能。金钱作为一种时空延伸的工具,将人从直接的物质交换活动中解脱出来,从对土地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使社会分工有了可能,使城市得以集聚和扩张,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也导致原有规约解体和新的社会规约重新确立。比较而言,互联网的脱域功能更强大,对社会交往关系的改变更迅速和彻底。金钱仅仅从物质交换角度入手来变更人际交往,一步步地向各个领域渐次拓展这种变化;而互联网则直接从人际关系入手,全面进入所有社会领域,迅速更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除人与人的直接交往,以间接的乃至虚拟的交往来替代,这将在短时期内扼断对传统的承袭,摧毁几个世纪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社会规约,重组社会结构和秩序。这种变化也将彻底动摇意识形态对社会行为及社会规约的操控,反过来将产生出新的意识形态。
    文学写作当中一个极其重要而艰难的过程,就是把行为语言转换为言语行为,把非概念语言转换为概念语言。这两者分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中,既相通相连,又存在不可通约性。言语行为在生动描摹人之行为的同时,总是无法克服语言自身的限度。康纳顿就把人的行为纳入“体化(incorporating)实践”,以此同作为“刻写(inscribing)实践”的语言符号相区别,并认为符号不能完全替代身体行为。“有意义的实践并不与符号相合;意义不能被简化为存在于身体活动范围之外,属于另一个‘层面’的符号。习惯是一种知识,是手和身体的记忆;在培养习惯的时候,恰恰是我们的身体在‘理解’。”(16)然而,作家的写作却无法绕过这一转换过程,作家必须把这种潜在语言转换为普通语言,同时,又能引导读者在阅读中重新触发对行为语言的记忆。文学语言的生动性、深刻性,就取决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召唤人重新返归行为语言,了解行为规约。文学作品描绘人物个性是否鲜明、典型,就取决于如何揭示个体独特的行为语言。但是,这种转换翻译常常难以找到适切的语言对等物,难以找到沟通桥梁,以致无法“言说”。这就是语言的困境和痛苦:“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17)
    文学写作必须挑战这一困境。马尔库塞说:“艺术,在其最基本的层次上,就是回忆:它欲求达到一种前概念的经验和理解。而这些前概念的东西,又都再现于或相悖于经验和理解的社会功用的框架,也就是说,这些东西都相悖于工具主义的理性和感性。”(18)这种“前概念的经验和理解”正是行为语言记忆。人通过前概念的行为直接和世界相关联,既经验了世界,理解了世界,又构建了自己的内在心灵。行为语言最为鲜活地展示着人的内外两个世界,文学不得不以言语行为来召唤这种前概念的行为语言。于是,当作家在转换过程中遭遇困难,以致无法对等地把行为语言直接翻译为言语行为,他所做的唯一选择,就是强化言语表达过程中的“言外行为”,即一种非措辞、非概念的言语行为,迂回溯之,以此来暗示、逗引、诱发潜意识中积蓄的行为语言。这种言外行为实即“言语建构行为”,它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调动人的想象,唤醒人对行为语言的记忆,并在双方相互交织中构建一个虚拟的活动世界。譬如隐喻常常以既言此又言彼、既非此又非彼的言语策略来造成内在紧张,激发人的想象,顿时击穿意识与潜意识间的隔膜,借此来诱引、召唤沉积于潜意识中的行为语言,并在言语行为与行为语言间造成回响。在言语行为中仍然残留着许多身体行为的印记,语言的旋律、节奏、语调、语气、色彩、质感、结构而非语言概念,同行为语言有着最直接的关联,甚至原本就扎根于行为语言中,因而,对潜意识中的行为语言具有巨大的激发作用,也更容易产生共鸣。文学创作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这一转换过程,在于言语行为与行为语言间所构成的张力,在于言语行为对激发行为语言记忆所具有的冲击力,它使人在瞬息间意识到原本模糊、朦胧的潜意识内容,将那些隐蔽在心灵深处的奥秘揭示出来,深深地撼动人的灵魂乃至身体。
    哈布瓦赫曾研究失语症与记忆的关系。他认为,失语症会造成记忆减缩,以致无法向他人成功地传达有关过去的详细看法。在症状稍轻的失语症病例中,患者因缺乏语词而不能讲述他的过去,而且对时间、地点、人物可能只保留了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其原因在于,失语症患者失去了语言能力,也就失去了以集体记忆的框架去回忆过去的能力,因为“言语的习俗构成了集体记忆最基本同时又是最稳定的框架”(19)。这就是说,没有语言,就无法唤醒潜意识中的行为语言,无法显现人关于过去的记忆。只有在言语行为中给行为语言记忆赋形、定格,行为语言记忆才能明晰地在意识中浮现,并得以言说。这期间,言语习俗或惯例则是不可或缺的记忆框架。从这个角度说,文学写作就是一个运用言语行为给行为语言记忆重新塑形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语词、语句不只是一个诱因,在它激发出行为语言的记忆之后并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而是与行为语言相互交织、交相发明、交互推进和深化。言语行为起着逗引、激发、组织、塑形、拓展和深化的作用;行为语言则与之相互呼应,反过来又为言语活动注入丰满的形象性和感性内涵以及新生机、新动力,共同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可以说,人的想象就是言语行为与行为语言相交集的领地,而人们所说的“形象思维”正是两种语言、两种行为相协同、相融合又始终存在无法消弭的紧张的心理过程。这已经不再是对原有行为语言记忆的简单复现,而是重新发现和重新组织,行为语言业已受到叙述结构的再造而整合为连贯的形式,受到语词的吸引而凝结为莹洁的晶体,并以新的方式相互映照、相互融合,因而生成了全新的境界和意义,焕发出奇光异彩。如果说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言语行为与人的现实行为相互交织交缠,共同构建着人的生活世界,并且由于人的现实行为的有限性,这个世界只能是特定的有限世界,那么,在文学活动中,潜意识中积蓄的行为语言记忆是无限的,它随言语行为的激发方式和强度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程度的调动,而且并不局限于原有记忆。作为一种行为之语言,它完全可以重新组合和建构,具有无限的可塑性和可能性,并因此构建一个开放的虚构世界,一个昭示着人的内心和外部的虚构世界。这个由行为语言参与构建的虚构世界,也因此体现着人的情感性和生命性,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也因如此,相对于日常语言,文学语言往往有着明显的暗示性、包容性和丰富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