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晚明“山人现象”影响下的闲适词创作分析《晚明“山人”文化语境下的闲适词创作》摘编(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赛/摘编 参加讨论

    再次,作者论述了明代闲适词与山人现象的内在联系。
    晚明山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迥异于其他群体的对“闲”与“适”审美意趣的追求。以正统儒士的视角观察,晚明山人文学往往以表现细屑琐碎之日常事物为职志,缺少对国家社会、人生主旨等重大问题的关怀与思考,缺少高远的理想、宽阔的胸襟和雍容的气度,由此造成文学作品表现空间的狭隘和精神空间的萎顿,故而在境界上显得狭窄局促,在格调上显得卑庸猥琐。
    虽然晚明士人并非尽皆山人,然而,随着山人队伍的壮大、影响的扩张,山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气候”,弥漫于整个知识阶层,并有不断向上、向下渗透的趋势,最终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可以说,晚明“山人身份”虽不占士人阶层的主体,而“山人之思”却构成当时知识阶层意识形态的主流,促使“闲适”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愈发为晚明士人所推崇。
    最后,作者对晚明山人文化对闲适词的塑造进行了分析。
    一、晚明闲适词的娱乐化趋向
    在明代前中期,体现儒家诗教传统的词学观已达成普遍共识。但至正德、嘉靖年间,词学理论和词学创作逐渐活跃。词体怡情悦性的价值获得越来越普遍的认同,闲适词的创作大兴,并显现出有别于传统词作独具悲感意蕴的娱乐化倾向。作者认为,这一新的美感特质的形成,是受到了山人身份及山人文学商品化的影响。一方面,山人身份之“闲”,造成了晚明闲适词对赏心悦目事物的偏好,而其于“闲”中对“适”的享受,则促成晚明闲适词以乐为极、优游自在的存在状态和审美追求;另一方面,晚明山人身处商业文化潮流之中、自身又带有鲜明商业化倾向,必然会以娱乐性作为自身文学创作重要的价值取向。
    二、晚明闲适词的世俗化趋向
    在明代闲适词创作中,易震吉可谓独当一面,其闲适词所呈现的世俗化取向亦颇具代表性。作者从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这两方面,分析了易震吉词作“世俗化”特点,由此窥探晚明闲适词整体的世俗化取向。
    明词所表现的闲适境界,更接近白居易闲适诗中的境界。只是乐天诗是对隐于官的“中隐”生活的世俗化表现,跟晚明闲适词置身世俗、表现世俗生活的存在状态和心理状态仍有不同。因此,晚明闲适词的世俗化取向,从一定意义上说,又可视作晚明山人运动的必然产物。
    三、晚明闲适词的“表演性”趋向
    所谓“山人之思”,不仅仅表现为对山人自由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包含着山人对自身存在方式和存在价值的隐忧,这就需要用“表演”的方式来遮掩、化解。于是,晚明闲适词更像是在“斗闲”、“炫闲”。由于缺少雍容闲雅的气度,缺少对生命、时空的深沉反思,而只是沉溺于良辰美景中作浮夸式炫耀,故而明词之“闲”者,更多在于字面,而非气象。
    作者在文末指出,晚明闲适词之特异风貌固然是晚明时代文化渗透的结果,同时,它又是晚明“山人之思”成为普泛化社会思潮的时代环境的产物。分析晚明闲适词,须放置在晚明山人文化的特定语境下才能寻找到合理的解释。
     
    (原文刊于《中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