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名节”砥砺中的文坛盟主(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赵寅君 郭万金 参加讨论

    《明史·文苑传》称:“李梦阳、何景明倡言复古,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下,一切吐弃,操觚谈艺之士翕然宗之。明之诗文,于斯一变”,俨然为文坛之主,但“操觚谈艺之士”的“翕然宗之”却不是单凭倡言复古的口号提出可以造就的,文坛盟主乃至其“名震海内”的深刻原因实在于有明一代砥砺名节、明辨忠奸的士人心态。李梦阳的本身才力,以及复古口号在当时文学发展中的合理意义亦是不能忽视的影响号召,但忠奸名节作为明诗生态中一种极具张力的传统心理,同样不应忽略。其实,非止李梦阳一人,在以其为核心的文学复古派中,实多同道,均曾与刘瑾等权宦势要有过程度不同的抗争,或入狱,或被贬。不难看出,在声势浩大的复古阵营中,忠义名节或是诗文之外的共同行为标志。正德二年,刘瑾矫诏榜“奸党”,勒令致仕,而唱和者即“各飘然萍梗散”,可见唱和者与刘瑾的对立关系,权阉的“奸党”恰是士人心中的忠良——原是忠奸之辨在党争中的最一般表现,唱和者以“朝正”为名,正是同样的思路。据此,不难看出,名节心态下的忠奸之辨虽不是诸子结社唱和的原因,却是唱和者们的基本心态与共同关注。当权阉专擅时,阁臣李东阳以委曲隐忍而失士心,郎中李梦阳则以重刚婞直而得清誉,此消彼长,“异军特起,台阁坛坫移于郎署”。李梦阳虽以诗文名重天下,然藏于其后个人名节却是明诗生态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
    同样的现象亦发生在后七子的复古运动中,只不过所针对的“奸臣”,变成了严嵩。后七子行事亦持重名节,明辨忠奸,傲视权贵,无亏士行。虽无李梦阳屡屡入狱的士林“荣耀”,但李攀龙疏狂简傲,不畏权上,持身清峻,“太肮脏于俗态”,亦在明代的党争聚讼与名节砥砺中博得高名。更应留意的是,李攀龙的诗作多为人诟病,“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好之者推为一代宗匠,亦多受世抉摘云”。钱谦益称其“高自夸许”,朱彝尊指为“妄人”,四库馆臣则称“世贞与攀龙齐名,而才实过之”。然而,好之者却终推其为一代宗匠,王世贞虽指出其诗作的“临摹帖”之弊,却始终推许,甘居其下,李攀龙年龄居长,早倡复古,固为原因,然而,明代士人特有的名节心态却不能忽略。如同李梦阳、李攀龙的主盟文坛,同样有着个人名节的影响因素。
    非但李梦阳、李攀龙如此,如袁宏道,“选吴县知县,听断敏决,公庭鲜事”,又以清望擢吏部验封主事。而钟惺“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虽非显赫事迹,但就个人名节而言,均无瑕疵。可见,在党争聚讼与名节砥砺交织所观照下的明诗生态中,影响久远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通常要有忠奸名声的基本保证,如严嵩,位高权重,从者如云,其诗才颇佳,然而,非但不成流派,即便诗名,亦多因其人而湮灭。其间微尚,固可知矣。
    传统诗文的褒贬进退,每每有着文章之外的关注,重道轻文,自古已然,论诗及人,本是常态,对于引领一代的文坛盟主更是如此。作为民族心理的文学延续,善恶美刺的文学传统已成为因历史积淀而形成的集体意识,文学表现中的道德意识贯穿并融化于从动机到完成的整个创作过程,文学的评价标准始终不是单一的文字审美,蕴于其后的道德褒贬、对世道人心的教化张力,唯其如此,并不独立的中国传统文学才有着特殊的独立意义。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