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明清“抗倭小说”形态的多样呈现及其小说史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 万晴川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以明代东南沿海倭乱为题材的小说,这些小说内容驳杂,类型众多,文体不一,呈现了丰富而多样的形态。其中明代部分或正面描写抗倭斗争,或以倭乱为时代背景;或揭露倭寇暴行,或讴歌抗倭英雄,具有较高的社会历史价值。清代部分则由写实转为虚构,表现出明显的神魔化倾向,但对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有一定突破。明代抗倭小说在小说史上亦有重要地位,它开我国时事小说之先河,真实再现当代历史,其创作思想和审美趣味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作者简介:万晴川,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13至16世纪期间,由日本海盗、武士和浪人组成的武装集团,对朝鲜半岛及中国部分沿海地区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侵略,他们与日本国王、名主有密切的联系,有些中国海盗、奸商、无赖及失意文人等也参与其中。明代倭寇侵略时间之长,“几与国相始终”①;攻击地域之广,“裂国家幅员之半”②。明王朝“用兵以百万计,费金钱不计其数”③,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倭乱对明代社会的众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难以数计,仅小说即不下数十种。对于这些小说,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游佐彻等早在20世纪初就展开过研究,游佐彻将这些小说统称为“倭寇小说”。他们主要是考察明清小说中的丰臣秀吉形象,或对“倭寇小说”做些考证。近年来,国内学人如严绍璗、刘勇强、张哲俊、王勇、张志彪、严美娟等也先后撰文研讨,但一般也是以文学作品为材料,论述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鉴于此,本文拟对这些小说的历史和文学价值作初步的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小说有相当一部分是正面描写和反映抗倭斗争的,将其称作“抗倭小说”名副其实;但其中也有不少作品,只是部分涉及倭乱或平倭事件,并非主要描写抗倭斗争,而且其中多有语涉怪力乱神者,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们只能算是“涉倭小说”;本文为了论述方便,一并将其纳入“抗倭小说”的考察范畴。
    一 明清“抗倭小说”存在形态述略
    以明代抗倭斗争为题材而创作的小说,时间上贯穿明清两朝。综观倭乱事件,以嘉靖年间最为严重,因而自万历以后,“抗倭小说”始大量出现,至晚清仍不绝如缕,其创作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从嘉靖至明末为第一时期。倭寇扰边的次数,据日本学者田中健夫统计:洪武二年(1369)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计30次;建文三年(1401)至正德十二年(1517)有49次;嘉靖二年(1523)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共543次;隆庆二年(1568)至万历四十六年(1618)为32次④。可见嘉靖年间倭乱最为集中。在当时,就有许多纪实性的文学作品产生,作者一般都是亲身参与抗倭或经历倭乱的文人。万历以后,明王朝进入多事之秋。万历二十年(1592),发生援朝抗倭战争,此后边患频仍,内乱不止。因而,“抗倭小说”相继产生,作者主要是有感于现实威胁,抒写抗击外敌的民族精神。所谓“临事而思御侮之臣”⑤,通过讴歌英雄来激励官兵。其中最著名的,是无名氏的《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小说以戚继光的“十捷”为中心,全面反映了东南沿海军民的抗倭斗争。此外,周清源《西湖二集》卷三十四《胡少保平倭战功》等记述了胡宗宪剿灭江浙倭寇的故事;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五回《矢热血世勋报国,全孤祀烈妇捐躯》则以福建兴化陷落为背景,歌颂忠臣烈妇。这些小说的作者抱着“补史”的严肃态度,以写实的手法,试图全面反映抗倭斗争的过程,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从清初至清中叶为第二时期。代表作如夏敬渠的《野叟曝言》,把丰臣秀吉对朝鲜的侵略战争置换为对中国东南沿海的侵犯;陈朗的《雪月梅》以嘉靖三十四年(1555)张经所指挥的王江泾大捷为蓝本,描述了岑秀等平定倭寇的故事。此外,还有《绿野仙踪》、《歧路灯》等,都有关于平倭的内容。这时期,由于中日两国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两国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同时,由于时过境迁,清人对明代倭乱的记忆已逐渐模糊,也没有明人深受倭害的锥心之痛,因此小说一般采用夸张和娱乐化的表现手法,抗倭英雄大多得到一本天书,有呼风唤雨、请神召将等超自然本领,战斗的输赢被曲解为法术的比试,创作风格呈现出明显的神魔化倾向,主要人物也由前期的历史人物变为虚构人物。
    晚清为第三时期。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清王朝在甲午海战中败北,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出之后,群情愤激,以明代抗倭斗争为题材的小说再次成为热点,如《蜃楼外史》、《载阳堂意外缘》等。这时期的“抗倭小说”延续了前一时期的写法,但由于甲午战败而导致国人的自信心挫败,小说家们常“假此发言,以慰人心”(枕流斋主人《台战演义序》),即以梦幻的手法战胜倭寇,如《梦平倭奴记》。此外,个别小说还受到女性主义之类新思潮的影响,如《载阳堂意外缘》,把一个长期与有妇之夫保持不正当关系的少妇塑造成抗倭英雄。
    “抗倭小说”不仅持续时间较长,而且类型众多,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古代小说文体和题材类别。如从文体分,有文言小说,包括传奇体《罗龙文传》、《女聊斋·查女》,笔记体《涌幢小品》中的某些篇目等;有白话小说,如长篇小说《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话本小说《西湖二集》卷三十四《胡少保平倭战功》、《型世言》第七回《胡总制巧用华棣卿,王翠翘死报徐明山》、《醉醒石》第五回《矢热血世勋报国,全孤祀烈妇捐躯》等。
    从题材分,有时事小说,如《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主要塑造戚继光等人的英雄形象,《胡少保平倭战功》则叙写胡宗宪的战功。这些小说又以描写抗倭英雄的故事为主体;有才子佳人小说,如《玉蟾记》、《雪月梅》、《绮楼重梦》等,把抗倭斗争与才子佳人题材糅合在一起,成为清代抗倭小说的主流,通过剿倭立功抒发底层文士发迹变泰的梦想,一反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私订终身、金榜题名等俗套;有人情小说,如《歧路灯》描写纨绔子弟谭绍闻改过自新的过程,他因在平定倭寇时立下大功,因而得到重用;有道教小说,如《绿野仙踪》、《升仙传》等,作者把消灭倭寇归功于得到神仙的帮助,以宣扬道教思想。
    从创作风格分,有真实反映抗倭斗争的,以《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胡少保平倭战功》为主要代表;有的虽也涉及抗倭斗争,但只是一般的概念化、模式化叙写,如《玉蟾记》、《绮楼重梦》、《花月痕》等,歼灭倭寇只是才子们功业中的一部分而已,或倭乱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有满纸怪力乱神,完全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这场严肃的战争的,如上面举到的《野叟曝言》、《绮楼重梦》等。
    由上可见,“抗倭小说”在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发生在明代的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事件,以及我国军民奋起抗击倭寇的英勇事迹。这些小说虽内容驳杂,良莠不齐,但其主体部分,尤其是明代的小说,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