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论的依附性思维与批判创新意识(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河北学刊》(石家庄)20 刘淮南 参加讨论

    
    问题的关键是,依附性思维方式的存在是客观的,而对这种思维方式的不敢反思,却是更需重视的。甚至可以说,依附性的思维方式在一些人身上恐怕是一生都难以消除的。所以,我们也就难以要求每个人都不去依附,自然也不必去非难某些人的依附性。但对于文论创新和学术研究来说,却不能不认真地面对这种实际存在的不敢反思和批判所导致的惰性。看看“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文论教材(虽然对之不能完全否定),问题就会非常明白了。当然,创新也不是哪一个时代的文论界才可能有的任务,而是文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换句话说,生活现实在变化,文学创作在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学理论去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的生活现实。自然,文论创新本来就是文学的和人们的共同要求。而且,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本来就体现着人们不满足于、依附于生活的衣食住行的一种表现。那么,文论对现实中政治的、道德的以及其他方面的依附,客观上能够揭示文学的应有实际吗?在这里,无论是依附于西方的还是古代的理论,同样也是不符合创新的要求的。
    如果说,文学艺术本来就是对生活本身的突破,优秀的文学艺术又是对有限的政治、文化的突破,即体现了一种对已有的东西的不满足的话,那么,文论同样应该体现出“自己”对已有的东西的不满足的品格来。这应该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只不过我们因为思维方式的制约而难以达到应有的地步罢了。在面对西方文论和古代文论时,我们也会产生一种“影响的焦虑”,但是,恰恰又难以察觉导致这种焦虑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当依附已经成为了一种长期的习惯时,这种习惯所导致的思维方式是相当可怕的,因为它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惰性,还具有一种意识不到的精神萎缩,特别是忘记了文学理论应有的深层次的原理性和探索性。
    而这也就形成了一种放弃原理探讨的不良倾向,正如王元骧所说的,他“越来越感到我国当今文艺理论研究受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太深,完全以评论(文艺批评)来排斥、取代理论,以致把文艺理论研究逼到了绝境。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文艺理论,而且也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命运和前途的问题”。为此,他“深感忧虑”,并建议“就文艺理论的性质和如何加强文艺理论建设这个问题”“作些专题研讨”[10]。
    当然,王元骧没有就产生“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的深层次原因予以进一步的说明(这也不是一封短信的任务)。但在我看来,它们均与依附性的思维方式不无关系,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试想,当几千年的事实就在那里,而“政治”的标准和经济的诱惑又摆在面前时,又有多少人在意基本理论,在意文学理论的性质、功能和价值这些基本的学理建设呢?
    所以,如何逐步摆脱依附性的思维方式,并增强必要的批判意识,既是文论创新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之所以强调“逐步”,是因为几千年的君臣父子和伦理纲常已经使得人们的意识深处潜伏着一种难以说“不”的惯性,尤其是在面对“权威”时。然而,又应该看到的是,任何事物的合理性都不是永久的、绝对的,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曾经有过的那种了解世界的确定信念和规范经验已经受到动摇乃至颠覆。而从当代中国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改变了国人的很多固有观念。因而,增强批判意识,以批判的态度面对现实问题,寻找蕴含于其中的人类性或者相关的创生机制,便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和表达自己的方式。对于我们的文学理论创新来说,当面对“已有”的时候,自然也就面对着“已有”的局限,而发展和超越的要求也必然要导致对“已有”的反思与批判。更何况,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来就离不开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批判力,离不开对以往的超越,这也意味着对传统的挑战。那么,我们的过去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了呢?又反思和批判了些什么呢?反思和批判得如何呢?这些显然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增强批判意识?我以为首先要摆脱“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的束缚。而在中国文学理论界,所谓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其实就是依附于功利的功利主义。无论是历史上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商鞅提出的文艺要为“耕战”服务,韩非子提出的文艺要为“法治”服务;唐代孔颖达所说的“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白居易提出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宋代周敦颐提出的“文,所以载道也”;还是现代的“文学为阶级斗争服务”、“文学为政治服务”;市场经济中的为“效益”服务,等等。可以说,都是“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的,也是功利主义的。自然,在这种功利目的的促使下,人们是不可能对“文学何以成为可能”、“文学是什么”、“文学有什么价值”等内容作全面、深入、客观探讨的,也难以强化文学理论的理论品格。所以,我们应该摆脱“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的束缚,以建设的姿态、批判的姿态、创新的姿态去面对文学理论研究的实际状况。近年来,人们常常提到文学研究中应当具备反思意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究竟需要反思什么,为什么反思呢?笔者认为这才是更为重要的元理论内容。试想,看不到长期以来存在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看不到基本理论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学术创新又会有多少“新”的东西?或者说,将商品经济中时尚的花样翻新也当作文学理论创新的话,就会扼杀真正的文学理论创新以及学术创新的。所以,具备批判意识,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品格,以及文学理论创新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批判,才可以摆脱依附性的思维方式,并导致观念的转变,勇于面对现实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毫无疑问,对于中国当前的文论创新来说,最重要的是观念层面上的突破,不论是谈论范式转换,还是方法论的变革,就其核心来说都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而思维方式的转变实质上就是观念的转变。既然如此,增强批判意识,摆脱依附性的思维方式也就应该成为我们新的基本观念,于此对世界、对文学新的理解就会渐渐浮现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