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红楼梦》中的元宵节意象(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齐鲁学刊》2015年第201 刘相雨 参加讨论

    三、话本小说中的元宵节意象
    在话本小说中,有许多故事是以元宵节为背景的①。如《张生彩鸾灯传》(《喻世明言》第23卷作《张舜美灯宵得丽女》)的入话和正话分别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元宵节的浪漫爱情故事。入话中的张生在元宵节捡到一个陌生女子丢下的手帕,手帕上约定来年的元宵节两人再次相会,张生准时赴约,果然成就了一番姻缘。正话中的书生张舜美在元宵节赏灯时遇到了多情的美女刘素香,两人一见钟情,决定一起私奔,后来经过种种曲折,两人终于团圆。这篇作品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与青年男女的热烈的爱情故事交织在一起来写,充满了浪漫色彩。另外,《喻世明言》卷四《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中阮三郎在元宵之夜吹奏紫玉箫,引起了隔壁陈玉兰小姐对她的爱慕。《张主管志诚脱奇祸》中的主管张胜也是在“赐御酒,洒金钱,好热闹”的元宵节,遇到了一直在暗暗追求他的小夫人。这几篇作品都将元宵节意象与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
    与宋词中的元宵节意象相似,话本小说中的元宵节也往往寄寓了人们的故国之思。在《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中,肃王府使臣韩思厚流落在燕京,元宵节的时候,他回忆起了北宋都城东京元宵节的盛况,并将其和金人统治下的燕京的元宵节进行了对比,充满了浓浓的故国之思。如:
    道君皇帝朝宣和年间,元宵最盛。每年上元,正月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凝祥池。每常驾出,有红纱贴金烛笼二百对;元夕加以琉璃玉柱掌扇,快行客各执红纱珠珞灯笼。至晚还内,驾入灯山。御辇院人员,辇前唱《随竿媚》来。御辇旋转一遭,倒行观灯山,谓之“鹁鸽旋”,又谓“踏五花儿”,则辇官有赏赐矣。驾登宣德楼,游人奔赴露台下。十五日,驾幸上清宫,至晚还内。上元后一日,进早膳讫,车驾登门卷帘,御座临轩,宣百姓,先到门下者,得瞻天表。小帽红袍独坐,左右侍近,帘外金扇执事之人。须臾下帘,则乐作,纵万姓游赏。华灯宝烛,月色光辉,霏霏融融,照耀远迩。至三鼓,楼上以小红纱灯缘索而至半空,都人皆知车驾还内。[5](P638)
    这段描写可以与《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相互印证,具有很强的写实性。韩思厚觉得燕京的元宵粗俗不堪,对其充满了排斥心理,“未闻鼓乐喧天,只听胡笳聒耳。家家点起,应无陆地金莲;处处安排,那得玉梅雪柳?小番鬓边挑大蒜,岐婆头上带生葱”。
    《醒世恒言》卷二十五《独孤生归途闹梦》中,则写到四川成都的元宵灯会,“自十三至十七,共是五夜,家家门首扎缚灯栅,张挂新奇好灯,巧样烟火,照耀如同白昼。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6](P525)。而这热闹的元宵景象,更加勾起了独孤遐叔对家乡和妻子的思念。该小说虽然以唐代为故事背景,但是它所描写元宵节的情况与宋代十分相似。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岁朝天》中写到宋神宗时的元宵节,“家家户户点放花灯,自从十三日为始,十街九市,欢呼达旦。这夜十五日是正夜,年年规矩,官家亲自出来赏玩通宵。倾城士女专待天颜一看。且是此日难得一轮明月当空,照耀如同白昼,映着各色奇巧花灯,从来叫做灯月交辉,极为美景”[7](P102)。该小说写朝中大臣王韶五岁的儿子王南陔在元宵节看灯的时候,被骗子拐骗,但是他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吓跑了骗子,并在骗子的衣领上缝上彩线作为记号,协助官府抓住了骗子。该小说还提到前年元宵节的时候,宗王的女儿真珠姬在看灯的时候,被一伙强盗拐骗、轮奸并转卖。该作品中的元宵节又成为一个偷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事件频发的日子,小说主要人物的命运也在此夜发生转折。
    元宵节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是太平盛世的象征。它一方面与浪漫的爱情故事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又伴随着偷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爱情故事的发生,是由于这一天人们倾城而出,为青年男女提供了见面的机会。特别是年轻的妇女,在节日里可以名正言顺地走出家门,去享受这短暂的自由,“凭你极老成的、极贞节的妇女,不由他心神荡漾,一双脚只管向外生了。遇一班好事的亲邻,彼此相邀,有衣服首饰的,妆扮了出来卖俏;没有的,东央西借,要出来走桥步月。张家妹子搭了李店姨婆,赵氏亲娘约了钱铺妈妈,嬉嬉哈哈,如痴似醉,郁捺不住”[8](P176)。这里虽然对妇女出门看灯的行为持否定态度,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宵节的热闹境况。另一方面,元宵节的时候,大街上人群拥挤,也为那些偷窃、拐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