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后现代主义文论是如何进入中国和发生影响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理论研究》(沪)20 朱立元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本文回顾、考察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逐步进入中国并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的五个阶段;以大量实证材料客观地揭示出这种影响是在文艺理论界对后现代文论借鉴、吸收和拒绝、批判的矛盾中发生发展的,而不是单向地盲目接受和生搬硬套;以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讨论为例,阐明后现代主义文论在中国同时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错综复杂、交织互动的特点。
    【关 键 词】后现代主义/文论/进入中国/影响
    【作者简介】朱立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为文艺学、美学,具体包括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西方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西比较文论和美学等。
     
    二十世纪中期开始活跃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在80年代初开始引介入中国,经过三十余年持续不断的译介、批判、争论和接受,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论界事实上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探讨新时期到新世纪中国文论建设的实绩和问题,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这一块的重要影响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的进入,在一系列重要方面改变了世纪之交中国文论发展的格局。关于后现代主义文论对中国当代文论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笔者已另文阐述,本文拟主要探讨后现代主义文论是如何进入中国、又是如何发生影响的问题。
    一、简要回顾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进入中国的五个阶段
    首先,有必要简要回顾、考察一下新时期以来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进入中国和中国文论对之的接受过程和发展轨迹。具体而言,我们大致依时间顺序,将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进入中国的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即第一阶段发生期(1979—1985年)、第二阶段发展期(1986—1990年)、第三阶段推进期(1991—1995年)、第四阶段高潮期(1996—2000年)和第五阶段新变期(2001年至今)。
    1.第一阶段发生期(1979—1985年)。
    这一阶段,后现代主义文论作为一种异质思想文化,主要通过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初步、少量的译介开始传入中国,相关译介主要围绕着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本身。学界以一种颇为陌生、却充满好奇感的姿态观望着这一在西方已经发展多年、但对国人而言尚属新鲜的思潮。这样的译介为稍后该思潮进一步登陆中国吹响了号角。
    2.第二阶段发展期(1986—1990年)。
    这一阶段国内文论界在接受后现代主义文论方面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即开始由外国文学研究领域逐渐向文学理论与美学研究领域扩展,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分量的论文和译文。约略统计,这一阶段,国内共发表以“后现代主义”为主题词的学术论文近80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涉及文学艺术的。《文艺报》、《文论报》、《文学报》等专业报纸也对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有不同程度的介绍,有的刊物还发表了外国学者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长篇论文。如《当代外国艺术》第十二辑“编者按”很有见地地指出,后现代主义是近年来欧美艺术文化中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围绕后现代主义问题,目前还存在颇多争论,它究竟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拨,还是现代主义的深化,正在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结合,是对现代主义的扬弃,从实质看,与其说是“后现代”,毋宁说是“现代后”;也有意见认为,后现代主义保留了现代主义的某些基本特征,为适应后工业社会需求而采取了新的表现形式。这一现象不仅涉及文化艺术问题,也应从社会思潮、哲学思潮等方面加以考察。这就为国内文论界有批判地吸取后现代主义文论,拓宽了视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