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艺术民族志:一种方言性文化的诗学阐释——兼论艺术家的异文化写作:《诺阿·诺阿》(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术研究》(广州)2014年 彭修银 吴震东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此处用“方言性”而不用“地方性”来指称民族文化,原因在于:民族艺术与文化符号的象征系统都可视为一种语言的符码,亦即“能指”与“所指”的对应性表达方式。在特定的人文场域中,文化语言和艺术语言的表达有其方言性的意味,而这种方言性不仅仅在于指涉共时性的他律因素,或者一种空间层面的地方性或地域性因素,也在于一种历时性的文化自律性选择,英语中的localism也有方言性的文化含义。
    ②原文:As for ethnology: I see the life of the natives as utterly devoid of interest or importance, something as remote from me as the life of a dog. Bronislaw Malinowski, A Diary in the Strict Sense of the Ter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p.167.
    ③在此,必须将书写文学与艺术区分开,因为有些民族是无文字的,也就不存在一般意义的文学艺术了,民间传唱的口头诗歌应该列入展演或表演艺术一类,而非异族自身的书写文学。因此,这里的“书写文学”专指艺术人类学家基于异族文化生活所写作的文化文本。

 
    【参考文献】
    [1]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1卷,满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107页。
    [2][4]周泓:《人类学本体论:从文化、社会到人性、主观——主体现照》,《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3]Clifford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Perseus Books Group, New York, 1973: 9.
    [5]胡鸿保,张丽梅:《“从事民族志”:马林诺夫斯基与格尔茨》,《世界民族》2010年第1期。
    [6][美]乔治·E.马儿库斯、米开尔·M·J.费彻尔:《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王铭铭、蓝达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33页。
    [7]吴震东:《“田野”的美学——兼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与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民族艺术研究》2013年第4期。
    [8][美]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文艺复兴自我造型导论》,赵一凡译,《文艺学与新历史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89页。
    [9]王岳川:《艺术本体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第26页。
    [10][12][13][14][15][16][17][法]高更:《诺阿·诺阿——芬香的土地》,郭安定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9、19、102-103、69、70、88、89页。
    [11]叶舒宪:《口传文化与书写文化:“民族志诗学”与人类学的表现危机》,《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18]李泽厚:《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4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