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艺术现代建构的文化逻辑(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京)2014年4期 周宪 参加讨论

    四现代艺术系统的内部分化
    的确,克里斯特勒是把现代艺术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来分析的,但他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这个系统已经内在地分裂了。在艺术的现代建构中,始终存在着两种话语,一种是努力论证各门艺术的共同性或总体性,另一种则是注意到现代艺术的不断分化。在我看来,这两种话语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这个问题就是现代艺术系统内部不断衍生的分化。
    在德语美学和艺术理论中,自尼采以降,不少人都着迷于所谓总体艺术(Gesamtkunstwerk),或是艺术之间的总体性关系。此一理念是强调各门艺术的整合关系,它们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完整体。特兰多夫、尼采、瓦格纳、阿多诺等人,都提倡这一艺术理念。阿多诺非常关注艺术之间的总体性和内在的一致性。他认为各门艺术之间存在着某种“会聚”(converge),简单地说,就是殊途同归达致同一。他从音乐与绘画这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艺术入手,论证了音乐时间的空间化和绘画空间的时间化。所以,我们总是听到画家说画面的音调和时间性;同理,我们也一再听到音乐家说到音乐中的色彩、线条和空间性。虽然两种艺术的时空形态存在着张力,但是它们都带有书写性和语言符号性,这些共同性使得音乐和绘画相互照面会合,特别是当两种艺术都进入很高的抽象性境界时,表现性的完形便彰显出两者的同一性。克利的抽象绘画和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就是典型例证。阿多诺的结论是,从根本上看,艺术的本质构成并无任何差异,它们都会聚为某种精神性的东西,艺术的分类并不能掩盖艺术内部占统治地位的整一性,美学的所有术语都从这种“整一”引申出来的。(17)显然,阿多诺坚持以整一性来探究艺术的内在关联,他从音乐和绘画这两种区分显著的艺术中论证了艺术的整一性或内在的一致性。
    虽说艺术之间的逻辑关联或总体关系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恰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的现代艺术的分化逻辑一样,各门艺术的分立成为艺术现代性的一个突出表征。不管巴托还是其后的克里斯特勒,他们对艺术系统中不同艺术门类的规定和分析就揭示了这个趋势。这里我们要更加深入地研讨这个问题,现代艺术的分立是不是艺术自主独立不可或缺的代价?或许,我们可以把艺术的整合与艺术的分立看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正是在现代艺术系统中各门艺术越来越分立,所以才有相反的对总体性或整合性的理论诉求。
    关于艺术的整合或分立的理论论证,我以为不但具有描述性的功能,而且具有规范性功能。因为从艺术史的角度说,古典艺术相对而言是整合的艺术,现代艺术则日益彰显出分崩离析的离散特点。正是通过这个历史的视角,有些艺术理论家得出结论说,艺术的分化或分立标示了现代艺术的危机重重。关于这一点,维也纳学派后期代表人物泽德迈耶尔(Hans Seldmyer)的理论最有影响。通过艺术的历史考察,泽德迈耶尔发现,古典艺术是高度整合的,在古典文化中到处存在着“整合的艺术”。以造型艺术为例,在古典时代,绘画、雕塑、建筑、装饰和园艺是统一在一起的,比如希腊神庙或罗马宫殿等,今天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这五种不同的艺术,都完美地统一在神庙或宫殿之中,并没有明显的区分或抵牾。但是,艺术的现代旅程打破了“整合艺术”的形态,使得这五种艺术各自分道扬镳了,绘画不同于雕塑,建筑有别于园艺,装饰也和其他四种艺术不同而单立门户。为什么现代艺术会形成这样各自为阵相互分离的局面呢?泽德迈耶尔给出了一种颇有说服力的解释,那就是现代艺术不像古典艺术那样非纯粹性状态,要么屈从于宗教教义,要么就范于道德规范,要么臣服于政治威权,现代艺术则一改传统艺术的依附性,把自身的独立自足设定为追求目标,因此产生出追求艺术纯粹性的内在冲动。简单地说,所谓纯粹性就是当年巴托给“美的艺术”所规定的“单一原则”,亦即纯粹的愉悦而非功利性。泽德迈耶尔写道:“18世纪末以降,各门艺术开始彼此分道扬镳。每门艺术都努力变得独立自足,极力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绝对’。每门艺术试图以完美的纯粹性呈现于世,——实际上就是把那纯粹性提升至道德假设的状态。”(18)这段耐人寻味的陈述究竟有何深意呢?我以为涉及现代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自主性”、“绝对”和“纯粹性”。自主性意味着每门艺术都不依赖于其他任何别的艺术或非艺术,这种自主性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艺术的意识形态(詹明信)。正是这种自主性导致了艺术对某种黑格尔意义上的“绝对”的追索,其目标则是一种非他莫属的纯粹性。请注意,泽德迈耶尔坚信,这种对纯粹性的迷恋已经不再是强调艺术的某种工具论,而是某种艺术的本体论,一种道德设定。换言之,对现代艺术家来说,只有追求艺术的纯粹性才是合乎伦理原则的。那么,纯粹性又是指什么呢?说穿了,所谓纯粹性就是在形式特征上体现出来的某种艺术独一无二的特性,比如绘画不同于建筑,雕塑有别于装饰。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素描了,透视三维效果,色彩效果统统被排除在外,只剩下平面的黑色线描所构成的图形。正是这种纯粹性,使现代艺术家钻进了非常狭隘的形式空间。一方面,纯粹性把来自其他艺术的任何因素都驱除出境,另一方面,又努力将该艺术独特的形式特征发挥到极致。惟其如此,抽象绘画才能作为绘画的“绝对”应运而生,在抽象绘画中纯粹性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19)关于这一点,美国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作了另一角度的精彩阐述。照他的分析,现代绘画以其平面性和抽象性彻底摆脱了文艺复兴以来与雕塑竞争的格局,由此放弃了营造空间深度幻觉的追求。而平面性和抽象性凸显绘画的媒介特性,迥然异趣于雕塑的体块和三维空间。绘画便从传统的对表现对象的关注,转向了对其表现形式的迷恋。换言之,绘画回到了画自身。如果这么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马列维奇要画那些看似毫无内容的作品了,比如《白色上的白色》或《黑色方块》等。格林伯格进一步认为,现代主义绘画追求平面性并凸显其媒介的形式特征(色彩、线条、形状等),其哲学上的根源要追溯到康德无功利性的形式主义美学及其自我批判特征。(2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