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从“认同”到“承认”(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文杂志》2008年第1期 曹卫东 参加讨论

    2、“承认”概念的转型
    在当代学术界,把“承认 ”概念推到显眼地位的是哈贝马斯的弟子、法兰克福第三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阿克塞尔 ·霍耐特[6]。 通过“承认 ”理论,霍耐特奠定了自己在当代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 (法哲学)领域的声望和影响力。[7]《为承认而斗争 》是霍耐特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历史回顾:黑格尔的原始观念”、“体系再现:社会承认关系的结构”以及“社会哲学的展望:道德与社会的发展”。正如霍耐特在著作标题中所指出的:他的“承认”概念继承和改造了黑格尔的“承认”概念。
    在《为承认而斗争》中,霍耐特不仅推动了批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系统阐发了自己的“承认”概念。首先,作为社会研究所的第三代掌门人,批判理论的继承者,霍耐特的写作着眼于对批判理论的进一步推动,对于“承认 ”概念的阐释也不例外。一方面,“承认”概念是霍耐特整合福柯理论和批判理论的结合点。从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批判哲学传统和后结构主义的文化批评思潮渐渐合流。霍耐特在他的博士论文《权力的批判 》中就致力于将福柯的学说整合到批判理论 (特别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理论定向。他把福柯的知识 /权力结构分析从相当狭隘的知识论和符号学领域之中解放出来,整合到视野更加广阔的社会理论之中,揭开了权力批判的新维度。《权力的批判》的终点恰恰是《为承认而斗争 》的起点。正如霍耐特在《为承认而斗争 》的导言中所言:“这项研究 (《为承认而斗争》)与我在《权力的批判》中得出的结论密切相关:任何一种力求把福柯历史著作的社会理论内涵整合到交往行为理论构架中的努力,都必须依赖于具有道德动机的斗争概念 ”。[8]“道德动机的斗争概念 ”也就是“为承认而斗争 ”的概念,可见,《为承认而斗争》继续了《权力的批判》的思路,从理论内部拓展了批判理论研究的维度。另一方面,霍耐特着力在后形而上学的视野中,沿着哈贝马斯的思路,继续为批判理论重构规范,以克服社会批判哲学的内部危机。在一次访谈中,霍耐特指出,要弘扬自己学派的批判精神、延续社会批判哲学的大业,就必须走规范性和经验性相融合的路子,而重要的是继续重构在第一代批判理论家那里被淡化的规范。可是,到哪里去寻找重构规范的思想根源呢? 在《为承认而斗争》中,他指出了一条返回本源之路———返回到早期的黑格尔,也就是返回到黑格尔的“承认”概念。
    其次,对于黑格尔的“承认 ”概念来说,霍耐特的贡献不仅在于在当代哲学、法学语境中对它加以复活。更为重要的是,霍耐特向米德 (G. H. Mead)的社会理论寻求经验支持,运用米德的社会心理学改造早期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在黑格尔的原始洞见与我们的思想处境之间搭起桥梁,成功地对黑格尔的规范性概念做出了经验性转化:“人类主体同一性来自于主体间承认的经验,这一思想在米德的社会心理学中以自然主义思想为前提得到了最彻底的发展。甚至在今天,他的学说也仍然包含着一种最合适的手段,用来在后形而上学框架中重构青年黑格尔的主体间性理论”。[9]
    最后,霍耐特区分了现代社会的三种重要的承认形式———爱、权力和团结,展开了一种规范社会理论的构建,并表达了德性生活的理想。正如晚近的德里达在《友爱的政治》、哈贝马斯在《后民族结构》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对共同体团结的愿望,霍耐特也通过对“承认 ”概念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自己的理论蓝图。在霍耐特看来,道德生活的理论基础不仅可以上溯到黑格尔那里,恩斯特 ·布洛赫有关侮辱与人格完整的论述更是可以提供许多启发。正因
    为“承认”概念的背后是一种道德特殊主义,因此,“承认 ”实践才能够避免道德行为中的侮辱与损害。[10]
    综上所述,“承认 ”概念与批判理论的结合、对“承认”概念的经验性修正、德性生活理想的阐发等,都集中体现在了《为承认而斗争 》这部著作当中。因此,这部著作不仅奠定了霍耐特在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学术地位,而且也把“承认”概念推到了当代实践哲学理论的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