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元明清小说命名研究的世纪考察(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 程国赋 参加讨论

    2.关于《红楼梦》人物命名的研究。
    赵冈《红楼梦里的人名》认为《红楼梦》中人物的命名遵守两个原则,第一是以人名暗隐具有特殊含义的字;第二是把配角人物如丫环书童配成一套。[87]傅继馥《〈红楼梦〉人物命名的艺术》认为《红楼梦》作者通过命名正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88]陈诏《〈红楼梦〉人名考辨》就《红楼梦》的人物命名进行分类论述,[89]倪春元、徐乃为《〈红楼梦〉人物姓名的语言艺术》、[90]胡文炜《〈红楼梦〉命名欣赏》[91]考察贾府几代人的命名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富贫轮回观念。邓进《〈红楼梦〉女性命名研究》专论《红楼梦》中女性人物命名。[92]胡文彬《〈红楼梦〉与中国姓名文化》就《红楼梦》中的姓氏及其隐喻性加以阐述,对《红楼梦》人物的命名艺术进行探讨,总结其特点,论述较为全面。[93]
    关于《红楼梦》书中具体人物命名的研究,笔者择其要者概括如下:
    (1)贾宝玉。据周伦苓等选编《周汝昌〈红楼〉内外续〈红楼〉》,周汝昌认为贾宝玉实名贾瑛,并对“瑛”的涵义加以解读。[94]张晓琦《宝玉等人命名与康熙帝位关系考》认为宝玉原型为顺治之位的合法继承人。宝钗、黛玉都是隐写宝玉与帝位关系的。[95]此文缺乏足够的证据。
    (2)林黛玉。张其信《红楼梦偶评》认为:“命名之意,宝、黛二人各分宝玉之一字,后面曲文,宝、黛为首……明明以宝、黛二人作主。”洪秋蕃《红楼梦抉隐》认为黛玉之名意在待宝玉也,非宝玉不嫁。徐乃为《黛玉初名代玉考辨》认为黛玉初名代玉,寓意因谢世而被替代的“玉”。[96]
    (3)薛宝钗。洪秋蕃《红楼梦抉隐》认为:“薛,雪也,有阴冷之象。林遇雪,则无欣欣向荣之兆,而有萧萧就萎之忧。”又认为:“宝钗者何?宝差也。谓贾母、王夫人以宝钗为宝,识见差谬也,贬之也。”吴世昌《红楼梦探源外编》通过分析大量古代诗词中以“宝钗”寓意“分离”的事例阐述“宝钗”命名的含义。[97]霍胜健《薛宝钗姓名新解》认为“宝钗”全称“金钗石斛”,可入药,而不是一件嵌有金玉珠宝的首饰。[98]宋淇《薛与雪》认为“雪”代表的是纯洁、冰冷,象征着宝钗对宝玉的感情远较黛玉为含蓄而收敛。[99]
    (4)王熙凤。话石主人《红楼梦本义约编》、洪秋蕃《红楼梦抉隐》均认为王熙凤寓意“趋奉”。陈诏《〈红楼梦〉人名考辨》认为王熙凤之“凤”繁体字“鳳”拆开是“凡鸟”二字,标明曹雪芹对惯于弄权的凤姐深含贬义。[100]李劼《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认为王熙凤谐音稀凤,意谓一个鲜见的具有男性阳刚之气的强硬女子。[101]
    (5)史湘云。洪秋蕃《红楼梦抉隐》称:“湘上闲云,故湘云以名。”寿鹏飞《红楼说丛》认为:“史湘云者,作者自喻,寓史笔之意也,故姓史。”[102]陈邦炎《〈梅溪词〉与史湘云》认为史湘云命名出自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一词。[103]
    (6)袭人。清代姚燮《红楼梦总评》指出“花袭人者,为花贱人也。命名之意,在在有因。”陈其泰在《红楼梦回评》第77回《俏丫环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中评曰:“兵法,掩其不备曰袭。衣裘,掩而不开曰袭。文辞,剽窃他人曰袭。袭人之名,作者殆兼取三者之义乎?”吴世昌《红楼梦探源外编》称:“‘袭人’者,乘人不备时暗中对人的袭击也。”[104]李劼《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认为:“袭人的特点是以温柔暗中伤人,所以叫做花袭人。”[105]张锦池《红楼梦考论》认为:“盖‘花袭人’者,于‘似桂如兰’的‘花’气中偷‘袭’无辜之‘人’,奸而近人情者也。”[106]林冠夫《袭人的名字》认为袭人名字出自屈原《九歌·少司命》和卢照邻《长安古意》。[107]刘伯茹、邓天中《从贾宝玉对袭人的重命名看袭人》认为从贾宝玉对袭人的重命名可以看到一个美丽贤惠的“花珍珠”到工于心计、背后算人的“袭人”的异化过程。[108]
    (7)紫鹃。周策纵《红楼梦案——周策纵论红楼梦》认为紫鹃名字出自唐代诗人蔡京《咏子规》。[109]孔令彬《从人物命名看袭人与紫鹃形象的平面设计及其文化意蕴》认为紫鹃的命名更多表现了作者对林黛玉的形象性格命运的构思;紫鹃与雪雁两个丫头的命名取认又恰好含蕴了黛玉思归的愿望和终不得归的悲剧结局。[110]
    (8)秦可卿。最早对秦可卿命名作出解释的是脂砚斋,他以为“秦”谐“情”字。20世纪40年代,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提出作者对秦可卿持贬斥的态度,故秦可卿命名的谐音当为“情可轻”。[111]张锦池《论秦可卿》认为曹雪芹以“秦氏”谐“情字”,把秦可卿作为“情”的幻身。[112]林春分《秦可卿别论》认为秦可卿即“情可倾”之谐音。[113]严安政《“兼美”审美理想的失败——论曹雪芹对秦可卿的塑造及其他》认为秦可卿的谐音为“情可亲”。[114]刘上生《走进曹雪芹——〈红楼梦〉心理新诠》认为秦可卿的谐音为“秦可亲”。[115]俞晓红《红楼梦意象的文化阐释》认为秦可卿是“情可情”意义的寄托,代表了小说中所有施情于可情之人的爱情故事的共同特征。[11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