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世界湖泊文化中,中国的鄱阳湖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悠久的历史沿革、深厚的文化底蕴、闪耀的作家群体,与俄罗斯贝加尔湖、美国肯塔基湖,以及中国的青海湖、洞庭湖等并列“世界十大名湖”。历代以来环绕在鄱阳湖周边的湖泊文化景观、文学现象及其诗人、作家群体,他们的时空履痕,他们的创作实践以及他们的文学生态,形成了独特的鄱阳湖文学景观。环鄱阳湖地域的文学特质、文学景观及其文学传承,大可以演奏一部洋洋洒洒、气势恢宏的鄱阳湖之歌。 关键词:湖泊文化;环鄱阳湖地域;文学景观;鄱阳湖文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项目(赣社规字[2013]13号)《环鄱阳湖诗人群体暨文学生态研究》(课题编号[13WX2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余和生(1955— ),男,江西乐平人,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教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一、环鄱阳湖地域的文学特质 环鄱阳湖地域文学景观,指的是历代以来环绕鄱阳湖所形成的诗人、作家群体、文学流派、文学生态。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湖泊文化;二是环鄱阳湖地域;三是文学景观。鄱阳湖以其迷人的魅力,赢得过历代以来众多诗人的缘情礼赞,形成了独特的鄱阳湖文学景观。 1、环鄱阳湖地域文化概念环鄱阳湖地域指的是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南昌、上饶、景德镇、九江所治的江西北部滨湖地带,历代以来传承着的一个文学现象,我们称之为“环鄱阳湖地域文学景观”,或直接称之为“鄱阳湖文学”。以地域表征文学现象,历代以来并不乏先例,如先秦时的庄惠“濠梁之辩”,魏晋时的“邺下文人”,宋时的“江西诗派”、现代的“白洋淀派”等等。本文所要考论的,正是环绕在鄱阳湖周边的历代诗人、作家群体及其文学景观。历史上鄱阳湖由于名称的不一致,造成过诗人、作家作品主题表述的分散,鄱阳湖之歌唱得似乎不是那么响亮,这一隐藏着的遒拔劲秀的诗苑奇葩,虽常有人赏顾却往往不得其宗,他们的时空履痕,他们的创作实践以及他们的文学生态,我们有必要作一些发掘性的研究,或可找到一些解析的基点,还鄱阳湖应有的文学史地位。 2、环鄱阳湖地域作家群体环鄱阳湖地域作家群体,主要包括环鄱阳湖地域的流寓作家群体、环鄱阳湖地域的外围作家群体和环鄱阳湖地域的湖畔作家群体。从时间跨度来看,环鄱阳湖地域作家作品繁盛时期是秦晋、唐宋,最有影响的著名诗人大多出现在这一时期,这与秦晋、唐宋间该地域人文荟萃、文学繁荣、经济领先等国情比较一致;从空间分布来看,环鄱阳湖地域作家、群体、文学生态等地域分布并不平衡,以鄱阳湖为基点,呈现出三个文学圈——流寓作家群体、外围作家群体和湖畔作家群体。而且,越往里走作家人数越多、名气相对越小;越往外走作家人数越少、名气相对越大;从学术传承来看,环鄱阳湖历代著名作家、文学流派表面上看不出明显的师承关系,但由于有鄱阳湖作为文学传承的最重要载体,作家作品、流派风格莫不呈现出湖泊文化的影响与强势融合。 3、环鄱阳湖地域文学研究在世界湖泊文化中,中国的鄱阳湖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悠久的历史沿革、深厚的文化底蕴、闪耀的作家群体,与俄罗斯贝加尔湖、匈牙利巴拉 顿湖、芬兰奥卢湖、美国肯塔基湖、新西兰北岛卢托鲁阿湖、肯尼亚纳库鲁湖、日本琵琶湖,以及中国的洞庭湖、青海湖并称“世界十大名湖”。并于2012年8月正式签署《缔结友好名湖协议书》,以寻求在信息共享、文化旅游、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世界名湖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至于湖泊文学,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有过一个“湖畔诗派”,诗作赞美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友谊、爱情,清新自然、青春亮丽、富有哲理;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时依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而创作的《瓦尔登湖》,区别于先前的文学作品,记录了他对自然巨细靡遗的描摹和引申;1922年春,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在杭州西子湖畔成立湖畔诗社,出版诗合集《湖畔》而被誉为“湖畔四诗人”。 20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生态批评家、哈佛大学杰出学者劳伦斯·布依尔曾预言:我非常有信心的认为,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相当一贯地以眷恋土地的思维方式思考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在生态批评这一层面上被怀疑“失语”的中国文学理论非常适时地获得了一次很好的与西方对接的机会,期待中国的生态批评家在这一领域里作出卓越的贡献。[1] 21世纪以降,江西本土的研究者对鄱阳湖文学现象作过一些研讨。2002年,江西都昌人,作家、诗人董晋先生推出力作《论鄱阳湖文学风格流派》一文,[2]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湖口人杨叔子就此发出了“为鄱阳湖文学叫好”的热情洋溢的致辞;2005年3月,吴海、曾子鲁主编的《江西文学史》,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勾勒了江西文学从晋唐至20世纪末发展的历史线索及整体轮廓,其中涉及了鄱阳湖的地域概念;之后,傅修延先生在《生态文明与地域文化视阈中的鄱文化》中提出“鄱文化”观点;[3]2012年,夏汉宁研究员的《宋代江西文学家的地理分布》、[4]彭民权的《文学地理学视阈下的鄱阳湖文学研究》相继面世。[5]这些有关“鄱阳湖文学现象”的研究,揭开了鄱阳湖文学研究的帷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