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孙犁与贾平凹的文学互动(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争鸣》2015年第20151期 张莉 参加讨论

    几年后上了大学,贾平凹看到同宿舍的同学读《白洋淀纪事》。翻了几页,他大吃一惊:“我在水库工地读的就是这本书!”⑥当然,《白洋淀纪事》不仅是他当年的启蒙读物,还是他当年在水库工作时写作的范本,这本书引发了他巨大的写作热情。
    “我已经买了一个硬皮的日记本,是用每天的两元钱补助买的,开始了记日记。我的日记并不是每日记那些流水账,而是模仿了《白洋淀纪事》的写法,写我身边的人和事。我竟然为我的记述才能感动了。写完一段就得意忘形,念给身边人听。大家听得十分开心,说写某某写得像,写某某还没写够,又讲某某的趣事。日记本平时是在枕头下压着的,我不在时常被人偷偷拿去当众念,竟还流传到别的连队,我写作的热情全是被这些煽动起来的。”⑦
    以回忆录为证,将孙犁视为青年贾平凹的写作“偶像”并不为过。那么,在全然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到孙犁对《一棵小桃树》的夸奖,年轻人当时是何种心情?《一匹骆驼》里,贾平凹忆起往事:“两年前,当我发表了一篇小小的散文,孙犁偶尔看到了,写了一篇读后感的文章。对于他的人品和文品,我很早就惊服的五体投地,我一个才练习写作的小青年的一篇幼幼稚稚的散文,倒得到他的笔墨指点,这使我很激动,也鼓起了我写散文的勇气。”⑧
    评《一棵小桃树》的文章后来发表在1981年7月《人民日报》上。现在,并不清楚是从什么渠道贾平凹提前看到了这封信,很有可能是发表《一棵小桃树》的天津编辑转给了他。他很快给孙犁写了一封信。“万没想到,就在他收到我信的三个小时后,他便给我回了一信,谈了许多指点我写散文的见解。”⑨这是孙犁写给贾平凹的第一封信⑩:
    平凹同志:
    今天上午收到你十二日热情来信,甚为感谢。
    我很早就注意到你的勤奋的,有成效的劳作,但我因为身体不行,读你的作品很少,一直在心中愧疚。“五一”节在《文艺周刊》,看到你短小的散文,马上读了,当天写了一篇随感:《读〈一棵小桃树〉》,寄给了《人民日报》副刊版,直到今天还没有信息,我已经托人去问了。如果他们不用,我再投寄他处,你总是可以看到的。
    文章很短,主要是向你表示了我个人衷心的敬慕之意。也谈到了当前散文作品的流弊,大致和你谈的相似,这样写,有时就犯忌讳,所以我估量他们也可能不给登。近年来我的稿子,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不足怪也。
    你的散文的写法、读书的路子,我以为都很好,要写中国式的散文,要读国外的名家之作。泰戈尔的散文,我喜爱极了。
    中国当代有些名家的散文,我觉得有一个大缺点,就是架子大,文学作品一拿架子,就先失败了一半,这是我的看法。我称你的散文是不拿架子的散文。
    读书杂一些,是好办法。中国哲学书(包括先秦诸子)对文学写作有很大好处,言近而旨远,就使作品的风格提高。所谓哲理,其实都是古人说过的,不过还可以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发挥。《红楼梦》即是如此成功的。
    在创作方面,要稳扎稳打,脚步放稳。这样前进的人,是一定成功的。
    等我再读一些你的作品,再谈吧。
    1981年5月15日下午3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