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移民文学写作与传播已经是一种文学史存在 文学史写作总是在文学发生与存在之后。新移民文学创作相对华文(汉语)的原产地来说,是一种离境写作,然而对于中国大陆来说,这些文学是墙外开花墙内香。表现中国经验,反映中国问题的新移民文学,在大陆受关注的程度,都超过了他们现在的居住国,是大陆文学界给予了他们以更热情的接受和积极的评价,力量雄厚的大陆学术界还能够给予他们规模化的研究。中国大陆的各种文学奖项,也一视同仁地对待新移民文学。以中国作协下属的中国小说学会一年一度的小说排行榜为例,该排行榜自新世纪以来,已连续举行十四届年度小说排行榜,而从一开始,就把新移民小说纳入评选范围。新移民小说几乎每年都有作品上榜,并且不乏榜首之作,如旅美作家严歌苓就以《小姨多鹤》和《陆犯焉识》两次登上长篇小说榜首,还摘取了三年一次的中国小说学会大奖。旅加作家张翎也获得过特别奖。通过小说排行榜,已有多名新移民小说家在中国大陆广为知名,作品引起评论研究界的关注。中国小说排行榜是文学初始经典化的一种方式,属于文学批评活动。这种动态的文学批评,正为静态的文学史写作打下了基础。 除了排行榜和评奖,出版和文学评论研究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和文学史写作基础。新移民小说作家群被称为“新时期文学的海外军团”,说明新移民文学在中国大陆被视为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的组成部分。近些年,大陆出版界纷纷组织出版新移民小说集,如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世界华文作家小说库》里,就包含有《刀锋下的盲点》《下城急诊室》(施雨)、《美国情人》(吕红)、《纽约有个田翠莲——陈九中短篇小说选》(陈九)等多部小说,主要展现了新移民在寄居国的拼搏经历及生活面向。单行本的新移民小说名作,则因小说排行榜、评奖和评论的放大效应,出版社更是争相出版,赢得了更大的读者群。这些作者为外籍的新移民小说,在大陆正式出版后,在读者、评论家和研究者手里得到了价值实现,它的思想内涵及审美价值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其中所携带的作者从异域所感染来的带有普世性的人文价值观念,参与了民族精神文化的构建和人格的改造,与大陆作家创作的当代文学承载了相同的社会文化功能,它所具有的思想与艺术新质,对当代文学的创新与发展也起了促进作用。毋庸置疑,这些新移民小说已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有机构成部分,进入文学史自不待言。 建立在出版传播和阅读欣赏基础上的评论研究,本身就是文学史实践的初级形式,其中也包括文学史写作。大陆的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筚路蓝缕开辟新地以来,经几代学者的努力,及今已发展为可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并行的独立学科,以中国之大,专职从事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学者已数以百计,加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时有人客串华文文学研究,或者径直将新移民小说等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范围,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其中关于新移民小说的评论研究文章数量甚火,专著亦已见诸坊间。以上在在说明新移民小说的出版传播与评论研究已构成一种文学史存在,不容否认。 总而言之,新移民小说在世界华文文学中具有贴近中国经验的先天优势,创作主体与大陆文坛关系更为密切,作品传播拥有更广大的市场,评论研究与之最少隔膜,它实质上是大陆新时期文学的离境写作,而又吸收了作家从居住国吸收的异质文化因素,可看作中国当代文学富有新质的组成部分,有足够的依据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将新移民小说从“海外华文文学”中离析出来,讨论它与中国大陆的当代文学的血亲关系,着眼的是文学批判历史和剖析人性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审美作用,而非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学术设计考虑。新移民小说的写作是创作主体在跨文化场景中视界融合的产物,将其置于中国当代文学中呈现出新的色谱,效果是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给中国大陆作家以艺术启示,也挑战和修正了大陆作者的期待视野。但随着中国大陆作家和读者的视野拓展,新时期文学在本土上也能实现处理中西文化冲突的经验,则新移民文学即使随着创作主体异域经验的加强而质地翻新,大陆中国当代文学的与之融汇仍无窒碍。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讨论新移民小说的入史问题不得不征用已成历史的“海外华文文学”这一概念,它不意味着“世界华文文学”这一概念在内涵上需要做新的限定,同时,在强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一国别文学史的合法性时,也不否认“华语语系文学”④和“汉语新文学”⑤这两个概念提出并运用的积极意义。 注释: ①倪立秋:《新移民小说研究》,16-17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②陈国恩:《海外华文文学不能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1期。 ③陈国恩:《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载《南方文坛》2009年第1期。 ④参见王德威《华语语系文学:边界想像与越界建构》(《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史书美《反离散:华语语系作为文化生产的场域》(《华文文学》2011年第6期)、李凤亮、胡平《“华语语系文学”与“世界华文文学”:一个待解的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朱崇科《华语语系的话语建构及其问题》(《学术研究》2010年第7期)、《再论华语语系(文学)话语》(《朱崇科的日志》网易博客2014年2月20日)等文对这一概念的讨论。 ⑤朱寿桐主编有《汉语新文学通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在“绪论”里对“汉语新文学”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做了阐释。另有黄维梁比较“华语语系文学”与“汉语新文学”概念之优劣的文章《学科正名论:“华语语系文学”与“汉语新文学”》,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