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谢表是臣属向皇帝谢恩的文章。谢表文体是在宋代定型的,而且文采斐然、数量丰富。这与宋代官制和科举有关。宋代谢表使用四六骈体,格式严格,崇尚用典,修辞讲究斟酌得体。宋代兴起的《四六话》对谢表多有论说。明代文章家认为前代谢表有“三体”,即古体、唐体、宋体。宋代谢表内容结构通常分四个层次:破题、自白、颂圣、表态。谢表的变体有状、札子、戏拟谢表、虚拟谢表、代拟谢表等。 【关 键 词】宋代/谢表文化/文体形态 【作者简介】张海鸥,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表是臣属向皇帝谢恩的文章,是古代公文的上行文。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凡官员升迁除授、谪降贬官,至于生日受赐酒醴、封爵追赠等等,均有谢表”。[1]明代胡松《唐宋元名表原序》称:“是学也,昉于汉魏六朝,盛于隋唐,而极于宋”。[2]“极于宋”包括用得多、文体定型、文采斐然等意。 现存宋代谢表文献较多,但未见专门的研究成果。在一些研究骈文的论著中,谢表有时会被提及,如刘麟生《中国骈文史》、[3]曾枣庄《论宋代的四六文》、[4]施懿超《宋四六论稿》[5]等。施著论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的四六文时,涉及其谢表。也有少数专题研究涉及某些谢表,如吴在庆《韩愈在潮州的思想与心态考论——以〈潮州刺史谢上表〉为中心》。[6]关于谢表的文体发展、文体形态等问题尚无专门的研究成果。本文先追究谢表的文体源流,然后对宋代谢表文化、文献、文体形态等进行研究。 一、谢表的文体源流 (一)谢章、谢表之文体发生。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将谢表的文体起源追溯到周代:“周监二代,文理弥盛。再拜稽首,对扬休命。承文受册,敢当丕显。虽言笔未分,而陈谢可见。范文澜注:《诗·大雅·江汉》第七章笺云:‘拜稽首者,受王命策书也。臣受恩无可以报谢者,称言使君寿考而已。’”[7]范注引用的例子,是口头谢恩而不是书面谢章。刘勰说的“言笔未分,而陈谢可见”,也只是说当时有“陈谢”之礼。至于致谢文书,《晋书·刘寔传》载其《崇让论》曰: 人臣初除,皆通表上闻,名之谢章,所由来尚矣。原谢章之本意,欲进贤能以谢国恩也……唐虞之时,众官初除,莫不皆让也。谢章之义,盖取于此。[8] 上古谢章无存,刘寔是根据传说对谢章进行解释。按照他的解释,上古谢章用于辞命让贤。“谢”首先是谢恩,其次是谦让谢绝。这与刘勰对汉代谢章的解释不一样,《文心雕龙·章表》: 汉定礼仪,则有四品:……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9] 从现存汉、魏、晋时期谢章和谢表文献看,“章以谢恩”是清楚的,如曹植《改封陈王谢章》《封二子为公谢恩章》、沈约《为安陆王谢荆州章》、江总《为陈六宫谢章》。“表以陈请”的情况有点复杂。“陈请”就是陈说某种诉求。如后汉蔡邕《巴郡太守谢表》,据笔者所见,这是现存最早的谢表,也是后汉现存唯一的谢表,全文392字,散文体,但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以下节录数句以明其大意及语体: ……五府举臣任巴郡太守……非所敢安……愿乞还诏命!……宣畼圣化,导遵和风,非臣才力所能供给。必以黍辱烦污圣朝。幸循旧职,当竭肝胆从事,筋绝骨破,以命继之。[10] 这篇谢表写于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内容符合刘勰说的“表以陈请”,核心用意并非受命致谢,而是不愿接受任命巴郡太守。感激涕零的话都是推辞任命的铺垫,反复陈说的目的是请求皇帝收回任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