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文对苗族古歌的研究主要分为几大方面:文本翻译整理、多媒体记录、外部研究、内部研究和一些重要基本问题的梳理等。翻译整理既是研究的内容之一,更是研究的基础。虽然过去苗族古歌有过几个汉译本,但吴一文在研究实践和梳理其他学者的成果时深深感到,没有苗文原文,仅凭汉语译文的研究难以登堂入室,有时还会因译文的不准确导致望文生义,甚至错误百出。基于此,他和他的父亲对所搜集的古歌苗语原文,进行了苗汉对照整理翻译。正在此时,由于贵州民族出版社的倡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马克·本德尔博士的加入,使《苗族史诗》苗汉英文对照版的诞生成为了必然。该书汉译以七言为体,信、达、雅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六七百条汉语、英语注释,有助于苗、汉、英语读者的阅读理解。此书出版后随即在国内外史诗学界引起积极反响。有学者在书评中指出:该书是“苗族文化史上一个标志性经典文献,它既填补了中国苗族古代典籍多语对照译本的空白,又为逐渐成为国际显学的苗族古歌学搭建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2012年11月,在史诗研究国际峰会上被学者誉为“跨国合作的经典文本”。这部80万字的成果获得贵州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在当今时代,如何采用多媒体方式科学、全面、立体记录类似苗族古歌这样活形态口头传统的演述?这是一项紧迫而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项目《苗族史诗(黔东南)》的获准立项,为吴一文实现这一夙愿提供了便利。他和学术伙伴们冒着严寒酷暑六进苗乡,对原汁原味民俗文化背景下苗族古歌的演述进行了录音、录像,对演述人进行苗语访谈并用多媒体记录。这是目前唯一综合采用该手段对苗族古歌进行科学采录的成果。同步录音、录像古歌实景演述9小时,文本近4000行。尤其让他欣喜的是,在这项田野调查中,采集到了原本以为失传了的苗族古歌《哈勇黎》。这部约1000行的古歌,因极具悲剧性叙事,一般场合不能演述,以致学术界和民间过去都以为失传了,这一发现为苗族古歌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为研究苗族古歌及其文化,20多年来,吴一文坚持每年到苗乡做至少三四次田野调查,一个节日活动、一项简单祭祀、一次婚嫁回门、一栋新房落成……都留下他的身影,连续15个春节,他都在苗乡、在歌海中度过。 30岁那年出版的《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是吴一文研究苗族古歌的处女作,它立足苗族古歌原文、立足扎实田野调查、立足苗族文化生态。从苗族古歌所反映的苗族族源、族称、迁徙,到社会形态、民族关系、支系关系;从哲学思想、原始宗教、婚姻家庭、人生礼俗,到农牧林业、手工业、天文历法等无所不包。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苗族古歌热”以来,第一部也是目前仅有的一部对苗族古歌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系统、全面研究的著作。苗族学者李炳泽曾评论其为“一百年来(苗族古歌)资料收集和研究的积淀,是集大成之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