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明确提出“明清江南小说文化”的概念,认为:明清江南地区,小说生产、阅读及其社会影响,已然是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并成为区域文化构成的重要部分。文中从明清江南小说生产与小说消费、江南戏曲曲艺中的小说故事传播、江南社会生活中的小说文化元素三个方面,论述了明清江南小说文化之构成,展示了其盛况,揭示了明清江南思想观念与发达的小说文化之内在关系。 【关 键 词】明清江南小说文化/生产消费/故事传播/小说元素 【作者简介】冯保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清代嘉定钱大昕有云:“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子弟之逸居无教者多矣,又有此等书以诱之,曷怪其近于禽兽乎?世人习而不察,辄怪刑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中于人心风俗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有觉世牖民之责者,亟宜焚而弃之,勿使流播。”① 钱大昕以小说为诲淫诲盗之书,认为“子弟之逸居无教者”受其诱惑而“近于禽兽”,因此刑狱日繁,盗贼日炽,进而主张严加禁毁,“焚而弃之,勿使流播”,此固本末倒置之论。但钱氏察觉到小说可以“尽相穷形,津津乐道”,富有吸引力,拥有广泛的受众,有宗教般的魔力,之于人心风俗影响深巨,则不失其敏感深刻。小说“未尝自以为教也”,名之曰“教”,在钱氏,无非显言之,大言之,欲耸人听闻,以引起当道者高度重视;但从文化层面理解,以小说与儒、释、道抗衡,殊堪注意。钱大昕的时代,在他的家乡江南地区,小说的生产、阅读及其社会影响,已然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并为区域文化构成的重要部分,小说文化的存在,毋庸置疑。 一、明清江南小说生产与小说消费 小说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它的生产,包括了从编写到出版的整个生产过程。作为文化商品的小说,这里主要指通俗小说。 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之前,通俗小说的出版,其时间大体能够确定者,仅寥寥数种:嘉靖元年北京司礼监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年间北京都察院刊《水浒传》;嘉靖二、三十年间(1541-1551)钱塘洪楩刊《六十家小说》;嘉靖三十一年(1552)建阳杨氏刊熊大木撰《新刊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嘉靖三十二年(1553)建阳杨氏刊熊大木撰《新刊参采史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嘉靖年间建阳杨氏刊熊大木撰《南北宋两传演义》;隆庆三年(1569)四香高斋刊沈孟柈撰《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万历十六年(1588)建阳杨氏刊熊大木撰《京本通俗演义按鉴全汉志传》;万历十九年(1591)金陵杨氏刊佚名《新锲龙兴名世录皇明开运英武传》。元末明初创作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除外,自嘉靖元年(1522)迄于万历十九年(1591),凡69年时间,新编写作品仅有7部,作者6位(钱塘2位,建阳1位,佚名1位),刻印地域分布于建阳、钱塘、金陵三地。应该说,这只是通俗小说生产的发轫期。 万历二十年(1592)以后,迄于明朝灭亡,凡52年,去其重复,新刊小说约72种,小说生产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具体分析,万历、泰昌年间新刊小说约40种(建阳刊27种,金陵刊5种,苏州刊4种,其他地区4种)。小说作者(或题评点者),南直以南京、苏州为主,约9位,编写(或评释)小说9部;江西约6位,编写(或校正)小说8部;浙江约5位,编写小说5部;福建3位,编写小说6部;广州1位,编写小说1部;其他不详。考虑到其中江西、广州等地作者可能为建阳书坊雇佣,并在建阳编写小说,如此,建阳作者有11位。而南直与浙江作者总和约13位。据此可知,万历泰昌时期的通俗小说领域,江南与建阳双峰并峙,皆为中心。天启、崇祯两朝,新刊小说约32种(杭州刊11种,苏州刊11种,建阳刊5种,南京刊4种),江南已经明显超越建阳,成为小说刻印中心。从作者来看,江南作家分布于苏州、杭州、湖州、扬州、南京,约17位,编写小说24部;其他不详。小说编写队伍,也已集中于江南,江南并成为通俗小说创作编写中心。 据相关资料统计,明清刻印通俗小说者金陵约计34家,刻印小说91部,去其重复,刻印通俗小说约50余种;苏州约73家,刻印通俗小说作品226部,去其重复,约160余种;杭州约计34家,刻印作品71部,去其重复,约60种;光绪年间,上海出版小说的书坊、书局、报馆等如雨后春笋,粗略统计,约有180余家。其中刻印出版小说在5种以上者,约30家。如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前言》中说:“在近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绝大部分作品都出自上海,上海的出版机构以及刊载小说的期刊也最多,而当时的重要作家基本上也都在此地区活动”②。以小说作者及评点者而论,明清两代,大体能够判定江南作者(或在江南创作编写小说者)约210位,其中明代约43位,清代约167位;小说评点家(或在江南评点小说者)约62位,其中明代20位,清代42位,呈现出群星璀璨之繁盛局面。 尤为重要的是,明清小说史上的创作和评点大家及其作品,小说版本史上诸多精刊名刊之本,均与江南存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名著如《三国演义》,其作者罗贯中,或称之为“杭人”③、“钱塘人”④,其籍贯未必杭州,却与杭州关系密切,甚至有可能在此完成了小说创作。该书最早刊本嘉靖元年刻庸愚子(金华人蒋大器)序中透露,其最初正是在江南流传。有学者推测,此本很可能即刊于江南特别是南京⑤。该书刊本,如金陵周曰校万卷楼《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苏州绿荫堂《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苏州《钟伯敬先生批评三国志》、金陵翼圣堂《李笠翁先生批阅三国志》、李渔序醉耕堂刊《四大奇书第一种》(毛评初刻本),均为名刊,特别是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本出版后,更成为该书最流行的一个定本。《水浒传》之作者施耐庵,据载曾客居苏州,为张士诚幕僚;其版本如杭州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无锡叶昼评点)、苏州袁无涯刊《新镌李氏藏本忠义水浒传》(袁无涯评点)均为名刊,崇祯十四年(1641)贯华堂刊苏州金圣叹评点删定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出版,成为有清一代最风行的本子。《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南直淮安人,曾读书南京,其最早与最佳刊本,即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此外如袁于令题辞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汪象旭刊《西游证道书》、金陵世德堂刊《西游真诠》,亦《西游记》重要版本。《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是否南兰陵人有待确证,但首先披露该书抄本消息者袁宏道,万历二十四年(1596)在吴县县令任上,其消息来源,则得之于松江华亭人董其昌;该书之首印本万历四十五年(1617)《新刻金瓶梅词话》,一般认为刻于苏州;《新刻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刻于杭州;张竹坡评刊《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为有清一代最流行的版本,其与南京、扬州、苏州关系甚密。苏州冯梦龙编辑“三言”、编撰《新列国志》,其“三言”之原刊本:苏州天许斋刊《古今小说》,金陵兼善堂刊《警世通言》,苏州叶敬池刊《醒世恒言》,均出之于江南。湖州凌濛初编写“两拍”,其原刊本苏州尚友堂刊《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均在江南。江南杭州陆人龙编写《型世言》,杭州周楫编写《西湖二集》,湖州董说编写《西游补》,金华李渔在杭州编写小说《无声戏》、《十二楼》。文言小说巅峰之作《聊斋志异》的最早刻本,为杭州鲍廷博初刻青柯亭本。《醒世姻缘传》“传自武林,取正白下”(东岭学道人识语),最早在江南流传刻印。吴敬梓在南京创作《儒林外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其“秦淮风月”和“扬州旧梦”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基础。该书成一百二十回全帙,苏州人程伟元居功甚伟。李汝珍《镜花缘》初刻于苏州。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均首刊于上海。其例甚多,不胜枚举。谓江南为通俗小说的生产中心,绝非虚誉。 明清江南不仅是小说商品的生产中心,亦为其消费中心。明人赵琦美《酉阳杂俎序》中说:“吴中缠市闹处,辄有书籍列入檐蔀下,谓之书摊子,所鬻者悉小说、门事、唱本之类。”⑥这是在闹市处摆设书摊,贩卖大众通俗读物。胡应麟云:“凡武林书肆,多在镇海楼之外,及涌金门之内,及弼教坊,及清河坊,皆四达衢也。省试则间徙于贡院前,花朝后数日则徙于天竺,大士诞辰也。上巳后月余,则徙于岳坟,游人渐众也。……自馀委巷之中,奇书秘简往往遇之,然不常有也。”⑦此乃据时节变化,在热闹处设摊,以便读者。江南书贾不仅生产小说售卖,还从外地书商手中换取未刊之书销售,如道光十八年(1838)江苏按察使裕谦告谕中说:“访闻苏城坊肆,每将各种淫书翻刻市买,并与外来书贾私行兑换销售,及钞传出赁,希图射利。”⑧这充分反映出江南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 小说抄本在江南的流行,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其在江南受欢迎的程度。成化年间昆山叶盛《水东日记》中载:“今书坊相传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农工商贩,抄写绘画,家蓄而人有之。痴骏妇女,尤所酷好。”⑨江南小说抄本的存在由来已久。据钱希言说:“武宗南幸,夜忽传旨,取《金统残唐记》善本。中官重价购之肆中,一部售价五十金。”⑩此重价所购之《金统残唐记》善本,必然也是江南书肆中抄本。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评说:(《三国志演义》)“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如此“争相誊录”,抄本流传,自然包括了序作者生活的江南地区。《金瓶梅》早期抄本流传,也集中于江南文人圈(或当时身在江南的文人),如华亭徐阶、董其昌,浙江鄞县屠本畯、薛冈,浙江秀水沈德符、沈伯远,苏州冯梦龙,以及在江南任职的袁宏道、谢肇淛、马仲良等,都参与了《金瓶梅》的抄本传播。吴敬梓死后十余年,其友人程晋芳撰《文木先生传》云:“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士争传之。”《儒林外史》早期抄本流传阶段,吴敬梓生前所在地南京及其周围,是主要的区域;同治、光绪年间,上海以黄小田为先驱,张文虎为中心,还曾经形成了一个研读《儒林外史》的“沙龙”(11)。这都是小说抄本流传江南的记载。 清人郑光祖《销书可慨》中说:“偶于书摊见有书贾记数一册,云是岁所销之书,《致富奇书》若干,《红楼梦》、《金瓶梅》、《水浒》、《西厢》等书称是,其馀名目甚多,均不至前数。”(12)由此图书销售排行,亦可见出当时畅销书之一斑。清刊《功过格》中说:“江南有书贾稽留者,积本三十金,每刻小说及春宫图像,人多劝止之,不听,以为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印时文不如印小说。”(13)此条内容又见《文昌帝君天戒录莲池大师注》中,均印证了郑光祖的说法,反映了小说在彼时彼地之畅销。清李必恒《滥刻》云:“纷纭逮百家,媟亵至稗官,奸贾竞牟利,各各争雕镌。此事江南盛,此风吴会繁,薰莸谁能判,梨枣亦何冤,真堪剡溪吊,翻思瀛秦燔。”(14)清陆文衡《鉴戒》中说:“吴门有惯造小说者,无影之事,平空构撰,务极淫秽,无非迷惑狂徒,争先购买,为取利计,而实伤风败化之尤也。”(15)晚清丁日昌《札饬禁毁淫词小说》“札苏州、江宁两藩司并各府州县”称:“乃近来书贾射利,往往镂板流传,扬波扇焰。《水浒》、《西厢》等书,几于家置一编,人怀一箧。”又其《山阳县禀遵饬查禁淫书并呈示稿及收买书目由》言收缴此等图书及书板,“上元等县续报搜索八百余部,并板片等件,今山阳又复继之,苏、常各属,报缴尤多,或数千数百部不等”(16)。这些记载,都说明小说在江南社会有着巨大的盈利空间,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江南小说文化的繁荣景象。 江南小说消费中心的形成,与明代中期以后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消费能力的提升,商业化的加剧,大众娱乐休闲文化思潮的崛起,有着直接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