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从口头文本到书面化面临的挑战 对于一种口头传统转化为书面形式,其积极作用 是明显的,正如芬兰史诗研究专家航柯所认为:这种书面化口头传统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已经濒临消亡的口头传统通过文字载体和文学阅读,获得第二次“生命”。⒄ 从这点出发,记录、出版艺人说唱版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问题的另外一面,正如朝戈金所指出:“在进行史诗文本—不止是史诗,也包括其他民间样式建构之际,学者们一定要保持很清醒的认识,那就是,注意仔细区分这种‘建构’与居高临下地恣意改编民间口头传统做法之间的区别。我们无数次看到这种汇编、增删、加工、顺序调整等后期编辑手段和‘二度创作’--或者说在某种理念制导下的‘格式化’问题所导致的背离科学精神和学术原则的后果了。”⒅ 在录音艺人说唱的同时,记录艺人说唱的文化背景与文化空间,也是不可忽视的。巴莫曲布莫曾提出了对具体演述场域的“深描”,即依据演述场域的变化来描写具体的演述过程,由此形成的演述报告应与演述文本同等重要,即最后得到的史诗演述文本与史诗演述报告一同构成学术表述的双重结构,从而使文本阐释具有田野的有力支撑⒆。 史诗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其口头形式被书面形式所替代,是史诗发展规律所使然,也是历史的必然。作为亲历这一过程的严谨的学者,应该如何全面继承、保护史诗口头传统,为后人留下具有学术价值及时代烙印的珍贵资料,正是我们面临的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也许,重温抢救扎巴的历史,其意义也在于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