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唐代文人的诗意书写营造洛阳城市意象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艳萍 参加讨论

    
    近年新修的洛阳定鼎门
    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 《城市意象》一书中说:“环境意象的创造是一个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双向作用的过程。观察者的所见来源于环境的外在形态,但是他表达和组织的方式,以及引导自身注意力的方法,都会反过来影响观察者的所见。”环境意象的形成不仅与其自身的形态有关,也与观察者对它的印象和赋予它的意蕴密不可分。以此来考察唐代的洛阳便会发现,众多文人的观察和反复书写赋予某些景观以情感意蕴,使之构成典型的城市意象。
    上阳宫与天津桥:从富贵繁华到寂寥闲适的意蕴转变
    上阳宫与天津桥是洛阳的标志性建筑。上阳宫下临洛水,十分宏伟壮丽,《唐会要》载:“上游于洛水之北,乘高临下,有登眺之美,乃敕韦机造一高馆,及成临幸,即令列岸修廊,连亘一里,又于涧曲疏建阴殿。”上阳宫与其他宫殿不同,其华美外人亦可见到,《唐会要》言:“尚书左仆射刘仁轨谓侍御史狄仁杰曰:‘古之陂池台榭,皆在深宫重城之内,不欲外人见之,恐伤百姓之心也。韦机之作,列岸修廊,在于闉堞之外,万方朝谒,无不睹之,此岂致君尧舜之意哉?’”天津桥在洛水之上,与上阳宫邻近,不仅是城中的交通要道,景色也很优美,唐前期的帝王曾在这里举行酺宴。因而,文人以一种尊崇与荣耀的心态描写上阳宫、天津桥,视之为盛世繁华的见证,如:“紫庭金凤阙,丹禁玉鸡川。似立蓬瀛上,疑游昆阆前。”(宗楚客《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广乐张前殿,重裘感圣心。砌蓂霜月尽,庭树雪云深。”(宋之问 《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朝来逢宴喜,春尽却妍和。朱鲔欢时跃,林莺醉里歌。”(张九龄《天津桥东旬宴得歌字韵》)
    而在中晚唐时期的诗歌中,上阳宫、天津桥等意象则传递出寂寥闲适的意境氛围。安史之乱后,洛阳在经历着和大唐王朝一样由盛转衰命运的同时,还要面对帝王銮舆再未东行的冷清寂寞。上阳宫依然巍峨壮丽,但殿门紧闭,文人通过诗歌书写传达出的已不是对太平盛世的礼赞,而是对时势的失落、怅然。刘长卿《上阳宫望幸》言:“万木长承新雨露,千门空对旧河山。深花寂寂宫城闭,细草青青御路闲。”雍陶《天津桥望春》说:“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上阳宫的繁华已不复可寻。天津桥也不再是帝王酺宴的热闹之所,而成了人们闲游、远眺的地方。如姚合 《过天津桥晴望》:“闲立津桥上,寒光动远林。皇宫对嵩顶,清洛贯城心。”上阳宫、天津桥等意蕴的转变既是当时洛阳环境氛围的写实,也是文人心境的外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